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

2012-04-12 04:32梁庆婷
关键词:思潮价值体系偶像

梁庆婷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论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

梁庆婷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主要可以划分为七类,即党的理论工作者与宣传者、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传媒人、传媒偶像、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传播主体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1](P352)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析出:社会思潮是一种思想趋势或倾向,它反映了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社会思潮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属于群体意识的范畴;社会思潮要受到一定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思潮萌发和产生于社会心理,当一些共同的社会心理以一种较为系统的形式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思想倾向并开始在一个社会流行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社会思潮。而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前奏,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定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的产物,不同的社会思潮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同一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并不是处在同一发展层面上,它们发挥的作用也并不完全相同,进步的社会思潮能增强思想凝聚力,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落后的社会思潮则会涣散群众意志,阻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稳定。一种社会思潮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能否使社会成员对其信服,能否产生重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其能否把社会思潮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相协调。

所谓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的存在意义的决定者。毫无疑问,人是社会思潮发生和流传的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人总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众多个体的思维方式、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群体的利益共同体和价值观。一般地说,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这三种方式进行。无论具体方式如何,其传播过程都可以大体概括为:传播者→传播载体→一级接受者(舆论领袖)→二级接受者→一级接受者(舆论领袖)→传播载体→传播者。这个过程既包括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也包括社会思潮的反馈过程,这是一个有机的动态传播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一级接受者和二级接受者的划分和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们相对于上一个层次是接受者,而相对于下一个层次就是传播者,而每一个层次上的舆论领袖对于社会思潮的传播无疑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既包括社会思潮的源传播者,也包括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各级舆论领袖。从对社会思潮传播系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都要受到传播主体的控制,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

社会化和间接影响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充满了模仿的意识和行为,大众传媒通过传递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组织和人物类型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思想准则,为社会学习性质的模仿提供了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行为样式和象征符号。影响不一理论注意到,在接受媒介信息的时候,每个人的注意程度、关注倾向和理解方向都会有所差异,而这种个体的差异会造成社会的分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正是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如果人们希望达到意见的一致,唯一的途径就是双方的合作与理解。而在合作与理解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与作用是不同的,舆论领袖的意见往往成为一个群体的思想和意见的主导,而弱势的意见则会随着沉默的螺旋而愈发沉默。以此为参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类: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传媒人;传媒偶像;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

一、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有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令人信服地回答和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并提升社会成员抵抗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或思潮的影响和渗透的抗击力和反击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充实自身、完善自身,使其更加富有理论魅力和现实感召力。而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正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使之具有旺盛生命力、实现理论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往往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广阔的观察视野,有强大的逻辑思辩能力与理性分析能力,有畅通的话语表达渠道和相对宽松的话语平台,更重要的是,他们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因而他们的思想认识与理论成果常常会引起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完善的重要理论依据。由于这些原因,他们能够“主宰”或把握社会交往的话语权,成为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传播主流社会思潮的主力军。因此,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学贯中西、学养深厚、勇于创新并且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力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合力塑造一批善于运用现代传播媒体、熟悉大众语言、深入浅出的为广大干部群众释疑解惑的理论宣传名家;倾力造就一批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外语应用能力较强、熟悉对外工作方针和国际规则、善于直接做国外智库工作、自觉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

二、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总是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序化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正是使社会思潮有序化的基本途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权力的执行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各级党政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义利观等将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成效和成果,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不同社会群体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主流社会思潮的发展走向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党员领导干部既不同于普通群众,也不同于普通党员,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对社会群体有着更加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党的形象认识、对党的政策认同、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拥护,直接影响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稳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2](P50)应当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又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武装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其正确辨别、传播与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价值引导主体,进而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功效,推动一般社会群体更好地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各级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学校“是有系统、有计划灌输学生知识的场所,而所灌输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因而能从各方面来增加和培养学生的参与的潜力。……通过这种工具,任何社会团体所珍惜的价值,其欲实现的目标,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让其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3](P27)在我国,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而各级学校教师正是在学校里对广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行为培养的主体。“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其中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正确社会思潮引导的主要力量。教师对社会思潮的传播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即用自己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支持教学,把自己对不同社会思潮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显性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传播不同的社会思潮或阐述个人对不同社会思潮的评价。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以隐性的浸染渗透的方式影响学生对不同社会思潮的看法与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及其教书育人的形象风范对社会思潮的传播、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思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青年人往往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甚至决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今天,对于各种媒体的运用能力和相对集中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处于获取信息和传播思想的有利位置,他们具有捕捉社会思潮的优先条件与可能。某种社会思潮一旦为大学生群体所认同或接受,必定会在他们中间广泛传播,并以青年群体特有的思想文化势能向社会其他成员传导和辐射,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群体并不简单地满足于“二传手”的角色,他们对社会思潮的传播往往要经过一次自主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表现为,当社会思潮所蕴含的信息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想意识、政治信仰和行为方式相一致时,他们就容易接受、吸收并传播这种社会思潮;而当社会思潮与其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想意识、政治信仰和行为方式相违背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或者对之进行批判,或者接收而不接受,或者有限度地接受,或者经过主观改造后再传播,等等。显然,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的这种选择和加工作用,是制约社会思潮发展速度与传播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恰恰表明了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在社会思潮传播中的影响和作用的确不可小视。

五、传媒人

传媒环境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以媒介技术突破为主轴的演进过程,同时,新媒介的产生又使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交往逐步而明显地发生质的变化。电子传媒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人们开始以复合与整体的模式认知世界。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凭借其庞大的信息传播网络以及对信息等文化资本绝对的级差式占有的先天优势,架构起与受众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从而获得受众的依赖、信任甚至崇拜,它们以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发展与走向。“作为传播和塑造意识形态的这样一种社会工具,媒体的力量不仅可以通过重复性地引起对特殊事物积极注意建立一种广为流传的新的思考方式,也可以通过塑造标准化的展示方式来规范事物的内涵”。[5](P32)在媒介化社会中,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沉浸在传媒构建的世界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认同性、阶级意识、种族意识、民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等都在不同程度地被传媒所影响、所塑造。应当说,与传承文化和提供娱乐的功能相比,媒体的话语权力和舆论导向功能对社会及其成员的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多重,从传播的功效上讲,媒体环境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决定着一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大众媒介提升、延展了一些意识形态观念。通过它们,这些意识形态变得非常合法,传播起来很有说服力,甚至是富有魔力的”。[6](P23)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上,大众传媒作为技术媒介本身不过是社会思潮传播的物质载体,而这个载体的实际操作者与直接掌控者就是传媒人。因此,传媒人首先成为媒介化社会中社会思潮大众传播方式的最重要的传播主体之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传媒人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人生观,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信仰,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既不受西方范式左右,又不被市场经济绑架,这样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六、传媒偶像

在今天,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科技与理性不能完全解释心灵,无法使人真正远离精神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偶像的制造与崇拜是人类自我认同遭遇困惑或危机时所寻求到的一种变通方式。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变、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传统的熟人社会结构正在被打破,所谓的快餐消费已然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此而引发人们自我认同上的困惑感或危机感日益加剧。因而,人们需要新的对象来投射各种不同的信仰与价值追求,需要在这些新的对象身上找到想象的自我。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应,大众传媒凭借其巨大的号召力与无与伦比的渗透性,将偶像所传达的思想观念投射到受众,又借助受众的裹挟力、个体的从众心理转移到个体,获得真实的认同与回应,形成偶像崇拜。于是,在媒介化社会,人们生活在各种媒体信息的包围之中,在媒体上拥有较多话语机会的影视明星、娱乐达人、体坛巨星、文化学者、热点人物等现代意义上的偶像群体就应运而生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偶像也出现了区位化的特征,不同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偶像的影响并没有减弱,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影视明星、球星等的影响力还相当大”。[7]通常说来,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往往表现在外在行为上,而成年人虽然所崇拜的偶像会有差异,其崇拜行为也大多是内敛的,甚至言行中充满对偶像的批判和斥责,但毋庸讳言,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仍不可抗拒地被卷入到传媒偶像弥漫的生存环境之中。“众生喧哗恰恰是现代偶像生存的背景音,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负面批判,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传媒偶像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成为偶像力量的垫脚石,从而使人们更多的沉溺于偶像追逐之中而难以自觉”。[8](P221)一般认为,崇拜的世俗化是现代偶像崇拜最突出的特点。“明星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世俗的神话: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大众使自己与明星认同,把明星看作渡入乌托邦的导引,以明星身上折射出的微弱的光作为脆弱的人生的依托。因而明星的自传成为当代的圣经,成为最畅销的文化精品。”[8](P71)现代偶像要产生影响、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具备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神性”,满足大众崇拜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大众理想化的“第二自我的人性”,也就是要有崇拜者自身的影子。按照社会学理论的观点,个体与偶像间的模仿关系取决于双方交互作用的行为结果,并通过内化而成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传媒偶像的兴起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所谓偶像狂欢的时代,其对于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引领作用无疑具有被神话的力量。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注意的。

七、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领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交往方式更为复杂,逐渐创造了新的群体组合的机遇,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利益群体。即使是原有的群体,也不再是纯粹的一种宏观意义的社会阶层,而是分化为带有更多相同利益、规模较小的群体。除了较明显的性别、年龄、政党、宗教、职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等的社会学划分外,在主流文化下涌现出更多的亚文化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话语方式。不同社会群体从市场经济发展中得到利益的差异、获取利益的道德评价的分歧必然导致他们对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的评价、接受与传播。而在同一群体中,由于相互熟悉、志趣相投、利益接近而产生信任感和心理相容,使得群体中人所传播的信息更容易为该群体所认可、接受并继续传播和扩散。而所谓“舆论领袖”往往就扮演着该群体内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角色,他们或是能够更多地接触信息源,或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等等,他们的观点、看法或意见往往影响甚至左右着周围的人。舆论领袖往往会成为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控制阀和缓冲体,他们可能会阻挡、分散、曲解和消融他们所不认可的社会思潮,减缓其传播速度;他们也可能会集中、夸大、宣扬和强化他们所肯定的社会思潮,加快其传播速度。他们实际上扮演了社会思潮二次传播与反馈过程中的传播主体的角色。

当代中国,面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现和广泛传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P20~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南,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9]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P34)社会发展以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序化为前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总是并且也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一元主导与多样化社会思潮并存是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如果没有一元主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将走向混乱和无序。因此,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教育和有效引导社会思潮传播主体,已成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当务之急。而正确教育和有效引导的前提是,必须真正弄清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类型和特性,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等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5](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李辉.论道德示范的现代可能及其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2005(5):33-36.

[7]樊葵.媒介崇拜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赵晓洁〕

A Discussion of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ThoughtsDissem inators in China

LIANG Qing-ting
(School of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221000)

The disseminator is the most critical and positive factor during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 of social thought.The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thought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main categories,namely,the theory of the party workers and advocates,party and government cadres,especially leading cadres at all levels of school teachers in particular,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ers,youth groups,particularly are college students,media people,media idols,expression of different interestgroups leader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ocial thought;the disseminator

G209

A

2011-10-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X018)

梁庆婷(1978-),女,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674-0882(2012)01-0011-06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体系偶像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偶像报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偶像们都恋爱了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