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应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2012-04-18 07:13杨东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史师范

杨东梅

(北华大学,吉林市 132013)

试论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应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杨东梅

(北华大学,吉林市 132013)

当前,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中小学及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艺术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师范美术教育已经无法漠视这些变化,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技能;教育理念;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加强对现代教育技能、教育理念的认识

我国的近代美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从西方的美术教育借鉴而来的。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要求导致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广泛的需求,致使视觉艺术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的动力来源于科学与实业,是一种实用的、强调对技艺的学习的美术教育。新式学堂的兴起,急需大批教育师资,这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但在当时由于发展实业的需要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师范美术教育都是重视技能传授的美术教育,而且这种“重技”的思想延续至今。

在师范美术教育领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决定了教育技能与教育理念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在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有关教育技能的相关课程是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上的,而不是像我国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大多处于边缘地位,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贬低美术专业课的学习,抬高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学习,而是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育技能相关课程与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纵观我国当前的师范美术教育状况,适当提升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增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教育技能的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学习,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则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又掌握向受教育者传授相关能力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审美艺术教育。

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与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认识先进国家和地区教育理念的发展,了解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尤其要增强对我国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认识,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才能把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落到实处。

二、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多样性,强化完整的美术史学习,加强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前面强调了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相关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这里要指出的是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等重要性。

1、在专业技术学习上不仅强调“一专”,而且强调“多能”

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普遍实行前一至两年普修,后两到三年分专业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效果,实现了学生对某一画种的较深入掌握,同时较好的调节了中国画与西画的矛盾,使中国画和西画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但是这种美术教育模式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客观上强化了学生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狭隘性,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强化了学生分专业后的单一专业的纵向发展,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面向普通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要求,更倾向于专业美术教育的要求。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中小学美术教师、推崇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就普遍存在轻视美术教育的心态。

基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针对上诉问题,我们在专业学习模式设置上不仅要强调“一专”,而且要强调“多能”的专业技术学习要求,这是因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多能”比“一专”更适用。虽然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沿袭的“一三”或“二四”模式存在普遍性,改革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事实能证明这样做的弊大于利,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与调整。可以实行小范围的改革试点,每种专业进行循环教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自由度,强调创意思维的培养,强调各个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绘画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无论是西画,还是中国画,我们的教学主要提倡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其它艺术风格重视程度不足,使高师的学生对艺术的多样性、创造性缺乏认识和感受。这种状况势必影响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现。强化对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多种艺术风格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多种表现手段、多种表现风格中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是当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

2、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注重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美术史论的学习和美术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这主要还是因为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对美术发展史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审美普及教育,更好的传播美术文化。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普遍的美学修养比教会学生一种绘画技术更有意义,何况在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教会学生掌握一种美术技能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美术史论的学习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此重要,我们的美术史论教学的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学生不重视美术史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广泛存在。美术史论课程虽然被归入专业必修课,但学生在史论学习中往往压力不大,应付考试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阅读习惯,只是为考试而背诵,考过即忘,缺乏探究精神。

而且我们对美术史的学习缺乏整体性,学生在学完美术史后,对美术发展缺乏宏观认识,大多只记得某些片段,而对于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对艺术发展的脉络的宏观掌握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实践,更有利于实现自我的再学习。

再者,在美术史的学习中缺乏完整性,外国美术史主要讲授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现代艺术时期,中国美术史主要讲到清末,对近、现代美术不做重点介绍,中外美术史的教学对于当代艺术发展都少有介绍。其实,现当代艺术对我们才更有现实意义,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实现手段等对我们当前的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使我们认识到艺术表现是人类的天性和切实的需要,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美术训练,表现能力是一种天赋,有些时候对于少年儿童,我们要做的只是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再比如现代艺术中的超越架上绘画的一些艺术形式,比如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现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种趋势。在这里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当代艺术由于发生不久和正在发生,所以还少有结论,这里就对美术史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就现当代艺术问题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和介绍。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美术史论课程主要是对美术史的学习,很少涉及美术评论,一方面囿于学生美术知识有限,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使他们缺少评论能力,而且事实上美术评论在我国美术界还很不成熟,能很好的进行美术评论教学的教师极其缺乏。美术评论方面学习的缺乏,使学生懒于思考,人云亦云,缺乏对艺术现象的独立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唯有这样才能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三、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视觉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方向与进程。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视觉形象的传播,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包括电视、网络、广告宣传等等,接收大量的形象信息,不管你愿意与否,现代的都市人都生活在各种人造的视觉形象之中。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人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和接受艺术作品,也可以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来创作、传播、体验多样的艺术信息。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顶级美术馆,各种美术作品都以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之中。科技的发展切实的加速了人类世界的发展速度。

信息科技的发展同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远程教育成为学校中心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提高学生获取、处理知识的能力的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网络的普及同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网络,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师范美术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当前在许多师范院校实行的微格教学,就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得到重现,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能细致研究教学活动的优点及不足,并加以改正及借鉴。再如美术欣赏课,通过现代化电教设施直观美术作品,使学生的欣赏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社会促进了艺术创作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绘画、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与应用,使普通人也可以随时参与艺术创作,而且互联网给个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G658.3

A

1008-7508(2012)01-0118-03

2011-12-20

杨东梅(1974~),女,吉林市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美术史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现代数字技术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师范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