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就业孵化”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2012-04-14 06:57雷可为王小辉豆晓宁李连海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位校企岗位

雷可为 王小辉 豆晓宁 李连海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国现有旅游涉外酒店14000多家,现有的酒店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酒店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抢手。然而,我国酒店业的人力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一方面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另一方面大量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却选择进入其他行业就业。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高位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不仅缓解了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仍需从基层服务岗位做起而选择离开酒店业的尴尬境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应用型、国际化、新体验”为指导思想的西安欧亚学院一直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设立专题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旅游管理专业总结出高等旅游教育必须通过实地的、职场的体验型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旅游业职业道德、行业通用技能、专业特定技能以及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去实施,实现学生的“高位就业孵化”,这既符合教育的规律,也符合职业的规律,是教育逻辑与职业逻辑的契合点。

1 “高位就业孵化”理念的内涵及运用

目前很多旅游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通常是:通过签订协议,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在实习期内,酒店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提供学生的食宿,并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和日常管理。然而,酒店提供的大多是最基层的工作,很少轮岗,尤其是接触不到推广、行政管理或者运营管理等核心岗位。

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当做酒店的匆匆“过客”,酒店迫于实习周期短的压力也常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从而导致的不良实习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取向。很多学生实习前还对行业充满憧憬,实习回来后梦想破灭,许多学生在酒店实习结束后往往会选择离开此行业。

“高位就业”指学生毕业后不需从基层服务岗位做起,而是直接从事中基层管理岗位职务。要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学生就应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熟悉酒店,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锻炼。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孵化准职业人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的高位就业。[1]

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高位就业孵化”的理念,利用并整合学校后勤集团资源快捷酒店和金桥餐厅,设计出针对学生“职场环境、岗位轮训、职位进阶”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并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酒店各岗位的轮岗,综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与职业素养,最后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技能等进行综合考核及学生自己的竞聘展示职位进阶,为学生设置学生管理岗位,包括行政经理、人事主管和运营主管等,同时将优秀学生选派至校外实践基地,与星级酒店的经理人直接对接,进入管理层,更进一步增强管理技能,体验领导的艺术,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

2 “高位就业孵化”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层次

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历来重视与行业合作和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在长期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尝试总结出专业实习采取四段式实习过程。

2.1 认知实习

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根据相应开设的有关课程安排课程认知实习,主要形式为参观体验,目的在于认识酒店企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坚定努力方向,具体组织工作由相应任课教师负责。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

2.2 校内实训基地“职场环境、岗位轮训、职位进阶”

学院目前拥有较为完善的校内旅游管理实践基地,下设拥有48间客房,教师与学生自营共管,并对外经营“欧亚19”快捷酒店,与后勤集团共管欧亚金桥餐厅、导游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和机会。高年级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配合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实习基地经营需要进行安排,形式灵活、多样化,把课堂设在校内实践基地,如旅游市场营销、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这些课程,都是在真实营业的实训餐厅内和酒店内完成,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就体验到了真正的职场环境,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轮训,体验酒店、餐饮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学习多种技能。

同时,借着完善的自营酒店机制,实行实习学生职位进阶,由学生进行酒店学生管理岗位竞聘,如学生人事主管和运营主管,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经营,使酒店真正实现了由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质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了营销、行政管理或者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在知识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创新的桥梁,真正为学生描绘了一幅职业梦想的蓝图。

2.3 校企无缝对接管理实习生实习

学生在校内快捷酒店和金桥餐厅进行岗位轮训,选拔优秀学生职位进阶,进入学生管理岗位,同时优秀学生进入对接企业管理层进行实习,管理实习生输入企业,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术标准,构建了“产教合一,校企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

2.4 订单企业毕业实习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大力推进“订单式”教育,先后已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西安万达希尔顿大酒店、陕西美华酒店集团、上海汉庭酒店集团、北京唐宫餐饮集团、内蒙古久畅集团达成了订单教育的协议,使学生入学即有就业保障,享受企业师资教学,校企无缝对接。学生在最后一年,进入订单企业实习,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2]

3 实践教学模式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高位就业孵化”实践的培养模式能够正常运转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的保障机制。

3.1 学校及后勤集团的支持保障

持续创新是学院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是学院取得成功的根本,也是未来走向辉煌的依靠。为了更好支持教学,学院后勤行政部门与管理学院多次沟通,交换意见,从部门的设置、财务的管理,到人事的聘用,反复磋商,最终确定由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接管欧亚快捷酒店,并参与管理金桥餐饮大厦,旅游管理专业创立了真枪实弹的校内实训平台。

3.2 企业参与教学

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企业应当与学校在学生培养、教师提升、理念融合、人才保证等方面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中来。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全部以订单培养方式招收学生,学生可以享受企业培训、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奖助学金、带薪实习、晋升发展等待遇,即入学就成为企业的准员工,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彻底实现“推倒大学‘围墙’办学”的目标。目前,学院已达成多家四星到五星级酒店的订单培养意向,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3]

3.3 教师推进

“高位就业孵化”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队伍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位教师参与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打造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并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真实的依据和素材。

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场所,加强理论应用能力,为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理念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高校原本的教学及科研压力下,教师如何协调好其中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4 学生配合

学生是整个培养模式实施的核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到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在新生进入实践环节前,应做好系统动员工作,使其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和操作标准,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4]

[1]林美珍.“高位就业”视角下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实习生管理[J].科教文汇,2011(11):47-49.

[2]谢宝田.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星级酒店实习生管理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0.

[3]陈志军.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3):179-182.

[4]胡孝平.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6):37-40.

猜你喜欢
高位校企岗位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高位算起更方便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