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选择
——挖掘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

2012-04-12 03:38雷随斌陈清华
关键词:教育者教育资源政治

雷随斌,陈清华

(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一切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可被开发、利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除了在学校的各门课程教学、各项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外,在人际交往、互联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可以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大系统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利用人际交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的思想来源的形成条件,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可以通过一切社会关系来进行。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必然发生一定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纽带,形成一定的社会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在交往中的联系是社会作为整体结构存在的唯一条件。因为在交往中,人们总要形成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这些行为准则来协调人们的行为,那么一切社会形式都不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必然要相互交往并结成一系列的社会关系,诸如血缘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乡关系、恋爱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等。广大学生在这些交往关系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他人思想的熏陶,同时又通过别人的思想反馈来判断自己思想正确与否,进而纠正、补充、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挖掘利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发挥大学生互教与自教的有效方式。

人际交往通常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彼此接触、交流和沟通,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人以人际交往为中介,将人类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思想、情感,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人际交往就标志着信息交流,接收和选择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正确的选择不仅决定了运用信息的成功,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促进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与思想交流,是遵循互教与自教相统一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接收教育者教育的过程就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受教育者又促使教育者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这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两者是同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者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最终实现,自我教育才是最本质的教育。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这时主体和客体统一于受教育者本身。同样,教育者既是自我教育主体,又是自我教育客体。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者,又都是受教育者,互教和自教统一于交往之中,互教可以推动自教,自教体现互教。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群体的相互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在互教中达到自教目的。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挖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呢?一是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公益劳动、义务咨询、扶贫帮困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人,以及平等、真诚、宽容地与人相处。二是结合学校及专业实际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培养学生与陌生人交往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三是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广泛交往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组织多种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交往和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挖掘利用互联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使信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都能够自由地输入和读取,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互联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大学生轻松浏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挖掘互联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首先,培养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熟练进行网络操作,认识互联网的交互性,认真研究网络和“大学生网民”的特点,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开展网上宣传,引导网上交流。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互联网的开放性,把海量的包含着正面的、负面的、带有各种价值判断、政治倾向、道德取向的理论和言论的网络信息展示在大学生面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个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对其传递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不良现象、不正之风,展示多种高品位的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积极的道德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为大学生提供更具说服力,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各种社会信息的甄别能力,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

再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基于网络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多方面的传播,在建立专门网站的同时亦可在网络中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网络平等轻松的环境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破了以往单纯说教以及一对一的形式,为教育者平等交流提供了一种物质媒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及时发布积极向上的信息,主动应战各种不良现象,以最新的信息、最快的速度给予最大面积的舆论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广泛、更生动、更直观、更迅速。高校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热点,组织力量开发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免疫力。

三、挖掘利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全国掀起的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和文明新村建设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城市,作为城市灵魂的城市精神,是城市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真正反映了全体市民的意愿、追求和观念。在创建中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艺术建筑、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可以正确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符合中央强调的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经济、生态、精神的“三维”发展。

一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高校应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基地建设的认同和支持,调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利用高校所在地域的资源优势,与社会企事业、部队、农村、机关建立固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和服务基地。使之成为大学生检验书本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第二课堂,扩大教育渠道,发挥学校、社会两方面的教育功能。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技服务、支教扫盲、卫生服务、法律援助、生存训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参与服务,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组织参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所学专业,定期组织大学生外出参观一些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大型图片展、大型博览会,参观一些革命遗址和文明新村建设等。引导大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以实现“走出去、看一看,政策理解一大半”的目的。

四、挖掘利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企业文化是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企业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其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以人为本,着力于职工的精神、情感的激励和引导,让职工的心真正贴近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是一致的,二者兼容互补,共同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企业文化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媒介。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主人翁精神等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使企业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成为广大员工的创业理想、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经营活动相脱离的现象,创造出和谐环境,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职工“以企业为家”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建立最佳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用来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主人翁精神和爱岗敬业教育等。

一是请进来,聘请成功企业的企业家或已建立起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老总到高校讲座。让大学生了解成功企业背后都拥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使命和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国有企业不仅要出一流产品,更要出一流人才,使员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不断地创造自己,充分地施展才能,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以企业文化为载体,通过它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润物育人,使大学生明确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

二是走出去,或参观、或见习、或兼职、或实习,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管理中的途径和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性,使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得到激发和提升。同时,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灵活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如访谈、竞赛、文体、公益等活动。这些活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利于凝聚,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纪律、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94-223.

[2] 王芳.浅议新时期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3] 付长海.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J].求实,2004(9).

[4] 刘希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教育资源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