跨性别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原因

2012-04-08 21:5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两性谈话言语

王 莉

(南京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 引 言

性别文化差异广泛存在,而性别言语差异是言语交际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20 世纪初的零星研究,到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外学者就性别言语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范围“由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进而交际社会语言学,其研究的方法也从最初静态观察,到动态的分析;对其特点的认识也从差异性到多维度”(刘晓玲,2008)。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国内外语语言与教学研究的广泛深入发展,性别言语交际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社会语言学界就性别言语研究的理论集中在男权控制论和性别差异论。本文在此分析说明性别言语差异在跨性别交际中的表现以及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社会角色规约形成的言语差异造成的交际误解,并给出一些促进跨性别交际的建议。

二 性别交际言语差异现象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可避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丈夫或男同事交流,有时两性交流理解失误会导致双方不快。一般来说,女性总抱怨丈夫不怎么和自己交流,也不愿倾听;男性总埋怨妻子喜欢唠叨,并没有说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而无交流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男性会认为和女性交流仅涉及一些愉悦人的词语和评价;而女性则认为和男性交流时总谈及一些重大事件。某种意义上而言,跨性别交际失误给生活带来困惑。所有这些都和性别差异有很大的关联。

(一)生理差异

事实上性别差异在生理上的确存在。女性有两个X 染色体,而男性的染色体是一个X 和一个Y;遗传学家都认为这种差异非常重要。普遍而言,女性较男性脂肪多而肌肉少,生理上没有男性强壮,体重较轻;并且女性成熟较男性快,寿命也更长。女性声音的特点通常和男性声音的特点不同,在言语技巧运用时两性也表现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二)性别交际言语差异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不仅表现在“用词上的差异,会话风格上的差异,会话策略上的差异”(杨璐,2012),还在话题,话语量和沉默应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女性话语特点具体表现在:1.女性更倾向于提问题;Fishman 认为“女性这种爱问问题的倾向是为了保持社会生活中的日常交流,为了使彼此谈话流畅”(Fishman Pamela,1980)。2.女性倾向于运用肯定的最小问答,特别是“mm hmm”。3.女性善于运用物主代词“you” and “we”以明确表明对谈话另一方的认可。另一方面,男性话语特点具体表现在:1.男性更可能打断谈话对象的话语(即女性的谈话);他们更倾向于挑战或争辩谈话对象的话语;2.男性较可能忽视谈话另一方的评论,即对对方的谈话不予回应或认可;3.男性就话题选择和话题进展方面较女性有控制权;男性较女性更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性别言语差异还和其他因素有关,例如社会阶层,种族,文化和群体归属。

三 跨性别交际误解的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心理差异或权力上的不平等是分析这些性别交际言语差异的归因。英国的语言学家拉考夫是其代表,在1975 年发表了《语言和妇女的地位》。“她认为,权力上的不平等造成语言上的不平等,语言差异是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饶纪红,2006)。其实“性别是交际的产物,同时对交际也有制约作用”(张鹏蓉,2009)。男性与女性在交际这一社会化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性别身份与角色进行交流。由于两性在家庭和职场中运用不同的话语规则,而且因为男性与女性看待世界的不同思维方式使得彼此认为友好交流的话语规则得以不同的解释,这样性别文化差异在社会文化规约过程中逐步强化,在跨性别交际中得以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跨性别交际误解甚至冲突。

(一)性别文化差异论

德博拉.坦嫩是最有影响力的代表,她认为男性与女性从小就受到不同性别文化的培养。罗纳德.斯考伦夫妇在他们的性别话语研究专著《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中认同德博拉·坦嫩对于性别话语的诠释框架:“亲密-独立;关联-身份;包容-排他;关系-信息;和睦-报道;团结-竞争;问题-解决;新手-专家;倾听-讲演。这九组意义相反的词组更能具体地揭示性别话语交流中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刘晓玲,2008)男性与女性分属于不同的社会语言文化系统中,在会话中已学会如何运用词汇交流,即使彼此试图以平等方式对待谈话,性别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跨性别交际误解。当拥有不同经历的男性与女性面对不同的社会语境时,他们试图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进行交际。男性与女性的不同社会需求导致性别交际言语差异,并且两性根据各自性别学会不同的言语技巧以有效地运用话语。

跨性别交际言语差异存在是因为男性与女性在逐步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在不同阶段获得了面对不同社会语境下的不同言语规则。这些言语规则并不是从成人会话中学会而是从同龄人中习得,大约在5 岁到15 岁之间,而且是从各自同性别交流中学会。孩童时代到中学时期的同龄群体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同一性,这一阶段习得了各自具体的性别特征文化。同一性别的成员有意识地学会了与另一性别不同的行为,并且夸大这种性别差异。另外,由于他们从同龄人中习得这种具体的性别特征文化,所以孩童在逐步成人化的过程中会发展这种性别定势,进一步极端地表现出男性与女性成人时的性别行为模式。

(二)性别社会化过程中言语差异的连续承接性

(1)男孩女孩性别言语差异特点

Janet Lever 在研究学龄儿童玩乐中表现的性别差异时发现男孩与女孩有以下六种差异:1.女孩更常在室内活动玩乐;2.男孩倾向于在较大的群体中游玩;3.男孩的玩乐群体包含更广泛年龄群体的参与者;4.女孩通常在以男孩为主的群体中游玩;5.男孩喜欢玩富有竞争性的游戏;6.女孩的游戏通常比男孩的持续时间短。通过检验这些男孩女孩在玩乐过程中表现的差异以及在社会交往中伴随的不同说明了这些差异是性别语言差异在言语使用中习得的主要原因。同时正是这些在孩童游玩过程中所习得的性别言语交往模式继续进行到成人阶段,并且成为同性别友谊关系的基础,也很自然地成为在跨性别交际中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

通常而言,女孩运用言语学会建立和保持关系的亲近和平等:女孩需要学会给予支持,能够认可他人的言语权利和给予他人说话的机会。同时,女孩以多种使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批评他人,必须学会洞察与其他女孩关系的亲密度,能够辨别出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学会将事情做好是女孩社交成功的基本技能。相反,在男孩的世界里,言语主要是用来表明自己的控制地位:例如给予口头命令、点名和言语上的侮辱、言语上的威吓或吹嘘权威、拒绝服从命令和赢得言语上的争辩。男孩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显然应学会排除他人的挑战和嘲讽,吸引自己的听众。最后,男孩在他人发言时也能表现自我:不论是作为听众还是演讲者,男孩都必须学会表现自我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男性女性性别言语差异特点

另一方面,女性谈话的结构与策略表现出明显的承接女孩谈话的延续性。相关研究表明,在友好谈话中,女性多表达一种表示支持和亲近关系的方式,可能有时也会包含批评与距离。女性会使自己导向与她们对话的人,也希望得到相同的反馈导向。女性在交往中发表言论是自动产生的。同样,在男性友好交谈的模式中具有明显与所观察到的男孩交谈模式的相似性。相关研究指出男性与男孩谈话表现出三个相同特点:叙述故事,争论和言语姿势。因此,男性与女性在友好谈话中遵守不同的文化规则,而这些规则在男性与女性将对方视为朋友和平等谈话对象进行随意交流时就会造成某方面的误解和冲突。

男性与女性在以下五方面表明可能因为拥有不同的会话规则使得跨性别交际误解产生。1.两性对于谈话中提出问题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不同诠释。女性看似认为谈话中提问是保持话题进行的一种方式,而男性则似乎主要视提问为获得信息的要求;2.对于如何引起谈话和进入随后谈话的不同方式。女性的规则是明确认可一直进行的谈话,并使之能够有所联系。但是男性事实上有时会使用一些策略来忽视继续某些谈话方面的评论。3.对于言语中咄咄逼人的表现有不同的解释。女性认为谈话中表现出明显的咄咄逼人气势是一种负面的干预性的个人行为。男性则认为这是使谈话进行的一种传统的组织方式。4.对于话题进行和话题转移有不同的理解。在叙述故事的相关研究中表明:男性选择的话题十分狭窄,并且话题的转移相当突兀,而女性则逐步进行话题谈论和变换话题。5.在分享问题和给出建议方面两性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女性倾向于相互讨论问题,分享经历和给予安慰。相反,男性则愿意倾听和自己交谈的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视其为这是一种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明确要求。他们的反应是给予建议,在话题谈论方面类似于专家给听众做报告的表现。

正如Holmes 所言,“男性与女性在交往中表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化适应过程和性别文化模式。如果只是主要学习和同龄的同性别的交往方式,那么交际模式就会性别具体化,这样跨性别交际时误解自然就会产生,因为彼此对交际对象有不同的期望,并且认为自身是按照规约的合适的方式去交际了”(Holmes J.1992)。

四 促进跨性别交际的建议

(一)重视性别言语文化差异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方面,男性与女性这两个亚文化群体都需要认识到两性言语交流方式的差异,重视两性社会化过程和性别文化对跨性别交流的影响,更加理性地看待跨性别交际。

(二)尊重与沟通

男性与女性在认识到两性言语文化差异时,需要更加尊重彼此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提高对性别言语差异的敏感性,在跨性别交际过程中能够比较客观地尊重差异,化解误解。

(三)交际技巧策略

两性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在承认性别言语差异的基础上提高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在选择话题,转换话题,应对问题等方面能够包容对方的喜好,及时发现引起跨性别交际误解的趋向,以避免冲突发生。

五 结 论

两性在交流中表现出不同的言语特点,在跨性别交际中应引起广泛而深入的重视。因为生理差异,社会化过程和性别文化模式的不同,所以两性言语差异从孩童阶段到成人阶段就表现出性别文化差异的延续性,并且在跨性别交际中按照规约的同性别交际期望模式进行话语交际,有时会引起跨性别交际误解。值得注意的是两性在社会工作生活与家庭生活中需要重视性别言语文化差异,加强两性的了解与沟通,并且运用跨性别交际技巧和策略以避免和化解跨性别交际误解。

[1]Fishman,Pamela.Conversational Insecurity[C].In H.Giles,W.Robinson,and P.Smith(eds),Language: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M].Oxford:Pergamon Press,1980.

[2]Holmes,J.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2.

[3]Lakoff,R.Language and Woman’Place[M].New York:Harper&Row,1975.

[4]Sconllon,Ron,and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5]Tannen,Deborah.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m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New York:William Morrow,1990.

[6]刘晓玲.跨性别交际中的性别话语特性及其归因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1):215-218.

[7]饶纪红.社会文化因素与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60-162.

[8]杨璐.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失误[J].文教资料(语言文学研究),2012,(3,中旬):67-68.

[9]张鹏蓉.跨性别交际失误及应对策略探讨[J].外语学刊,2009,(6):110-112.

猜你喜欢
两性谈话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