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12-04-13 06:50苏全有陈岩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家藏书

苏全有,陈岩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苏全有,陈岩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两个方面。微观研究即对藏书家个人藏书思想的研究;宏观研究即对区域藏书思想、对历时性藏书思想的研究,这些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跨度,较为广阔。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近代藏书思想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通过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史研究的回顾,将有助于总结既往、找到不足。

近代中国;藏书思想;图书馆史

藏书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图书典籍发展的核心,它贯穿于藏书家收集、整理与保存图书典籍的始终,因此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史学成果。其主要涉及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两个方面。这些成果既为人们展示了藏书思想史研究的领域与方向等,又为人们提供了可供回顾与反思的基础。本文拟通过对近代藏书思想史研究的史学成果作系统的梳理、归纳,向人们展示我国藏书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之处,继而促进这一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展。

一 微观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藏书思想史的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藏书家个人藏书思想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主要人物的藏书思想的研究以及其他人物的藏书思想的研究。

(一)主要人物的藏书思想的研究

赵玲在《张元济藏书思想研究》[1]中提及张元济既注重善本收藏又注重地方志收藏,而且以自己独创的“求书四法”,丰富了馆藏。尤其是他“开放的”藏书思想,对开启民智起了重要的作用。陈凡在《张元济的藏书与影印》[2]中再次突出张元济注重收集善本,尤其是他主持商务印书馆近60年,刻书以广世人。舒琼在《藏书家张元济的藏书活动》[3]中也提到他“藏为所用”的藏书思想。

李衍翎在《傅增湘先生藏书思想探析》[4]中谈及傅增湘的藏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求精,即藏书应力求善本;二是求实,即藏书应考虑具体环境、条件,不应盲目求全,而且要合理聚散;三是求放,即明达的藏书态度,主张对公众开放、以惠后人。冯志在《始之以鉴存继之以校勘卒之以传播——论傅增湘的藏书思想及实践》[5]中再次突出地强调了傅增湘“始之以鉴存、继之以校勘、卒之以传播”的藏书思想,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孙荣耒的《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研究》[6]也提到傅增湘重视宋元本和汲古阁本以及同时代文化名人手迹的藏书思想。

曹培根在《藏书开放思想与实践——古越藏书楼与常熟藏书楼简论》[7]中提到徐树兰创办的藏书楼不仅体现了维新思想,还受藏书开放思想的影响。陈晓波的《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8]通过《古越藏书楼章程》说明它“存古”与“开新”的藏书思想。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以“存古”和“开新”为宗旨,宣传并收藏了大量的新学书籍。陈林的《晚晴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图书分类法的创新》[9]对徐树兰图书分类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突出古越藏书楼的功用思想。李惠珍的《知识积累视野下的古越藏书楼与徐树兰研究述评》[10]对建国后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古越藏书楼和徐树兰的研究状况作了评述,充分肯定了其历史地位。

王亚生的《缪荃荪文献学研究》[11]从缪荃荪的文献学理论思想入手,突出其藏书思想的总体特色是藏以致用,重视个人藏书的学术价值与流通,并积极主张公共图书馆收购私藏。徐苏的《缪荃荪藏书思想研究》[12]和萧东发、李云的《析缪荃荪藏书》[13]则突出缪荃荪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奉行“藏用并举”、开明的藏书思想。

李立民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经验探微》[14]从瞿绍基藏书经验的宏观角度提出供人观阅能够使图书得以保存,窥探其开放的藏书思想。仲伟行的《铁琴铜剑楼藏书质量考》[15]指出瞿氏重视经部、图书版本以及乡帮文献的藏书思想。

谢晓波的《论曾国藩的藏书思想》[16]以及郝天侠的《从富厚堂藏书楼看曾国藩的藏书思想》[17]以及徐德勇的《〈曾国藩家书〉主题思想研究》[18]均以较多的笔触谈到曾国藩广泛收集并精心保管图书资料、注重实用的藏书思想。

王晋卿在《叶德辉的藏书思想与方法》[19]中提及叶德辉形成了自己的藏书体系和藏书特色,比如“勿薄今爱古”、“先经、次史、次从”、“书足多丰年”等藏书思想。彭文静的《简论叶德辉的藏书与用印思想》[20]从藏书与用印的角度分析叶德辉的藏书思想。石月炜的《论叶德辉的藏书成就及其藏书思想》[21]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叶德辉经学为先、佞宋重清、重校勘与整理的藏书思想。

(二)其他人物的藏书思想的研究

滕艳红的《常熟翁氏藏书特点与思想浅析》[22]和曹培根的《翁同龢藏书概论》[23]都总结了翁氏“藏为善用”、“思想开放”的藏书思想。

艾珺的《难能可贵的藏书家“三德”——清代藏书家鲍廷博礼赞》[24]和周生杰的《论鲍廷博的开放的藏书思想》[25]不同程度地提到鲍廷博“以聚为散”的开放的藏书理念。

张红燕的《试论刘承幹的藏书思想》[26]和《试论刘承幹为中国藏书文化所做的贡献》[27]说明刘承幹重视明清书籍、重视稿本抄本以及刻书传世的开放思想。

江庆柏的《陶湘与图书收藏》[28]以及翦安的《陶湘和他的涉园藏书》[29]说明了陶湘的藏书为公、开放性以及注重专题收藏的藏书思想。

李章程的《近代儒商雄贾——蒋如藻》[30]和《蒋如藻藏书思想管窥》[31]则提及蒋如藻的求全、求精、开放、共读共享的藏书思想。

张舒展的《张謇的图书馆学思想》[32]指出张謇的思想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以及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局限性。武世俊的《张謇与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33]提出张謇重视图书的收集与志书的编撰工作,并将其与国力竞争相联系,因而创建了图书馆、博览馆。

李勇慧的《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研究》[34]提到杨氏广收博藏以及重视经史部著作的藏书思想。

徐翔鹏在《魏源的图书馆思想及其评价》[35]中指出魏源的图书馆思想含有明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是时代的烙印,但其对近代图书馆文明的客观介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程焕文的《论郑观应的藏书楼思想》[36]以及秦聪立的《郑观应藏书思想述评》[37]述及郑观应结合近代西方的图书馆思想,倡导普遍设立近代图书馆并提出了规划与方法。

倪静雯的《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图书馆》[38]指出康有为结合近代西方的图书馆思想,“以藏为用”,倡导设立近代图书馆以“开启民智”、“立国自强”,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京州在《叶景葵与合众图书馆》[39]中述及合众图书馆的创办是叶景葵“利人”之藏书思想的集中体现。

王华的《郑振铎藏书思想对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影响》[40]阐释了郑振铎以爱国爱书、开放、藏为所用、实用的藏书思想为指导,在其主政暨南大学图书馆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对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惠艳的《阿英的藏书与目录思想考略》[41]以及那世平的《论阿英的藏书活动和藏书思想》[42]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阿英的藏书思想。

此外,论述到个人的藏书思想的还有陈红秋的《淡泊明志藏书惠人——黄萱藏书研究》[43]论述了孟化的《试论赵世懼的藏书特色和藏书思想》[44]、江庆柏的《丁福宝的藏书观念及藏书实践》[45]、刘晓娥的《梁鼎芬藏书活动与藏书思想研究》[46]、李琦的《晚晴藏书家耿文光研究》[47]以及宋玉真、陈福季的《作为学者藏书家的胡适》[48]等众多文章。

二 宏观研究

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宏观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历时性藏书思想的研究与区域性藏书思想的研究两个主要方向。

(一)历时性藏书思想的研究

近些年来,关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研究的历时性著作,较为广泛。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部: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藏书楼》[49]是一部关于我国藏书文化的皇皇巨著,以朝代为主线,分为上、中、下三编,其中中编主要述及我国近代的藏书思想,因受未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该时期的藏书思想具有“经世致用”以及“利民”等特点,并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桑良至所著的《中国藏书文化》[50]将藏书文化与哲学、历史、经济、教育以及娱乐等联系起来,介绍了藏书楼、藏书流派以及官私藏书等,同时也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代的陆心源、瞿绍基、杨以増、范钦以及曾国藩等人,并分别说明了他们的藏书思想。

焦树安的《中国藏书史话》[51]以朝代为基本线索进行编排,从我国藏书的起源介绍至近代,较为系统,其中第九章《近代图书馆的出现》,述及徐树兰等一批有志之士的“开新”以及“经世致用”的藏书思想为保存与流通我国图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雪梅的《中国近代藏书文化》[52]将中国藏书文化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该时期的藏书思想的变化形式与特点,得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区域的藏书家的藏书思想各不相同的观点,具有借鉴意义。

张爱芳和贾贵荣《清代民国藏书家年谱》[53]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清代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的年谱,对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藏书家并进一步探讨他们的藏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文章也论述到这一时期的藏书思想,如徐寿芝在《民国时期公私藏书的变化与利用》[54]中指出这一时期“藏而不用”的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变迁的要求,“藏以致用”的思想成为国人的共识。李颖在《近代书院藏书考》[55]中从藏书内容、国别、形式、对象等方面说明近代书院藏书思想的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二)区域性藏书思想的研究

我国近代区域性藏书思想史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藏书文化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

赵伟在《常熟瞿氏家族藏书与江南地域社会》[56]从宏观上分析了瞿绍基既有江南江苏藏书家的共同特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瞿氏与江南藏书家间的互动,有力地促使私家藏书由传统的封闭性的私藏逐步转变为面向公众的开放性的收藏,从而更有利于江南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江庆柏的《试论近代江苏藏书》[57]从近代江苏藏书家的藏书观念、特点以及衰落等多层面进行探讨,从而说明近代江苏藏书家的藏书观念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注重实用、注重地方文献收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频繁等特点。虞浩旭的《宁波藏书文化的地域性特征》[58]以江苏宁波藏书文化的文献史料为基点,探讨宁波藏书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藏书世守、学人藏书、集刊文献等藏书思想。

祝玉芳的《湖州藏书文化的特点及其地位》[59]和王增清的《湖州藏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0]均以浙江湖州地区为切入点,探讨该地区独特的藏书文化特性。董惠民的《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探析》[61]介绍了陆心源、刘承幹和蒋如藻的藏书思想,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性研究。

三 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近代中国藏书思想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跨度,而且研究的范围较为广阔。更为值得注意是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性和历时性藏书思想的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些都是近代藏书思想研究成就的重大进步。然而,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近代藏书思想的研究仍存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一,针对藏书家个人研究较多,研究中呈现“精英效应”,且宏观研究不足。通过对近代藏书思想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针对一些著名藏书家,如张元济、傅增湘、曾国藩、叶德辉、翁同龢、鲍廷博、刘承幹、缪荃荪等名家的研究较多,而有关相对边缘性的藏书家则研究较少或基本上没有,致使藏书思想研究领域呈现出“精英效应”。同时,尽管有一些学者将目光放在宏观层面,如张爱芳和贾贵荣《清代民国藏书家年谱》[53]、徐寿芝在《民国时期公私藏书的变化与利用》[54]、李颖在《近代书院藏书考》[55]、董惠民的《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探析》[61],然而学者们对此付诸的笔墨较少,且相关的研究篇目较少,形成不了较大的研究规模,提升空间还很大。

其二,对于近代藏书思想的研究缺乏联系与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比较。尽管一些学者,如曹培根的《藏书开放思想与实践——古越藏书楼与常熟藏书楼简论》[7]、王兴文与盛旭仁的《天一阁与玉海楼藏书思想刍议》[62]将不同的藏书楼进行比较研究,然而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乃至不同地区间的藏书家群体的藏书思想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成果却很少,致使人们很难从差异中把握我国藏书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之处,降低了人们对我国藏书思想研究的认知度。

针对以上局限性,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要不断地追寻与剖析。对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不要仅仅进行简单的史实陈述、史料罗列以及现象描述,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历史表象后揭示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为现在的图书馆事业以及图籍的管理与流通服务。

第二,研究思维要创新,研究方法要多样化。对于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固然有其可资利用的价值,然而今天的学者,应该采取更为多元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服务。如赵伟在《常熟瞿氏家族藏书与江南地域社会》[60]就是运用历史学、文献学和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且对相关的墓志铭、日记、笔记、地方志、行状等原始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研究的内容与侧重点需要进一步扩充。近代著名藏书家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有关边缘藏书家的研究,不仅可以另辟蹊径,探索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可以不断地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丰富我国的藏书文化。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才能得出更加客观的整体性认识,更好地为我国藏书思想史研究服务。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断地丰富研究理论、完善研究手段,深入挖掘有关研究史料,以虔诚的史学态度、批判的史学眼光和崭新的史学思维,去进行更进一步探析,我国近代藏书思想史的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水平。

[1]赵玲.张元济藏书思想研究[J].图书馆界,2005 (3):17-21.

[2]陈凡.张元济的藏书与影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11):30-31.

[3]舒琼.藏书家张元济的藏书活动[J].图书情报论坛,2006(3):75-78.

[4]李衍翎.傅增湘先生藏书思想探析[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2(2):72-75.

[5]冯志.始之以鉴存继之以校勘卒之以传播——论傅增湘的藏书思想及实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 (3):69-72.

[6]孙荣耒.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2007.

[7]曹培根.藏书开放思想与实践——古越藏书楼与常熟藏书楼简论[J].常熟高专学报,2003(3):113-115.

[8]陈晓波.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87-88.

[9]陈林.晚晴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图书分类法的创新[J].探索与争鸣,2006(12):71-73.

[10]李惠珍.知识积累视野下的古越藏书楼与徐树兰研究述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6):67-70.

[11]王亚生.缪荃荪文献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2004.

[12]徐苏.缪荃荪藏书思想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01(1):46-51.

[13]萧东发,李云.析缪荃荪藏书[J].文献季刊,1999 (3):142-151.

[14]李立民.铁琴铜剑楼藏书经验探微[J].图书馆论坛,2007(4):174-177.

[15]仲伟行.铁琴铜剑楼藏书质量考[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4):41-43.

[16]谢晓波.论曾国藩的藏书思想[J].图书馆学刊,2008 (5):125-127.

[17]郝天侠.从富厚堂藏书楼看曾国藩的藏书思想[J].兰台世界,2010(5):56-57.

[18]徐德勇.《曾国藩家书》主题思想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专门史,2009.

[19]王晋卿.叶德辉的藏书思想与方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6(3):112-118.

[20]彭文静.简论叶德辉的藏书与用印思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7-79.

[21]石月炜.论叶德辉的藏书成就及其藏书思想[D].石家庄:河北大学传播学,2009.

[22]滕艳红.常熟翁氏藏书特点与思想浅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95-96.

[23]曹培根.翁同龢藏书概论[J].常熟高专学报,2002 (1):119-124.

[24]艾珺.难能可贵的藏书家“三德”——清代藏书家鲍廷博礼赞[J].文化学刊,2011(3):188-199.

[25]周生杰.论鲍廷博的开放的藏书思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86-89.

[26]张红燕.试论刘承幹的藏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0-133.

[27]张红燕.试论刘承幹为中国藏书文化所做的贡献[J].安阳师范学报,2004(6):134-138.

[28]江庆柏.陶湘与图书收藏[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 (4):76-80.

[29]翦安.陶湘和他的涉园藏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4):60-64.

[30]李章程.近代儒商雄贾——蒋如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73-76.

[31]李章程.蒋如藻藏书思想管窥[J].兰台世界,2007(12):61-62.

[32]张舒展.张謇的图书馆学思想[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5):42-44.

[33]武世俊.张謇与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J].图书与情报,2004(6):116-118.

[34]李勇慧.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05.

[35]徐翔鹏.魏源的图书馆思想及其评价[J].文史博览(理论),2010(4):13-14.

[36]程焕文.论郑观应的藏书楼思想[J].图书馆,2004 (1):23-27.

[37]秦聪立.郑观应藏书思想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0 (2):80-81.

[38]倪静雯.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图书馆[J].东南文化,2003(1):58-59.

[39]王京州.叶景葵与合众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108-110.

[40]王华.郑振铎藏书思想对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8-20.

[41]惠艳.阿英的藏书与目录思想考略[J].黑龙江史志,2010(17):108-109.

[42]那世平.论阿英的藏书活动和藏书思想[J].新世纪图书馆,2009(4):93-95.

[43]陈红秋.淡泊明志藏书惠人——黄萱藏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2):148-150.

[44]孟化.试论赵世懼的藏书特色和藏书思想[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89-91.

[45]江庆柏.丁福宝的藏书观念及藏书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0(2):96-100.

[46]刘晓娥.梁鼎芬藏书活动与藏书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历史学,2009.

[47]李琦.晚晴藏书家耿文光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6.

[48]宋玉真,陈福季.作为学者藏书家的胡适[J].新世纪图书馆,2006(2):75-77.

[49]任继愈.中国藏书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545-1558.

[50]桑良至.中国藏书文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3-20.

[51]焦树安.中国藏书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15-149.

[52]李雪梅.中国近代藏书文化[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8:67-145.

[53]张爱芳,贾贵荣.清代民国藏书家年谱[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4]徐寿芝.民国时期公私藏书的变化与利用[J].图书与情报,2009(2):141-144.

[55]李颖.近代书院藏书考[J].图书与情报,1991(1):72-75.

[56]赵伟.常熟瞿氏家族藏书与江南地域社会[D].苏州:苏州大学专门史,2008.

[57]江庆柏.试论近代江苏藏书[J].常熟高专学报,2000 (1):110-114.

[58]虞浩旭.宁波藏书文化的地域性特征[J].浙东文化,1997(1):201-207.

[59]祝玉芳.湖州藏书文化的特点及其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2008(6):96-99.

[60]王增清.湖州藏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湖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1):85-89.

[61]董惠民.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探析[J].浙江学刊,2004(5):197-199.

[62]王兴文,盛旭仁.天一阁与玉海楼藏书思想刍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87-89.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China's Modern History of Ideas on Collecting the Books

SU Quan-you,CHEN Yan
(Social Development Faculty,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In recent years,many scholars devoted to research the modern history of ideas on collecting the books and had already obtained fruitful result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research namely.Micro-research is the study on the personal idea of collection;Macro-research is the study on regional or diachronic ideas of colleating books.Those research have wide scope in time and space.But due to the confinement of som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conditions,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library thought has great limitations.Through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history,it will help to summarize the past and find insufficiency.

modern China;ideas on collecting books;the history of library

K25

A

1671-1181(2012)03-0062-05

2012-03-16

苏全有(1966-),男,河南辉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家藏书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