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大典》:中国文化根脉的“营养钵”

2012-04-09 00:25骆正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根脉舜帝永州

骆正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虞舜大典》:中国文化根脉的“营养钵”

骆正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中国文化这棵苍天大树,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枝繁而叶茂,主要是由于其根脉的深入和扎实,更由于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营养的滋润。而2011年12月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就是孕育、滋养中国文化根脉的“营养钵”之一。具体体现在其营养成分的丰富性、多元性与互补性、规范性与发散性及再生性等几个方面。

虞舜大典;中国文化根脉;营养钵

陈仲庚先生在他的《舜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根脉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如果说炎黄文化是中国人的‘血缘’之根,它侧重的是中国人的生物性来源,舜文化则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它关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本。”[1]359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中国文化,即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 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这棵苍天大树,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枝繁而叶茂,主要是由于其根脉的深入和扎实,更由于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营养的滋润。而2011年12月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就是孕育、滋养中国文化根脉的“营养钵”。

一 营养成分的丰富性

厚重的《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收录了从1911到2010年舜文化研究的相关资料,共有八大本,600余万字。其装帧的高雅,印制的精美,令人爱不释手。篇目丰富而多彩,既有学术研究专著、专论,如:陈望衡的《华夏美学的滥觞——大舜传说的美学意义》,顾颉刚的《秦汉统一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象(节选)》等等;也酌收了一些民间故事、诗歌、散文等非学术性的著作,如冯安泽的《泪染湘竹》、《有苗迎舜》,张介立收录整理的《祭舜文五篇(民国时期)》、《祭舜文十篇(1949-2005)》,李长廷的《九嶷山之夜》和唐曾孝的《玉琯岩神话》等等。

正如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学术无禁区,争鸣和论辩是学术发展的前提。”该书摈弃了一切的畛域之念和门户之见,对各种学说、观点和流派,不作学术上的评论,只是将它们原汁原味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由读者自行参考、借鉴、引用与评判。真可谓兼收并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集百年之大成,不愧为中国文化根脉的“营养钵”。从营养成分的丰富性这一个层面上来说,《虞舜大典》完全可以称之为“虞舜大菜”,堪比中国菜肴中著名的“满汉全席”。

二 营养成分的多元性与互补性

(一)不同年代研究者的承传

该书既有年代久远的大师级论文、论著,如:梁启超的《中华民族之由来(节选)》,章太炎的《尚书故言》,王国维的《古史新证第一二章》,胡适的《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蔡元培的《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郭沫若的《唐虞时代是原始共产社会的反映》,翦伯赞的《“尧舜禹的禅让”与“二头军长制”》,范文澜的《原始公社制度》,周谷城的《由种族斗争到阶级对立》等等;亦有当代舜文化研究后起之秀作者的文章,如:翟满桂和蔡自新的《舜父瞽叟非盲者议》,杨金砖的《虞舜对潇湘文化的豁蒙》,雷运福的《舜文化富含科学管理思想》,潘雁飞的《舜与礼乐教化与先进文化建设》,周甲辰的《舜封象弟论(节选)》等等。这些不同年代研究者的心得,集结在一起,既绚丽多姿,各焕异彩,又可从中发现其源流、脉络,并能互补互勘,相互映衬,互为观照。

(二)不同地域研究者的聚合

该书既有山东作者雄阔、骠悍的高论,如:谢玉堂先生的《论大舜(节选)》、《尧舜禹时代陶文的发现与研究》,其视野非常广博,既引证了国内许多古书、名家考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将埃及古王国及两河流域的早期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印度哈拉巴文明,与尧舜禹时代进行比照,使得其立论更加精准,掷地而有声。

该书亦有湖南作者细腻深邃的探究,如王田葵、何红斌两位先生的专著、专论《舜文化的阐释与演进(节选)》,《舜文化概念及其学术个性》,《舜帝中和传统的三个向度——兼论通往和谐的进路》,《论舜文化特征与舜帝精神》,《舜文化学科理论形态的三个维度》等等,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杰作,其开掘之深,剖析之透,雕镂之细,确有非常独到之处。

不同地域的研究者聚合在一起,既显示出团队的雄姿,整合的能量,又披露出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填空挡,各添辉煌。

(三)不同观点、流派的交锋

围绕舜的出生之地,历来争论不休,该书选录了各派学者的研究心得,如:郝仰宁的《舜帝故里考》,认为“舜帝故里确在山西省永济市”;张学海的《从考古发现谈鲁西南地区古史传说的几个问题》,认为“舜的故里在山东定陶一带”;陈昌远的《姚舜故里探寻》,认为“舜的故里应在河南濮阳”;徐映基、曲辰的《虞舜的出生地》,认为是“河北省涿鹿县的保岱乡”;张放鸣的《虞舜故里考》,认为是“浙江省的余姚县”;蔡建军的《舜帝生葬湖南永州考辨》,则认为“舜帝出生地在零陵(永州)一带”;谢玉堂先生的《论大舜(节选)》,却认为“大舜是山东诸城人”。

七八种观点荟萃在大典之中,的的确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持不下。虽然至今未能形成最终的定论,但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烈气氛,令人为之欣喜和陶醉。

三 营养成分的规范性与发散性

该书严格编排,容易查找。如《论说编》,按照大家熟悉的人文学科类别而设立,分为“历史、哲学、文艺、政法、经济”五类。《考据编》,分成了“方舆地望考、相关人物考、典籍文献考、帝舜身世考、典章制度考、舜裔姓氏考”等六类。收录其他文献资料的《记述编》,则分成了“民间故事、陵庙祭颂、采风报道”这样三类。

书中所收录的资料都是已经公开发表的,按发表年代的先后进行了编排。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研究维度、研究视野、研究范畴。如对经济感兴趣的学者,可以从舜文化与古代、现代、当代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关系入手,研究其影响之大小、变化之规律,如何加以参照和借鉴,促进当今文化旅游等等;而山东方面关于《大舜文化与大汶口、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与夏商周文化》、《大舜文化与齐鲁文化》等三大研究课题的提出,仿佛就像某次战役中的三大主攻方向所吹响的集结号,格外令人兴奋和期待。

四 营养成分的再生性

该书所提供的,并非僵固不化的营养,而是一种可分蘖的母本。不仅生生不息,催生新的理论;而且循环反复,派生新的研究领域;更可贵的是,有助于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从大雅之堂走向通俗,走向民间,走向普及。笔者的一篇文章《柳宗元——舜文化的传人》也有幸入选了大典(第四册203页),该文发表于《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此后近8年的时间,本人专注于柳文化方面的研究,对舜文化的涉猎有所减少。除2011年出版的《千古之谜》中,选用过自己撰写的《舜帝陵究竟在哪里》、《舜帝为什么南巡》两篇小文之外,这些年对舜文化理论上的研究甚少,但在舜文化实践层面的宣扬与普及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尝试。

笔者曾在任职永州职院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兼书记期间,以舜文化和柳文化为依托,在高职专业的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让舜风柳韵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使得风韵育人结出了累累的硕果。[2]

本院2004级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申文,笔名林萧,在校期间喜欢舞文弄墨,经常写一些短小的诗歌、散文,他担任了学院文学社的社长,和继任社长苏首飞同学一道,先后荣获第四届、第五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毕业后,他先是在市里的一家报社应聘上班;后来到深圳谋求发展,经过短短数年的历练与打拼,现已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苦夏》、诗集《朋友别哭》、《红尘之外》、散文集《感觉阳光》、评论集《指点江山》等多部。2010年06月入围中国网络形象代言人候选人。“2008年中国80后文学排行榜”中,林萧居韩寒、张悦然之后,名列作家榜第三名。“2009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榜”中,林萧名列诗人榜榜首,并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年度诗人。

学院依托舜文化、传承舜文化、弘扬舜文化,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心”接力棒活动,不断增强“爱心”接力棒的育人功效,不断扩大“爱心”接力棒的影响面。[3]对于极个别特困学生,学院实行了“爱心”接力棒活动的重点帮扶工程。2006级教育系应用英语大专班学生汤玉凤同学,其父患了精神疾病,母亲在她刚生下来几个月,就离家出走;她在奶奶的抚养下长大,后来奶奶也去世了,小小年纪的汤玉凤同学,从十岁开始就撑起了那个家,既要赚钱养家糊口,还要筹钱给父亲治病,并且靠打工挣钱上学。她的情形被学院领导知道后,特地到家中看望,带头捐款、捐物,并减免了她之后几年的全部学费。2007年,汤玉凤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荣获“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2000元;与此同时,汤玉凤同学还荣获永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永州市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局、永州日报社、市青年联合会举办的“第三届永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提名奖”。

近年来,学院在发挥地方文化有益元素(特别是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向、激励、陶冶、调纠、扶助、提升、示范与辐射、引导等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对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个性心理品质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2007年5月旅游管理9班毕业的刘雯同学,1988年1月27日出生在湖南永州。毕业之后,曾经在北京模特界“独漂”过两年,含辛茹苦,经过6年左右的打拼,目前已经成为著名封面模特,2011年权威榜单世界50强模特排名第六位,位居中国和亚洲的模特首位。著名男性网站ASKMEN评选出了2011年度全球最美的99人,中国超模刘雯则是这份榜单中唯一的亚洲面孔。2011年权威网站MDC排名第6位,居中国模特首位,也是新世纪以来排名最高的亚洲模特。

结 语

正如习近平在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锻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认清了这一点,就能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民族之魂。”[4]本书的正式出版和发行,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不仅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喜事,而且是湖南和山东两省专家学者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晶,也是两省专家学者在“眼光、气魄、才智和学术水平”[5]359方面的最佳体现。总而言之,《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的出版,必将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为永州,湖南、山东,全国,亚洲,乃至于全世界,研究、传播、弘扬中国文化,提供更加丰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源。

[1]陈仲庚.舜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根脉的地位[A].陈仲庚,王田葵等.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第三册[C].长沙:岳麓书社, 2011.

[2]骆正军.舜风柳韵育新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7, (7).

[3]骆正军.以舜文化为依托镕铸“爱心”接力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4]习近平.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7-25.

[5]唐之享.忠诚合作,深入开展,把舜文化研究推向一个历史的新阶段[A].陈仲庚,王田葵等.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第三册[C].长沙:岳麓书社,2011.

(责任编校:张京华)

1209

A

1673-2219(2012)09-0009-03

2012-06-21

基金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XJK011CXL001)。

骆正军(1955-),男,湖南宁远人,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地方文化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根脉舜帝永州
锻铸
——云南各民族中国精神根脉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 张崇琛
天下为家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运城盐池古诗中的舜帝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