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

2012-04-13 11:22蒋国权
湖北体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器材

蒋国权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开发的实践研究

蒋国权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基础物质条件,丰富、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参与积极性。在探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良现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途径,用案例的形势,总结出开发、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5种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达到了促进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开发;有效;实践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是以实践课为主,而实践课必须具备一定物质、硬件条件的设施,才可能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使用的场地和各种器具、器材和材料,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对激发学校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1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创建的必要性

1.1 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不足

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配备率须在80%以上,但是当前只有小部分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能达到这个标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普遍低于城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器材达标率则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而自制器材率则与之相反,农村和城镇学校远高于城市学校。由于地区经济落后,缺少对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我国大部分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状况与有关规定相差甚远。在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中,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学校占到本地区学校总数的60-80%左右,仅有20-30%的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现象一: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北关小学是县城最好的小学,却连100m的跑道都不够,校长赵润学介绍,全校2 000多名学生,到了课间操的时候,学生操场站不下,连楼道都站满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根本无法保证。

现象二:在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常常是捉襟见肘,体育课常被戏称为“立正、稍息、解散”。一些农村中学干脆就不开体育课。越是到高中,这样的现象就越突出。

现象三:某一学校的学生普遍反映,他们的体育课长年累月是跑步、跳远、跳高,形式单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有的同学借故不上体育课;后来发现他们的体育器材室,仅有5个铅球(3kg)、3个体操垫、一副跳高架和一个破篮球。学校的体育教师抱怨说:“就这么点儿器材,能上些什么?”

现象四:听过一位体育教师“三传二抢投篮”的篮球游戏教学课。教师讲述了游戏规则,师生共同讨论探究了游戏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探究活动进行得非常成功,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游戏时,有两个篮球,教师将班上60名学生分为男女两组,一组游戏时另一组由组长组织跳高,可就是这样,一节课每位同学参与游戏的时间也才七八分钟,大部分时间他们是观众,在一旁无所事事,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下课铃响了,学生唉声叹气,教师只得说:“下次课再接着玩。”在与体育教师交流时,他说:“我们学校近600人,学校穷,拿不出钱来买篮球,就这两个篮球,平时也是不轻易拿出来给学生用的。”

1.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标准化、成人化、竞技化

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以成人的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场地器材的成人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原有体育场地器材体系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联合在华东师大举行中小学体育器材标准的研讨会,季克异说:“目前中小学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多数是成人的标准,竞技色彩太浓。例如,篮球架太高,孩子们够不着,球的分量太重,孩子们拿着累,这大大影响了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对体育课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小身材的孩子们使用成人化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

体育场地器材的成人化、竞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求太高,可望而不可及,学生就失去了奋斗的信心。

现象一:以篮球标准为例,现代篮球自1891年诞生以来,规则中的场地设备规格屡经调整修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规格可以看作是成人身体条件与运动能力的最佳对应域,成人可以在其中玩得最舒畅、取得最佳体育效果。但是约占我国人口1/5的少年、儿童却没有自己活动的篮球领域。目前仍采用现存的成人篮球形式(篮圈高度3.05m、球重567g-650g、球的周长74.9-78cm),或实施推行属于“成人形式”的少年篮球(其球的周长和重量分别为成人规格的97%与93%)、儿童篮球(其球的周长和重量分别为成人规格的87%与80%),活动的是成人球场、打的成人篮球,这严重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由于不恰当的目标设置难度使得当前许多学校里学生的失败心态非常严重。但是要求学校构建“标准化”场地设施,又是否必要与可能。

现象二:仅湖南就有6 048所中学,在“标准化”口号下,就该建6 048个标准的400m环形田径场,须知该占用多少土地,而我国并非真是那么地大。标准田径场上沙坑1-2个,又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标准篮球场,按国内外使用惯例,一般只容纳10-15人比赛训练,比照之下,2 000名学生的学校,也是否该建100个以上篮球场。更有甚者,从小学生、大学生到职业篮球队一律必须使用高3.05m的球篮,显然很不合理。若“扣篮”是一种高效得分技术,而普通学生望尘莫及,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为什么不可以降低篮框高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获得享受与体验。所以如此,显然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它们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国际比赛,更因“长官意志”强令学校学生执行。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1.3 学校部分体育器材的闲置、“压室”情况严重

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里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器材只是在体育竞赛中使用一下就成为了保管室的“压室”之宝的现状。闲置器材主要包括损坏器材、脏污器材、旧器材、没场地使用的器材和现在停开的危险性项目的器材等几种。

体育器材的闲置对学校体育而言是一种奢侈浪费。尤其是对中小学校来讲,体育经费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做到物尽其用,无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非常不利。田径器材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器材室的“压室”之宝(如标枪、铁饼、栏架、铅球等)。这些器材其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万元(一整套栏架);而这些器材多为学校运动队的少数队员所使用,使用频率很低。其使用效率(相对于使用受惠对象而言)很低,这不符合学校体育的初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优秀人才的发现。

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创建的可行性

2.1 巧用场地器材、发挥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的缺乏,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器材特点发挥其多种用途,尽量做到一物多用,解决器材品种少的问题。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结合学生实际和项目特点,做到一种器材多种用法。

案例一:开发跳绳的多种功能。开发跳绳的多种功能:既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和组织做绳操,又可以用与辅助立定跳远、行进间多级跳;既可以用来做拔河练习,又可以用来安排接力游戏、组织比赛;既可以打成各种绳结的特性教学生学习野外生存、自救的本领。

利用跳绳进行多样性的练习:如也可用跳绳拼图作体育游戏、作挥臂鞭打练习、集体作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跳移动绳、跑蛇绳、把绳子捆扎进行抛高或抛远比赛、以及利用绳子能打结的特性让学生学习和寻找生存自救的本领等。

案例二:巧用篮球场地的边线、端线和篮筐等。利用篮球场的各条线和各条线交叉的点,如端线、边线、中线、罚球线、三分球线,开展不同路线、富有趣味的跑。

同时,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或制作无板多圈简易活动栏架,也可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等,使有限的场地器材发挥无限的作用;场地划分成若干小场地,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使用。

2.2 辅助教学的自创器材——帮助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教师是把教授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的作为教学难点,体育教学中选用恰当的辅助教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课程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三:三级跳远中三块小垫的辅助巧用。在三级跳远中,将三块小垫分别间隔平铺摆放,让学生做连续的“隔、跨、跳跃”练习,体验三级跳的动作节奏感和不同动作的身体感觉,形成主要动作方法的概念;接着改变三块小垫的形状,第一块平铺在地,第二块对折成A形竖放,第三块对折成方形摆放,进行三级跳的完整动作练习,体会第一跳的“隔”,要有力度;第二跳的“跨”,要有高度;而第三跳的“跳跃”,要有远度。利用三块垫子不同形状,凸现动作“内涵”,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三级跳的学习任务。

案例四: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部位教学辅助器材——袜筒。在一堂小学生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清楚的找到准确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cm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让学生每人从家里剪一段废弃袜子的袜筒,在课堂上将这袜筒套在击球点的手臂部位,通过这个简单的器材,学生容易地找到了击球点,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 提高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保护与帮助

在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在体操项目教学中,尤其一些器械体操项目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在武术项目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刀枪棍等器材,同样也具有一定危险性。例如,符合比赛规格标准的器材,材质为钢质,而在教学中使用这一规格标准有些过高,不太适宜,另外价格不菲,不是一般校所能承受的,同时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采用木质、竹质较为合适,而且经济实用。

案例五:自制双杠保护带。双杠属体操类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们掌握该项技术动作,自制了双杠保护带,用于帮助学生练习双杠前滚翻分腿坐。它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调整保护带的松紧,从而消除了学生练习中的恐惧心理,树立起学生练习的勇气和自信心,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成套技术动作,奠定了基础。

案例六:武术剑。使用一些比较安全的材料进行制作,如用体操棒或同等粗细轻重的木棍一根,较硬的鲜艳纸张约1m2,细胶条一卷。第一,将体操棒上4/5用纸严密包裹后用胶条粘牢作为剑身;第二,用双层纸片粘贴成圆锥体(约5cm高)套于剑身顶端作为剑尖;第三,将纸片剪成剑柄形状2张,相对粘贴在剑身末端作为剑柄。

案例七:流星锤。使用一些安全性能比较高的材料进行制作,如用细长绳、布条或跳绳一根,宽胶条20cm,小垒球或小皮球、有一定重量的纸球等。第一,将跳绳一端留出约10cm后用宽胶条与垒球粘贴固定;第二,将预留出的10cm跳绳与跳绳主体打结防止滑脱。

2.4 竞技、成人器材的简单化、合适化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向成人发育的阶段,不大适应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所以需要做出合适的调整、简化;例如改变球的大小、降低篮筐的高度和球门的远度、缩小场地的尺寸等,场地的缩小、器材的简化,使得场地器材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学到各项运动技术和战术。

案例八:高度为3.05米的篮筐和标准大小的篮球,对于小学生来说,得分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因此降低篮筐高度、缩小篮球的直径大小及篮球场地尺寸,篮筐高度降低了、篮球变小了、场地缩小了,学生就能游刃有余了。

案例九: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正规比赛用球对于初学者来说,总是移动得太快,因此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让排球的运动速度慢下来。可以自我制作运动得更慢的用球,例如使用气球,用布裹了的气球,用更大更轻的球,用软式排球等。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网高,减慢排球的运动速度,因为网高只有将球击打到更加高的抛物线才能使球过网。这样的简化、调整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时间来处理排球的动作技术。

2.5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及运动项目素材的集中

为了更好贯彻《学校教育工作条例》,缓解中小学体育器材紧缺的问题,针对现有体育器材成人化、少年儿童可望不可及的现状,鼓励各级学校大力开展自制体育器材;同时为了提高场地器材的多功能性、有效性,鼓励各级学校开展专题、主题体育乐园、体育园地等。

案例十:自制联合器。自制联合器是一种融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练习器,地面主要由细沙铺成,利用废旧轮胎等制作而成,场地周围、中间安装了各种素质练习。联合器上有有以提高学生跳跃能力为目的轮胎山羊,有可用于体操教学的单双杠,有可用于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云梯,有可用于提高学生攀爬能力的铁杆,有可用于提高学生柔韧为目的联合器材等。

案例十一:攀登乐园。攀登乐园中有人工假山、人工攀岩山、仿潜艇内栈桥,连通人工攀岩山顶平台与山脚的双弯道滑梯,螺旋棍梯,笼梯及穿过滑梯墙体的三个管状通道等六组立体的,集攀、爬、登、钻、滑为一体的组合运动游乐设施。

案例十二:体育超市。“体育超市”是模仿“购物超市”的程序和原理,把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形式等像商品一样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开放式大市场,使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活动、教学形式。例如体育超市里设置个人商品,包括跑、爬杆、抽陀螺、踩高跷、玩溜溜球等;小组商品,包括乒乓球、贴膏药、跳长绳、斗鸡、抽纸片、叠罗汉等;团体商品,包括师生合作的花样跳绳、师生混合乒乓球团体赛、师生跳皮筋比赛、拔河、篮球、齐心协力等;还有套餐类,如强壮你的上肢、提高篮球技艺等套餐。

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的实效性

3.1 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改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硬件之一,是实施体育教学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有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器材是能否搞好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器材的体育教师就如同无米之巧妇,无法上得一桌佳肴。学校有什么器材,老师就使用什么器材。器材量不足,教法单一,使得学生虽然爱好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大有存在。通过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创新开发,大大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场地和器材;同时教师自身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参与场地器材的改革创新,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因为教师介入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之后,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思考与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的进步。同时通过参与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会提高他们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并能够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另外,教师参与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理论上讲,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科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工作满意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

3.2 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改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其中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以往由于受竞技体育的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场地器材配置规格是成人化、竞技化的。新体育课程下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革创新,应超越狭隘的内容,将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通过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3 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改创,有利于竞技项目的教材化

几十年来,学校体育课上出现的教学内容多数是竞技性的运动项目,极少数是近几年出现的健身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过多的选择竞技性的运动项目,既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那些纯竞技化的运动项目内容进行改造,而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竞技化运动项目的改造,使之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教学的需要,使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更好地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有不少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实例,如门式篮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等,就是通过场地器材的改革创新,使本来纯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得以“教材化”。

3.4 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改创,有助于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的创建

学校通过对场地器材的改革创新,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运用教师提供的思路和活动内容进行选编和改造,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一些主体乐园、特色器材的改创,有利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教材的创编,最终有助于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的创建。

总之,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成人化、竞技化等特点,促使广大体育教师思考、实践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有效创建,出于各种目的而创建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体育活动条件,在学生参与运动的基础上,达成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1]陈雁飞,体育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杨贵仁,等.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3).

[3]吴 健.刍议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1-3.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Venues and Equipments

JIANG Guoquan

The school sports venues and equipments are basic material facilities for each school sports work,and the rich,suitable sports equipment can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athletics,and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or current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interviews with cases the way such as the situation,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five kinds of effective ways through school sports equipment development,to promot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school sports work.

school sports venues and equipments;development;effective;empirical research

G80-05

A

1003-983X(2012)01-0037-04

2011-10-09

蒋国权(1981-),男,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体育部,广东珠海519088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uhai Campu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 Guangdong,519088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器材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