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预设的语用功能

2012-04-13 21:02张春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预设语境

张春梅,卢 静

新闻标题中预设的语用功能

张春梅,卢 静

(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

新闻标题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预设在新闻标题的编辑中有着广泛地应用。语料分析表明,预设机制的策略性使用在新闻标题中至少可以发挥五种语用功能:预设具有过程关联的功能;预设具有过程选择的功能;预设具有语境动态过程的功能;预设具有在语言成分和语境间动态互顺的功能;预设具有元语用意识功能。从语用角度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预设现象,不仅可以补充语用预设研究的理论解释力,而且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编辑效果以及对新闻内容的预测力。这些功能通过不同类型的预设机制来实现。

新闻标题;预设;语用功能

引言

预设,一直以来就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先前的研究表明,预设具有语境敏感性,并将预设纳入语用学的范畴。在真实语言交际中,预设不单是涉及语句本身的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且是说话者发挥主体性,积极构建话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闻报道中,预设不仅是一种以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假设的已知信息,同时是一种共有的或互知的背景知识,是用来激发读者对报道进行适度猜测,揣摩作者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要窗口。作为新闻报道的“眼睛”,标题既要明快地提供信息,又要吸引读者的关注[1]。因此,对新闻标题中的预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学者从语用学视角对新闻标题展开了研究。例如,Kronrod and Engel参照源于关联理论中假设的可及性理论(accessibility theory),对新闻标题里存在的指称表达的使用情况作了分析,研究指出那些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的报纸更加倾向于使用高可及性的指称表达来设计标题,以取得和读者的互动[2]。同时有学者提出,新闻标题具备了最佳关联才更能够获取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文将从一个新角度,即预设机制的策略性使用,来探讨新闻标题中存在哪些语用功能。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随机选取了2010年12月2日纽约时报和卫报中的新闻标题,同时以Levinson的预设触发语为分类依据,对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进行识别、归纳并总结,然后将含有预设的标题作为研究语料。

1 预设机制

预设(presupposition)通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utterance)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4]。1892年,德国著名逻辑学家Frege最早提出了预设概念[5]。其后,预设现象成为了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逻辑语义学领域,以Strawson为代表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从真值条件出发,认为预设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6]。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语义预设的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和语境依赖性等特点[7]。他们认为预设不纯粹是一种语义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8]。预设现象不仅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注意,同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何兆熊编写了《语用学概要》介绍了语用学,讨论了语用预设[9]。朱永生、苗兴伟研究了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10]。魏在江探讨了语用预设的元语用功能[1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在探讨语言的机制时以大量的语言事实讨论了预设问题,指出预设机制是语言的七大机制之一(其他六个机制分别是排除机制、补偿机制、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12]。因此,预设不仅是一种语义关系和语用现象,更是语言运作的一种机制。对于预设机制的策略性运用问题,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如陈新仁探讨了广告用语中预设的语用功能及运用情况[13]。

2 新闻标题的交际目的

新闻标题作为读者和新闻报道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读者通过阅读报纸获取最新新闻,然而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到新闻的每一个细节。通常,读者希望读了新闻标题就可以获取报道的主要信息,而不用去阅读整篇新闻。但是,因报纸版面有限,标题又不可过长。怎样在有限的篇幅里涵盖更多的信息量成为一个矛盾性的问题。

同时,新闻报道主要是利用导语和正文传达详尽的信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激发读者浏览整篇报道,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发生事件的信息。从这个视角来看,新闻标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所以,新闻标题的设计一定要能抓住读者的心理,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因而,新闻工作者在设计标题时既要考虑到提供必要的信息,又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4]。

3 新闻标题中预设的语用功能

为了实现新闻标题的交际目的,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大量使用了预设这一语言机制。在研究分析了收集的新闻语料过程中,笔者发现预设在新闻标题中具有五大功能。

3.1 预设具有过程关联的功能

在新闻标题的预设生成过程中,编辑选择明示刺激以产生既定的认知效果;在新闻标题的预设理解过程中,读者尽可能寻求最佳关联以达到对新闻标题的解读。一方面,新闻标题的信息和读者的已有知识关联度越大越容易被读者理解。同时,新闻工作者和读者有着共同利益,前者希望寻求和后者有着最佳关联的语境。因此,编辑和读者之间没有严重的信息障碍,读者对标题中预设的理解可能和编辑构建的预设保持一致。

Obesity Surgery May Become Option for Many More

(December 2,2010 The New York Times)

这则新闻的预设信息是:Obesity Surgery has been an option for some certain people.编辑选择明示刺激“many more”这一表达和“obesity surgery”这一贴近每位读者日常生活的主题,因此能够激起读者的兴趣,产生一种既定的认知效果,让读者用最少的努力达到对新闻标题最佳的解读。

Egypt closes beaches over shark attacks

(December 2,2010 The Guardian)同样如此,编辑用“shark attacks”引起读者的关注。通过提及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编辑尽可能创造最佳关联的语境,从而读者能非常容易地理解这则新闻中包含的因果关系。

3.2 预设具有过程选择的功能

Verschueren指出语言具有三大根本属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语言的使用是语言的一个动态选择过程。新闻标题中预设的大量使用同样是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大属性的体现[15]。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编辑利用预设以传递新闻信息,因此他们应当选择适当的预设以顺应读者的语境;在新闻标题的解读过程中,读者应当调整改变或取消他们的原有语境来顺应编辑的语境以达到对标题的最佳关联的解读。

Belarus to Give Up Uranium Stockpile

(December 2,2010 The New York Times)这则标题中,预设触发语“give up”是语言选择的结果。新闻标题的语言必须简洁,因此,这则标题不能表达为“Belarus once held Uranium Stockpile,but now he has given it up”。同时,预设触发语“give up”也是语境关联的产物。预设的信息:“Belarus”之前坚持“Uranium Stockpile”。编辑利用此预设信息在读者的认知世界产生一定效果,和读者产生互动。

More walls collapse in Pompeii

(December 2,2010 The Guardian)这则标题中,预设触发语“more”同样也是语言选择和语境关联的结果。“more”这个触发语既使标题简洁又和读者发生了互动,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和阅读的兴趣。

3.3 预设具有语境动态过程的功能

在新闻标题中,编辑根据自身的认知语境引入一些预设,这些预设对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语境;读者要追随编辑在标题中所表达的意思,并结合自身原有的认知语境解读新闻标题。因此,编辑和读者在新闻标题的生产和理解的动态语境认知过程中要不断调整,遵从或取消新闻标题中的预设以此内化形成自身的认知语境。

News Analysis:Contrary to Hopes,Afghan Vote Disappoints

(December 2,2010 the New York Times)

这则标题中的两个预设触发语:“contrary to”和“disappoints”生动地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原先,对于阿富汗的选举,公众有着和结果不一样的期待。所以编辑利用预设制造了一种语境效果,这种语境效果刚好和读者的原有认知语境相悖。这样一来,读者为了更好地获取编辑的信息就要调整自身的认知语境以使得信息能成功传递。

Snow problem!How other nations deal with winter weather

(December 2,2010 the Guardian)

这则新闻标题中,编辑采用了疑问形式预设了在其他国家对大雪问题有很好的解决应对措施。通过一种提问的形式,编辑把新信息和读者的原有信息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语境效果,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参与。

3.4 预设具有在语言成分和语境间动态互顺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新闻标题中的预设和语境这两个因素总是不停地变化和相互顺应。具体地说,在新闻标题生成过程中,编辑利用预设意在传达新闻标题的信息,因此,他们会选择适当的预设以顺应读者的语境;在新闻标题的理解过程中,读者通过调整改变或取消原有的认知语境来顺应编辑的语境以实现对预设的最佳关联解读。

Erin Brockovich town in second battle over pollution

(December 2,2010 The Guardian)

这则标题中,编辑选择了“second”这一预设触发语预设了“Erin Brockovich”曾有过一场战役,和读者在已有知识上达成共识,形成互动,以此产生亲切感。同时,读者会调整原有的认知语境对编辑的预设做出回应,以达到对标题的最佳理解。最终,在编辑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达到对新闻信息的成功解读。

Fed Documents Breadth of Emergency Measures

(December 2,2010 The New York Times)同样,这则标题中,编辑也利用了预设向读者传达新闻信息。一看到标题,读者就会想到曾经就有紧急措施,现在措施进一步拓宽了。这样,既调动了读者的已有知识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所以,预设的适当使用有助于促成编辑和读者之间的成功交际。

3.5 预设具有元语用意识功能

在新闻标题中,元语用意识掌控着新闻工作者对预设的生成,同时,有助于读者对新闻标题充分适当的理解。Egypt:Rivals Pull Out of Elections,Citing Fraud

(December 2,2010 the New York Times)

Egypt's opposition parties pull out of elections amid claims of fraud

(December 2,2010 the Guardian)这两则新闻标题分别来自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同一天对埃及选举的报道。它们充分暴露了编辑在使用预设时的语言选择是由他们自身的元语用意识决定的。对于埃及的议会选举,美国和英国一直干预,旨在散播他们所谓的民主。美国甚至成立了一个代表团奔赴埃及监督埃及的议会选举,表面上声称是为了选举的公平公正。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用了“citing”一词表面上是客观表达了民众的观点,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掩盖其阴暗的目的:干预埃及选举,干预埃及内政。英国卫报则用了“amid claims of fraud”这一表达明确指出了埃及的议会选举中存在舞弊,意在引起读者对选举公正性的质疑。

[1]吴珏,陈新仁.英汉新闻标题的预设机制: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8,(4):30 -34.

[2]Leung J.C.B.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Issues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1997,9(3):7 -102.

[3]Kronrod A.& Engel C.Accessibility theory and referring expressions in newspaper headlin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1,(24):683 -699.

[4]Dor D.On newspaper headlines as relevance optimiz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695 -721.

[5]Levinson S.C.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Frege G..On sense and reference.In P.T.Geach & M.Black(eds.).Transl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Frege.Oxford:Blackwell,1892:56 -78.

[7]Strawson P.F.On referring.Mind,1950,59:320 -344.

[8]Mey 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3.

[9]Stalnaker R.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In M.Milton & P.Unger(Eds.),Semantics and philosoph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73:197 -214.

[10]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3.

[11]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3):25 -30.

[12]魏在江.语用预设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研究,2006,(1):20-23.

[13]伍铁平.论语言的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36-52.

[14]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1998,(5):54-57.

[15]Verschueren J.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M].IprA Working Document,Antwerp: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1987.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Presupposition in News Headlines

ZHANG Chun-mei,LU Jing
(No.5 Department,Suqian College,Suqian 223800,China)

Newspaper headlines play an essentially important role in news broadcast and presuppositions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newspaper headlines editing.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trategic use of presuppositions in newspaper headlines has at least five major pragmatic functions.Firstly,presupposition functions as a relevance-oriented process;secondly,presupposition functions as a choicemaking process;thirdly,presupposition functions as contextual dynamic process;fourthly,presupposition functions as dynamic interadaptation process between linguistic component and context;lastly,presupposition functions as metapragmatic awareness.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upposition in news headl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agmatics can not only supplement the explanation forc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study but increase the editing effect of news headlines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news contents.These functions are realized through different kinds of presupposition mechanisms.

news headlines;presupposition;pragmatic functions

G213

A

1001-7836(2012)08-0135-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52

2011-12-05

张春梅(1979-),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硕士,从事语用学研究;卢静(1981-),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预设语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