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及病理分析

2012-04-16 08:00王索宇梅海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脂肪瘤平滑肌上皮

王索宇,阎 岚,梅海英

(1.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 南昌 330029;2.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江西 丰城 331100)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间叶性肿瘤,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以往对其认识不足,加上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故误诊率极高。由于其具有恶性潜能,预后尚不明确,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对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4例HEA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对HEA的影像及病理学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以及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2010—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A共4例,其中女2例,男2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其中1例因腹部不适就诊,3例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实验室检查:除其中1例CA199升高,其余患者CA199、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均正常。

1.2 扫描方案

使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以及GE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为剑突下缘至肾脏下降,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对比剂采用优维显(碘普罗胺370 mgI/mL,拜耳仙灵药业有限公司),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3.0~3.5mL/s,剂量1.5mL/kg。4例均采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0~30 s,门脉期60 s,延迟期90 s。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4例患者中,位于肝左叶外侧段1例,其余3例均位于肝右叶后段。肿瘤最大者约5.2cm×4.9cm,最小约2.5cm×2.7cm,4例患者中2例误诊为肝细胞肝癌,其余2例分别误诊为胆管细胞型肝癌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CT影像特点:4例患者平扫均呈低密度结节或肿块,边界较清楚。动脉期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内部可见粗大的血管影(图1),强化程度与动脉类似,1例肿块周围可见迂曲强化的小血管影(图2)。门脉期2例强化消退,2例可见进一步强化。延迟期4例病灶密度均低于正常肝实质。

2.2 病理学表现

大体:切面呈灰白灰黄色的肿块。

镜检:肿瘤与邻近肝脏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或有假包膜,瘤组织主要由多边形或蜘蛛样上皮样细胞构成,排列成不规则梁索状结构,并由大小不等的丰富窦隙状薄壁血管网分。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胞质透亮,周边部有空泡形成,中央嗜伊红细颗粒聚集成块;另一种体积略小,胞质内充满嗜伊红细颗粒。瘤细胞核皆为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无明显异型性,可见多核巨细胞,周围肝脏组织未见特殊改变。其中2例快进快出强化模式的,内部可见快进畸形扩张的动脉。另2例强化特征为快进慢出者,瘤内有丰富的窦隙状薄壁分隔微血管网,可见脂肪细胞,1例伴厚壁血管。

免疫组化:上皮样瘤细胞显示HMB45阳性,SMA部分阳性,S-100蛋白、ACT、P53、AFP均阴性。

3 讨论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一种罕见亚型,通常AML是有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分以不同比例组成的良性肿块,当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时,称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Yamasaki等[2]首次报道了1例肝脏的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认为其由HMB4阳性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缺乏脂肪细胞及异常血管结构。因此该病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且国内外对于HEA的影像学报道也较为少见,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3.1 临床表现

文献报道,HEA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5[3-4],肿瘤较小时,一般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或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腹部隐痛,实验室检查均阴性。本组4例患者中男女各占一半,除其中1例有不明原因腹痛外,其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能与HEA压迫局部正常肝组织等原因有关。HEA治疗尚未有统一标准,一般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3.2 影像学表现

HEA影像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且国内外报道较少。国内傅丽平等[5]报道了8例HEA,表现不尽相同:动脉期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中央有多发迂曲增粗的明显强化血管影;门脉期3例有消退,4例有持续强化。国外Peh等[6]有3例报道,其中1例CT表现类似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类似HCC。本组4例影像表现与文献相仿。

经过本组影像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认为HEA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①肿瘤一般小于10 cm,平扫呈低密度,边缘较光整,与正常肝脏组织分界清楚。②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中央可见迂曲强化的血管影,病理切片上可发现厚壁的畸形血管。③静脉期肿瘤强化特征有两种,一种快速消退,但仍然可以看见中央迂曲血管影;另一种是持续强化,此型病理切片上可以看见丰富的窦隙状薄壁分隔的微血管网。④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所消退。

3.3 鉴别诊断

4例患者中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其中3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FNH。根据本组病理的影像学表现,需要与如下疾病相鉴别:①原发性肝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在中国80%以上的患者有明确的慢性乙肝或丙肝病史,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常伴有AFP升高;CT上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肿块较大,常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强化特征为快进快出瘤内无粗大血管。HEA一般形态为类圆形等低或低密度肿块,肿瘤呈快进快出强化时一般有粗大畸形的血管在瘤中央。临床无肝炎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为阴性。本组2例强化呈快进快出的肿块均中央可见粗大的畸形血管,应该引起重视。②FNH。发病人群为青年女性,为好发于肝脏周边区域的实质性肿块,多数具有星芒状或不规则型的中心瘢痕,动脉期呈快速的明显强化,中心瘢痕则强化较弱。HEA则无中心瘢痕区,典型时易于鉴别。③肝腺瘤。发病人群与FNH相似,临床常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影像学表现为有包膜的实质性肿块,肝细胞腺瘤易并发出血,甚至破裂。增强有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呈持续性。④纤维板层型肝癌。表现为有纤维性中心瘢痕的实质性肿块,多见于中青年患者,没有慢性肝炎病史。肿瘤往往较大,直径多在10 cm以上,合并钙化的概率高于HEA,而HEA多小于10 cm,本组中最大约5 cm。动态增强扫描HEA有快速明显强化,而纤维板层型肝癌虽然也为富血供肿瘤,但强化程度较HEA差。

3.4 预后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瘤脂肪瘤的生物学行为一般为良性,但个别临床呈恶性的病例也有报道[7]。其恶性诊断和预后参数尚无统一认识,如肿瘤细胞明显的多形性及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出血或坏死、肿瘤侵入血管、淋巴内出现肿瘤成分、具备复发,被认为是诊断潜在恶性行为的指标[8]。本组4例患者中,病理显示肿瘤与周边肝组织分界清楚,无浸润,细胞未见核分裂象。虽然4例患者分别手术后已经2月~1年至今均健在,无复发或转移,但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故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综合文献报道及本组病例资料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一些临床资料,如无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的确诊还有赖于细胞穿刺活检和病理学检查。

[1]纪建松,章士正,邵初晓,等.肝脏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7):716-718.

[2]Yamasaki S,Tanaka S,Fujii H,et al.Monotyp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J].Hisopathology,2000,36(5):451-456.

[3]Tsui WM,Colombari R,Portmann BC,et al.Hepatic angiomyolipoma: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30 cases and delineation of unusual morphologic variants[J].Am J Surg Pathol,1999,23(1): 34-38.

[4]Mai KT,Belanger EC.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of the soft tissue[J].Pathology,2006,38(5):415-420.

[5]傅立平,包迎伟,纪建松,等.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7):973-976.

[6]Peh WCG,Gan NH,Fan ST,et al.Case report:Variable imaging appearances of angiomyolipomas of the liver[J].Br J Radiol, 1995,809(68):540-544.

[7]Warakaulle DR,Phillipd RR,Turner GD,et al.Malignant monotyp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of the kidney[J].Clin Radio, 2004,59(9):849-852.

[8]刘争进,殷平,洪东旭,等.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3):775-776.

猜你喜欢
脂肪瘤平滑肌上皮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