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例析及探索

2012-04-08 21:5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

胡 竞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一 引 言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而是多样化,专业化。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使得ESP 教学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一大热点。ESP 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作用日益突出,并已逐渐形成一个范围较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成为21 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刘润清,2003)。各个高校先后行动,采取相应变革,开设多种ESP 课程

二 ESP 与EGP

EGP 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通用英语教学,是指学校中通用的英语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的5 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传统的EGP,要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以便应对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其教学目标是进行日常交际。实际情况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面临本专业的英语内容相对陌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自学。

而ESP 是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ESP 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但它也是一门语言,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容,是把语言运用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专业英语从学生大学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英语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它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需要的英语能力。

三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与ESP 教学

建构主义,其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引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媒介,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因素在内的学习环境,创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根据现实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的任务,由学生围绕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2]。把任务分成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环境五部分[3]。任务型教学法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往往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往往会阻碍学生角色的全面发挥,因此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代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主张在课堂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利用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诸如小组活动参加者、监测者、学习策略使用者、自我评估者等多种学生角色(Richards and Rodgers)[4],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ESP 教学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把专业英语相关词汇和表达融入其中,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更明晰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的ESP 教学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学生收获很大,ESP 教学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日趋完善。

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模式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自2007 年开设ESP 类课程,即在本科非英语专业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开设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等课程。专业英语分为商务类,人文类,电子自动化类,工程类等课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在课程开设以来,教师不断的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班型规模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各门类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课程类型为必修课,班型为60 人左右的班级。大三年级各个学院专业均开设对应的实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成绩占课程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60%的口试成绩和40%的笔试测试。平时的口试贯穿于每节课程中,包括每节课前的学生Presentation,即根据单元对应场景,学生进行对话,角色扮演,汇报等活动。还包括每节课的课堂口语任务,同时每节课下课前有情景模拟演练,把所学内容加以应用。

(二)教学实践例析

所用教材:《实用英语》(工程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对象: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本科2009级工程管理专业3-4 班。

班级人数:61 人。

教学实例一:课前活动。

目的:锻炼学生口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引入文章信息。

具体操作:课前活动是指在每节课开始上课的五分钟由三名同学表演一个短的场景剧,还原该单元话题场景,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体的说,在该单元上课前一周教师把任务布置下去,并给予提示,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并自己动脑筋设计到一个相关场景,三人合作搜集资料,组织语言,并把本小组的对话表演内容写成书面材料提前上交给教师批阅,这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生针对自己的对话内容设计一到三个问题用来检测其他同学的听力理解。教师仔细批阅后将材料返还给学生。学生在开始上课前在黑板一侧写出对话中难词或常用句型。上课后学生做短剧表演,这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表演后,提问其他同学有关于短剧的内容,以检查学生听的程度,培养了其他同学“听”的能力。最后把所编对话的打印稿发给其他同学,让大家进一步阅读,以便掌握生词和常用句型,这锻炼了大家的“读”的能力。

例如:教材中第九单元Safety management 安全管理。在这单元课堂上0903 班三名学生设计了外国工程管理专家参观工地,了解工地安全管理的表演场景,并把实习时的安全帽带到课堂中,对话生动有趣,包含了对安全管理的理解和建议,其他学生听过之后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对专业词汇诸如safety goggles 安全护目镜,scaffold 脚手架有所熟悉,并掌握了安全帽(hard hat 和safety helmet)的两种说法。该对话还提供了一些工地上的常用表达。例如:这里很简陋,别介意(It is simple and crude here, please don’t mind)等诸多句型。

问题和建议解决方式: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是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个别同学口语表达过程中发音不准,导致其他同学听不懂。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把打印的对话原文材料提前发下去,以备学生听不清楚。另外有些同学不认真准备,建议教师可以把此内容划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详细列出评分标准以督促学生。例如材料中内容5 分,语法5 分,背诵流利程度5 分,表演自如真实程度和道具5 分,语音语调5 分。评分标准详细分档,有助于学生准备材料时更加认真细致。

在现阶段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仍然存在阻碍,但是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后练习逐步趋向为生活实践进行知识巩固,这些方式都会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新一代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也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例二:课堂讨论。

目的: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文章信息。

具体操作:课堂的主要授课形式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把单词和需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列到黑板上,并带领学生标记出课文中长难句,课堂上让学生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例如60 人分成20 个小组,每组三位同学。讨论内容包括长难句的翻译,问题的回答。对于生词,允许学生自己查阅专业词典或电子词典,找到其普通含义和专业上的特殊含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包括讲解单词意思,读句子,翻译句子,解释长句子中的语法结构,然后共同汇报回答问题,每人汇报一个要点。对于专业英语来说,长句子语法结构是比较难的部分,建议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对其给予指导。教师鼓励小组讲台前讲解,锻炼学生在公众下的口语表达和言谈举止,并给予相应分数。这样课文讲授模式实际是学生在一定任务下自主构建完成,教师只起了辅助指导的作用。

例如教材第三单元项目进度计划,课文A 内容涉及甘特图,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为What is Gantt chart?And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Gantt chart?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专业知识,在利弊分析方面进行得较好。

问题和解决方式:常见问题之一:对的时间掌控。建议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初就设定好时间,以便学生有紧迫感。在学生小组汇报中采取计时方式,倒计时30 秒时给予提醒。常见问题之二:反馈的效果。在每组讲解之后,教师给予总结反馈,对没讲解清楚的疑难语法点教师应给予解释。例如专业英语中经常出现的从句结构,教师在反馈时应总结分析此类句子的方法。学生通常只关注自己小组汇报的内容,对教师对前一组的反馈心不在焉。建议教师把出现问题的核心部分列在黑板一角,并强调如果下面小组犯对应的错误给予扣分,例如汇报过程中缺少承接词,汇报内容层次不清晰等等。

教学实例三:模拟场景演练。

具体步骤:在每次课的最后30 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和学生的课前活动,课上给学生布置相关场景,给学生5 到10 分钟左右时间准备,然后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对话,表演过程不允许看相关材料。学生可以三人一组,也可以根据场景实际要求更多人表演。学生准备的时候教师监督全班各个小组,确保学生都在准备对话,学生做的时候可以根据准备情况自愿到前面做,每次教师打出分数,并事先设定具体的评分规则。一学期中规定每位同学至少做三次,次数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和课时数设定。这样表演和平时成绩挂钩,学生会更加重视。

同样是教材第九单元建筑安全,模拟场景训练中,学生分为安全监察员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工地工人,通过角色扮演的对话形式阐明了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确保工地安全,对话中用到了诸如专业性强的表达和相关专业知识。

问题和解决方式:学生重形式轻内容。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容易忽视对话的内容,把重点放到形式和搞笑上,这一点,教师在学期初做模拟场景演练时就要强调清楚,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英语课不是电影学院的表演课。允许学生在完善内容的前提下丰富表演形式,寓教于乐。

(三)反馈与注意事项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的ESP 课堂中,一节课大约80%的时间是学生讲,20%的时间是教师总结和反馈。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通过对2007 级,2008 级,2009 级连续三年的工程管理学生问卷调查中,赞同这一教学方法的比率分别为52%,66%和63%。在主要收获中,2009 级学生中有83%的学生认为从这种授课方式收获很大,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思考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效果好。31%同学希望恢复到传统授课方式,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状态。理由是传统课堂没有压力,不累。从学生反馈意见中也可以看出,只有给予学生一定压力,才能够更有效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学生口语的跟踪录音记录中,可以发现学期初学生使用表达单一,专业词汇知之甚少,语音语调较差,而学期末的口语语音记录均有明显提高。通过对语音,语调,内容,流利程度,专业用语表达等方面跟踪分析,72.5%的同学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

此种任务型授课方式,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点:

第一:精讲多说重质量。课堂很多时间是交给学生的,但不是让学生到教室来自学。因为是大三年级专业英语的课程,学生通过大一大二的英语学习,实际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理解能力,但对于专业性强的重句和知识点,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教师应给予讲解,并带领学生了解分析的思路,讲的要精要明确。

第二:时间控制要得当。由于课堂交给学生的时间很多,要求教师对各个环节的活动时间计时清楚,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任务布置需明确。教师要在每一个活动前将所有要求布置清楚。例如对对话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以便学生的准备有针对性,这样才使讨论更有侧重。

第四:监督机制要合理。由于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要深入每组讨论中给予指导和监督,并在学生对话时给出相应的分数,用分数检评估学生的准备和表演。

第五:反馈要有针对性。在学生做过对话或解释过句子后,反馈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做的好的一面给予肯定,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同时,教师需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所在,比如说某个单词的发音错误,对话用语的不得当,中式英文的使用等等。教师的反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馈环节的恰当与否影响了课堂有效性的高低和学生收获的多少。

五 结 语

此种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口语提高,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带动阅读和写作,对其他学校ESP英语教学模式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基于建构主义任务型的ESP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需不断总结与完善。

[1]Brooks,J.,Brooks,M.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3.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LTRP,2001.

[3]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TRP and CUP,2001.

[4]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