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本土化在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10 04:46李海燕罗海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英语口语案例

李海燕,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全球化的普及,医院也无一例外的肩负着中外交融的角色,具有国际化职业素养的护士已经成为考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然而,现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口语水平不高等现状给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力。人本主义注重人性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情感的健全,把人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放在心理发展过程的极其重要位置[1]。本土化即“中国化”、“地方化”,人本主义本土化就是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场景把人本主义思想和相关理论提取、凝练、发散、应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过程[2]。笔者结合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地缘结构、专业设置、学生现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本土因素实际,把人本主义理论、思想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的过程,以专业特征所决定的人性观,驱动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锻炼、口语环境营造,最终实现对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并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该教学模式应用所需要的教师、学生、学校方面的实施策略。

1 人本主义本土化在教学中的实施

人本主义本土化在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即在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教学环境营造、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沟通等过程中融入人本主义理论和思想,结合教学课程实况,以更为人性化、以教师更为主导、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贴近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的视觉安排和实施教学活动。

1.1 课前准备 在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各自为自己的角色做好前期的准备,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演绎一场话剧的舞台。课堂上的师生以职业中的护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热情、勤劳、亲和为基本出发点,设计相关场景,探索、实践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性关怀。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准备三个部分。

1.1.1 课堂教学的准备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包括课堂前期调研、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境设置、教学资源评估等方面。

课堂前期调研是教师通过对医院的实地考察,深入各类医院、各科室护理实际工作环境,观察护理工作岗位过程,熟悉护理工作流程,比较不同医院护理工作差异,比较不同科室护理工作异同,发掘不同阶段护理工作起伏,精选出护理工作中的通用案例、典型案例、感动案例,做好相关案例应用于教学中的各角色编导。

课堂内容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贴近他们工作需要的内容。教学内容有他们以后将接触到的病例填写,医嘱,住院、出院手续的办理,病房的简介等。体现医患、护患及医护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这是要以学生为本,在此就是以护士为本,体现人本主义。但同时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基础,对其内容加以修改,体现其本土化。同时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体现护患关系中的以人为本,即患者是中心,以患者为本,尊重、理解患者。

教学方法选择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和选择案例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之前,应对高职护理专业各班级学生现状进行调研,以便了解学生对医护知识、护理工作岗位、患者心里特征等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使用教学方法的意愿等。在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中,可以统一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现有国内外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案例等进行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后,尽快设计成型基于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案例,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取得一定值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进入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进入课堂后,应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突发情况及时纠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和不足之处,在不断的修正中健壮该教学方法在课堂生存的根基。

1.1.2 教学环境设置 在人本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即在教师主观营造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岗位为背景的教学环境;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下共同营造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环境。人本主义本土化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环境设置目标是以学校为范围、突破学校环境局限,营造出系列护理工作场景、护理案例环境、护士日常事务处理环境,在环境中营造英语语境[3]。

单一的、模式化的、惯性的病房模拟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厌倦,教学环境的营造应给学生留出足够愉悦、宽松、自由的空间氛围,在学校有限的课堂设备环境下,开拓、创新、发散、回旋地设计各种教学环境[4]。例如,在设计护士与一名晕针的患者交流时,教学环境只需要一把椅子;在护士与患者家属交流时,可以无需任何教学设备,只需要编导好护士对家属的耐心劝解、疏导、安抚工作;在护士与一名身患癌症的病人交流时,教学环境只需要两张椅子;在设置护士与疗养的病人交流时,可以到校园中花园的椅子上等等。除了教室内必备的教学环境外,师生可以借助外界和即时资源设置系列教学环境[5]。例如:在教室内,假设一名护士正在帮一患者测量血压,一名家属破门而入;一名不听话的患者偷偷跑出了病房,现在教室外的某小路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所穿的白色上衣当做医护人员服装,借助白色纸张当做护士帽,把钢笔当做温度计,把手机当做血糖测试机,把耳机当做听诊器,把矿泉水瓶子当做吊瓶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充分借助教室内各种可用资源,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职业化、个性化、真实化、可视化的教学环境,做好相关教学环境的前期标注、解释和使用说明等工作。

1.1.3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包括课堂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准备、教学案例所需背景知识的准备、基于教学案例学生所作出反应的准备三个方面。硬件设备的准备是教学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导演道具,例如护士服、体温计、听诊器、吊瓶等,尽量找到真正的道具来导演课堂案例,实在没条件找到实物道具,就用模仿性道具来代替。教学案例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准备,为教师根据教学案例内容,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考察、观察等方式迅速了解相关知识。基于教学案例学生所作出的反应,根据将要进行的课堂案例,学生应该准备哪些对话、活动、表情、态度等来配合教师所导演的课堂话剧,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所表演的角色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表达。

1.2 课堂实施 在课堂的实施方面,教师一般应提前把该次上课所讲知识点、练习内容等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场景资料、角色语言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教师介绍本次要训练的口语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学习重点难点等;按照课前布置任务,收集学生为本次课程所编导的案例,并逐一审核、修订操练方案。可以采取护理任务式教学和医患情景式教学相结合,例如:第一组练习入院接诊、量体温、测血压等;第二组练习急诊处理、吸氧、输液、测脉搏等;第三组练习住院患者皮试、注射等一系列需要处理的问题;第四组、第五组等等,都有自己的练习内容。练习结束后,每组轮流表演操作,其它小组认真观察和聆听,做好每一组的总结。教师和各小组在整个过程中扮演观众的角色。

步骤二,每小组讨论、汇总后派一名代表总结自己的收获或不足,以及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之处。教师在听取本组学生发言、各组学生发言后给予总结、补充。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委婉地指出学生在表演中的不足之处。对学生辛勤、费尽心思编导、表演出来的成果给予充分尊重,增强学生自信心,鼓舞学生的参编、参演勇气,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出自信、找出自我实现目标的乐趣,减轻尝试性学习的焦虑、不安与紧张,为下一次的训练增加信心和学习动机[6]。同时,让他们也学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本,让患者在一种轻松舒适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疗养,对自己的早日康复充满信心和勇气。

步骤三,每小组交换训练内容,例如,此堂课学生分为A.B.C三小组,有1.2.3三个话题。第一轮训练是A-1,B-2,C-3的对应方法训练对话,即A组练话题1,B组练话题2,C组练话题3。第二轮训练为 A-3,B-1,C-2,第三轮为 A-2,B-3,C-1。这样,让每个组都能得到充分完整的训练。

步骤四,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教师在充分把握本次课程内容学习成效的基础上,对学生、小组在本次课堂上所作出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本次最佳表演组,教师给予充分鼓励,让其发表相关编导、表演、学习感言。

1.3 课后沟通 良好、健康、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即时、频繁的学生间结伴、交流、互助是课堂教学的内化助力。在课余时间,师生之间通过QQ、聊天室、YY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某一场景为背景用英语口语即时交流,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活动收集了大量反馈信息、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非正式的交流,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自由组合、发挥的能力。通过课后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给予教师提供更为贴切、详实的兴趣资料信息,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更为稳固、无障碍的信息交流渠道,学生之间可以以一种更为有趣的、消遣性结伴式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结伴互助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总结、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相互竞争、相互帮助。

教师课下可以抽时间去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宿舍也可以摆设得像医院的病房或护士站,画一些医疗器材贴在墙上,并标上英文解释。平时大家说起这些的时候,可以用英文进行交流,要创造一个学习护理英语口语的学习环境。墙上的这些东西也要经常更新,大家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每个宿舍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由本宿舍成员商量,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来定。这样减少课堂任务,缓解压力。

2 加强人本主义本土化在护理口语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人本主义本土化在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的鼎力支持、精诚合作、无缝沟通、缜密导演,三者既要能够独立地完成各自所理应分配的角色工作,又要与另外两者之间相互协作,均衡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贯穿了人本主义相关理论,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为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在实际中运行,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实施策略:

2.1 教师树立本土化的人本主义理念 教师应设计和实践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充分包容学生不足的同时放大学生稀缺的优点,在激发中弥补学生不足,在幽默中纠正学生错误,在表扬中放大学生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护理英语口语教学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英语听说能力不足等现状给其学习带来了一定阻力;教师英语基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双层能力不强,给护理英语口语的教学引发了一系列困难。在此环境下,教师应从其自身入手,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例如,护理英语口语教师一般为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师,对护理专业知识、工作场景掌握不够;若护理专业的教师担任护理英语口语教学,对英语口语熟练程度、语言流利程度、口语水平等不够标准。

高职院校一般由公共英语课教师承担护理英语口语的教学工作,为了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需要付出比其他课程教师更多的劳动、需要更刻苦的学习态度。作为护理英语口语教师,首先应具有娴熟的英语语言技能,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其次,要刻苦学习护理专业知识,频繁调研护理专业就业岗位群,深入调查护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实施案例,对护理专业术语一定要系统地掌握,信手拈来。经常去医院做临床调研,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开拓探索。

2.2 激发学生人本主义激情 教师通过系统、详尽的课程调研工作,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以未来服务对象——患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和唤起学生以患者为中心、一切围绕患者服务的人本主义激情。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交流、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服务、护理人员相互协作为患者服务等系列场景,让学生在环境营造、行为举止、语言、理念等各方面体验到每个环节都充满着人本主义思想理念,感受到医护这个行业中所应该具有的人本主义服务理念,使得学生在实践和将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在人本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2.3 学校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政策支持 教师对医院护理工作环境的调研、对课堂教学的室内重新设计、对课堂教学地点的改变、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模式改变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教学各个环节的变更,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学校教务部门应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自主研发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意境、变通教学评价方式。在医护环境调研、医护案例发掘等方面给教师提供畅通的教师——医院交流合作平台;在医护案例提取、医护案例筛选等方面为教师提供论证、指导;在教学案例评价、整合、重利用等方面提供适时的政策平台。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群的调研,预留专项资金、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及时发布调研成果,给教师的调研、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实施帮助。

[1]王友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与教师在中西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9):132-135.

[2]邱戈.“本土化”的魅惑[J].东南传播,2009,3:26-27.

[3]托娅,乔爱玲.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原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17):114-116.

[4]李辉.论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0,1(6):102-103.

[5]王先霈.如何实现文学理论本土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9):108-112.

[6]李培隆,陈艳宁,常龙.“模拟情景对话学习法”对护生克服护理英语表达焦虑的研究[J].左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23-424.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英语口语案例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