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以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烹饪系营养社团为例

2012-04-14 06:57冯小兰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社团营养职业

冯小兰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127)

校园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1]学生社团建设作为笔者所在学校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重点工作,在以《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为准则,以“激励、引导、规范”为原则的指导下,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目前社团建设与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重要作用。营养社团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学生专业社团,在几年的建设中坚持立足专业、整合资源、注重能力、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成为了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社团建设的典型。

1 明确社团定位,做好前瞻性思考

社团指导老师应从社团、专业社团和营养社团三个层次做好前瞻性思考。首先是社团定位,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共同兴趣为前提,以共同提高为宗旨,并且要立足于校园第二课堂。社团建设是学风建设的着眼点,是学生素质提升的有力抓手。其次是专业社团定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其学生社团的建设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加以深化。专业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即是专业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扩展,也可以给高职学生提供展示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平台。[2]作为专业社团,应该将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目标具体化、细节化,兴趣与技能并重,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进而巩固专业知识,全力提升专业能力。

营养社团作为专业社团,它首先依托于烹饪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有专业学生的全力参与,在社团人员参与面上非常广泛;它依托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化,有课程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有第二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同时它依托于健康生活的需要,容易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入社会,可以从第二课堂延伸到校外第三课堂,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

2 谋划社团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

社团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应共同谋划社团建设。首先,社团建设的指导方针应是在结合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专业优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其次,社团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烹饪系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主,社团成员来源较为集中,社团模式定位为学科模式,容易体现系科专业特色,并得到系科团总支的重视,有利于更好地组织社团活动。第三,团队建设上,学生社团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团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社团负责人和骨干社团人员的队伍建设,一定要选拔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有计划地引导和培训,并形成阶梯队伍。

专业社团应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和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基于营养社团容易从第二课堂延伸到校外第三课堂的特点,要注重优势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其一是学校,在学校里,可通过指导教师或专业教师的专业讲座、知识沙龙、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强化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其二是学生家庭,学生可运用社团知识满足家庭成员健康饮食的需求,能够维系和巩固家庭成员亲情的需求,家庭可成为发挥学生专业知识的舞台;其三是专业营养事务所、市民广场、社区等,这些场所都可成为学生服务的平台,形成较好的影响,提升活动层次,展示社团服务功能。

3 把关社团活动,注重能力的养成

专业社团本身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帮助专业学习,因此必须特别注重对成员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社团指导老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团活动目标,注重职业素质在社团活动中的实现,让他们认识到社团离不开,社团有价值。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负责人应按照“小、近、实”的原则,设计出合适的活动体系,促进专业社团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良性互动的作用。

作为专业社团,不仅要多组织参加各类专业讲座,更要贴近现实,坚持创新,注重活动的深度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性活动,打造具有专业性、技能型的精品活动[3],并以此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向外辐射社团的特有魅力。营养社团在活动组织中遵循“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要求,开展“营养快乐行”系列活动,让社团成员的身影活动在校园中,让家庭和社会也感受到“营养快乐行”温馨的服务,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提供公益服务的兴奋和认可。

4 注重社会实践,促进职业力提升

社团组织走出校园参与社会的活动越多,感知实践经验的认知度就会越高,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实践化”为途径,拓展专业社团的实践平台,这是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岗位和社会阅历,培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营养社团既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可以发挥其特有的职业导向性。为了在社团活动中综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营养社团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团队优势,结合学校、社会资源,打造各种锻炼学生的实践平台,达到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三服务”目的。如“知识沙龙”以“我的专业我自信”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宣传手册”以“我是编辑我倡导”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专业咨询”以“我是专家我来讲”让学生找到服务的感觉;“制作营养餐”以“我是行家我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理实一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5 加强社团引导、立足规范化管理

五年高职学生,其普遍特点为年龄小、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相对不高。但同时他们也具备90后典型的特征,即个性张扬、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推崇民主、渴望平等。所以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量化考评。首先是将社团负责人和骨干纳入团学干部体系中,在评优推优中重视发挥社团负责人和社团骨干的作用。对社团成员均实行学校的“行为百分考核”加分政策,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外的时间动起来,以实现从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的目的。其次应定期通过讲座和座谈会引导社团成员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到责任感,[4]让他们自我感知社团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欲望。

6 营造社团文化,提高社团影响力

校园社团文化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生自我成长、锻炼的舞台和展现自我的自由天空。社团文化具有四大作用:一是有利于第一课堂的延伸,促进学生专业的融合;二是有利于学生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形成平等、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围;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四是有利于营造专业氛围,打造良好的学风,丰富校园生活,拓宽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经过几年的实践,营养社团文化已形成了其固有的文化体系,如社团手抄报、社团简报、社团活动宣传报道等。同时也进行了隐形文化的传承,在社团管理中坚持“三个致力于”,即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精神,发扬“钉子”精神;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服务精神,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致力于提升学生敬业精神,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在全力打造营养社团成为特色品牌社团过程中,以加强文化内涵建设获得更多学生和系科、学校的重视,从而在社团建设中实现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双赢效应。

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个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同学。[5]在学校党委、团委、德育工作站和系科团总支科学有效的管理基础上,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社团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小红帽”志愿者社团、“光与影”摄影社团、“艺动”动漫社团、“龙腾淮扬”营养社团等特色社团已经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体现出社团文化的魅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将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张家林.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思考——以四川商务职业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1(10):160-161.

[2]席琳琳.试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社团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1(33):174-175.

[3]余平.高职院校专业化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教育管理,2011(11):52-53.

[4]崔小云.职业实践性学生社团的现状及管理模式——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70-73.

[5]石新明.论蔡元培先生的“扶植社团”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1-34.

猜你喜欢
社团营养职业
缤纷社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职业写作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我爱的职业
K-BOT拼插社团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