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社交能力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2012-04-12 04:54刘丽莉王鲁青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12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毕业生社交

■ 刘丽莉 王鲁青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等必备知识技能,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突破600万人,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仍在逐年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 “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透露,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680万人,总数比去年增加20万人。他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他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的制度转变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便随之呈现并且日趋严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来分析。

(一)从客观原因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10年起源于希腊而波及到欧洲的欧债危机又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国内中小企大批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

2.从全国就业形势看,大学生的供给大于企业实际的需求。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供过于求不是总量的供给大于需求,而是结构性的供大于求,主要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这表现在高校专业设计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某些专业的供给严重大于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这些无疑增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3.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务管理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将大幅减少;这就使得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取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数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的。

(二)从主观原因方面来分析主要有

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生找工作时注重薪资,但是薪资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没有专业能力,二没有工作经验,要求待遇却很高且又不想从底层做起。这种陈旧的就业观念让用人单位不敢雇佣初入职场的大学生。

2.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普遍不足。大学生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中,个人的社交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交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

社交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3个层次。表达能力是指个人能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语言和非语言方式恰当的表达思想、情感,增进相互了解的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能力,包括通过他人外表和行为认知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认识、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现状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现状的认识。控制能力是指个人能够根据情境随机应变,调整控制自己的语言与非语言性的表达和对情感加以必要掩饰的能力。

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真正急需的人才既要懂技术又要会营销。然而,多数大学生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个人而言,只有具备持久的就业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而持久的就业能力更离不开社交能力的支撑。社交能力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要善于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了,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可以少碰壁,少走弯路。

提高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社交能力是主体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和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教育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主要表现为:第一,专业实习,这是教学计划内实践的主要形式;第二,社会调查,结合专业学习组织的让大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军事训练;第四,劳动教育,主要是指校内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第五,校内模拟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或基地完成;第六,毕业设计,基本是指毕业论文及答辩。二是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第一,校园文化活动;第二,勤工助学;第三,社会考察。大学生通过参加以上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对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交往实践,还可以把所学到的社交礼仪应用于实践中去,将课堂上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补充到课堂上去,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知识及社交能力。

(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比如,可以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职前培训等社会实践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考虑到大学生社交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培养中较薄弱的环节,应从改变教育形式入手提高社交能力。学校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借鉴发达国家学校经验,开设专为锻炼学生社交的活动性课程。

(三)细致分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多数的心理学家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因此,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

(四)从社交能力内涵的诸方面各个击破

一是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甚至还包括声音大小和语气语调适量;三要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份把握言谈的分寸度。二是人际融合能力的培养。融入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世界、接纳世界。大学生要学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纳现实,并有勇气和决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弘扬主旋律,尽一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三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大学生应学会如何有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毕业生社交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伤心的毕业生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社交距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运用传统游戏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