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教育学》来看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

2012-04-18 07:1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教育学康德

张 飞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 230022)

从《论教育学》来看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

张 飞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 230022)

康德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教育学》一书中。本文主要从《论教育学》一书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对后世影响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康德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指出其深远影响在于使教育学在西方学界开始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论教育学》;启蒙;道德教育

有关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的教育学说,相关研究颇多。康德于哥尼斯堡大学1776-1777学年冬季学期首次主讲教育学讲座,开启了在大学讲坛讲授教育学课程的先例,其教育学思想的光辉由此普照整个世界。后来他的教育学讲座内容结集出版,名为《论教育学》。前人研究将不作赘述,本文则主要从个人阅读角度就《论教育学》一书来谈谈对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初步探索。

一、《论教育学》是怎样产生的

康德在教育方面写就的专门著作有两部:《论教育学》和《系科之争》(内容主要是讨论大学中哲学与实用学科如神学系、法学系和医学系的关系),而前者尤为重要的集中表达了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但奇怪之处在于:康德身为哥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怎么会讲授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呢?这要与当时德国大学的发展情形联系起来考虑。康德时期,德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快速发展壮大,大学逐渐成了学术中心,涌现出了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样杰出的大学;与此同时,与神学系、法学系和医学系相比,原本属于下级系科的哲学系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中心地带,此时学术地位开始上升。哲学系在大学逐渐壮大并在后来成为各系科的领导力量,占据了一定的天时地利,此时的哲学系不仅开设传统的逻辑学、伦理学等学科,而且讲授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科目,还开设了教育学、历史学、美学等讲座或课程,这些学科和课程深受启蒙思想及理性主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18世纪德国大学的哲学系也成为德国近代教育学诞生的母胎。”①

到了1774年,康德年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哥尼斯堡大学召开了大学评议会的特别会议,经研讨作出决定:“(1)从当年起在哲学系开设名为‘理论与实践的讲座’的教育学讲座”;(2)该讲座由哲学系全体正教授轮流担任主讲教授,每位教授一次授课一个学期……。”②该校当时共有七位哲学教授,到1776年冬季才轮到康德主讲(然后又要经过六个学期才能再轮到他),首次以哲学教授的身份主讲教育学讲座,成为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创始人之一。当教育学讲座变为正式的公开讲座后,根据当时大学教学章程规定,教授讲课必须指定教科书;而且,当时的普鲁士政府教育大臣策特利茨本人也很重视教科书的作用,曾通过政府再三责成哥尼斯堡大学的教授严格遵守大学教学章程的规定。于是康德便把当时的教育学家巴泽道的书做为教材,和往常一样,他在这本书上写上自己的看法和补充意见,在康德逝世的前一年,即1803年,他的学生林克据康德讲课的笔记,整理成《论教育学》一书出版。

二、《论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王坤庆先生研究③认为,《论教育学》主要反映了康德五个方面的思想,即康德对教育目的、价值极为重视;康德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即为了将来的社会才需要教育;重视道德教育;重视智育和体育。其实,除了这五个方面之外,康德在宗教教育和性教育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而康德的性教育思想几乎为人们所忽略。

1、“道德教育”。这是康德教育思想、更是其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康德从他的批判哲学出发,试图通过教育建立一种主体性的道德原则,让人们服从“绝对命令”,教育使人的发展达到了这一步,人便成为具有普遍理性的人了。这就是个人发展的境界和人类要追求的目标。④在康德的视野里,道德培养必须以准则而非规训为基础。因为,他认为,道德是极其神圣和崇高的东西,人们不能把它降格到规训的层次上。道德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一种品格,也就是按照准则来行动的能力——开始时是学校的准则,然后是人性的准则。故而,只有个人在道德教化中得到真正的尊重,个人才能做出源于实践理性的生活决定,才能自由地实现价值判断和以行动来履行和承担道德责任。如果道德教化没有或者缺乏这种尊重,个人的自由就受到剥夺,实践理性的自律就不存在。⑤

2、“宗教教育”。在这方面研究者很少提到,一般都是一笔带过,这当然与近代教育改革中宗教教育“去学校化”有很大关系。在十八世纪,宗教教育依然占据学校教育重要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下,康德认为“儿童必须学会首先敬畏作为生命和世界之主宰的上帝,进而敬畏作为人类之看护者的上帝,最终是敬畏作为人类之法官的上帝。”⑥“人们必须教给儿童一些有关最高存在者的概念。他说“宗教就是……一种应用了对于上帝的认识的道德学。”⑦宗教需要一切道德。但是需要人们注意的是,不能从神学出发进行宗教教育,因为单纯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宗教绝不会含有道德性的东西。实际上,康德依然追寻着希望在宗教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想。所以,康德的宗教教育,可以说是借宗教教育之虚以谋道德教育之实。

3、“性教育”。这个方面几乎被研究者们所忽略,而实际上,康德在两百多年前就提到了性教育,可谓是先知先觉者。他把性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儿童感知到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儿童对于等级差异和人的不平等的认识。前者,康德明确地提出,针对儿童的性问题,人们不能保持沉默,“沉默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人们“必须直言不讳、清楚明确地跟年轻人谈论这事。”康德还针对年轻人可能遇到的一些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教导方式和教育手段;后者,康德认为,“必须让年轻人知道,人的不平等是一种既成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一个人总是力求保持比他人优越。”他让年轻人平静地认识等级差异和不平等的阶级之分,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的果实。

由上我们不难看出康德深邃且卓有远见的教育哲学思想,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则在于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即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三、《论教育学》对后世之影响

历来的教育学教科书大都要提到康德及他的这本教育专著《论教育学》。康德是教育学学科发展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无论康德的教育思想,还是其哲学思想,对当时以及身后两百多年以来的学术发展均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养料,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后来者。作为教育学家,他的两个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赫尔巴特和费希特。赫尔巴特是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职位的第一个继承者,他从康德哲学中发掘出了“统觉”心理学思想,并把它作为建立教育学的基础;又从康德教育思想中吸取了最根本的内容:研究教育的哲学思维方式和道德(或伦理学)范畴的教育目的论,从而实现了对原有的教育学理论的彻底改造,建构了一种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观点上或是在实际应用价值上,都臻于完备的教育学体系。赫尔巴特本人曾称自己是“1828年的康德派”⑧;费希特则是从多方面接受了康德的影响,在哲学领域,他将康德的批判哲学方法运用于研究自己的哲学,曾受到康德的赞赏。在教育思想上,费希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写了一本《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一书,他将康德的教育价值论运用于解决当时德国的社会现实问题,这是他直接受到康德教育思想影响的产物。

康德除了直接影响上述二人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开设的教育学讲座,使教育学在西方学界开始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后来很长时间里使西方大学成为近代教育学说和教育理论产生的重要基地和学术中心,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学研究范式。

注 释:

①②肖朗.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76,76.

③④⑧王坤庆.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13-14,13,16.

⑥⑦[德]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8-49,47.

[1][德]康德.邓晓芒译.实用人类学[M].重庆出版社,1987.

[2]Immanuel?Kant.Kant on Education.Trans.Annette Churton.Boston:D.C.Heath and Co.,1900.

G40-02

A

1008-7508(2012)01-0043-03

2011-11-04

张飞(1981~),安徽宿州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教育学康德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