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2-05-15 08:22张伟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吡啶活菌溃疡性

张伟华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内科 51810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一致认为肠道菌群在UC发病中至关重要,感染性肠病可能改变腔内菌群,从而导致UC的发病。应用益生菌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损害。近年来我院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84例均为2005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18~75岁,符合2007年济南第七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6±10.3)岁;病程(31±6.4)个月;轻型患者17例,中型患者2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4.5±12.4)岁;病程(33±7.3)个月;轻型患者18例,中型患者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轻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肾等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者;(2)有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者;(3)消化道肿瘤者;(4)有肠道切除手术者;(5)孕妇、哺乳期妇女;(6)有磺胺过敏史者;(7)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睡前保留灌肠SASP片1g(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25g),研成粉末,加生理盐水100ml,睡前保留灌肠1次。治疗组:除睡前柳氮磺吡啶灌肠外,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g/片)每次4片,2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不使用抗生素。

1.3 疗效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 症状改善程度。用药期间记录症状变化,以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患者的腹痛、腹胀、黏液血便次数、血常规、大便常规为参数进行评估。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1~2次/d,大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d,粪便常规红细胞和白细胞少许;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1.3.2 肠镜评价。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进行肠镜检查并做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内镜下结肠病变的描述根据改进的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分级标准来记录积分[3]:0分:0级为黏膜正常;1分:Ⅰ级为黏膜充血,血管模糊;2分:Ⅱ级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3分:Ⅲ级为黏膜有自发性出血;4分:Ⅳ级为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3个等级为完全缓解,下降2个等级为部分缓解,下降1个等级为无变化。

1.3.3 病理组织学评价。分为0~4级[3]。0级:黏膜固有层无中性粒细胞浸润。Ⅰ级:固有层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Ⅱ级:固有层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累及50%以上隐窝。Ⅲ级: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隐窝脓肿。Ⅳ级:固有层明显急性炎症伴溃疡形成。治疗后病理分级比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病理分级为0~Ⅰ级为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理分级比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病理分级>Ⅰ级为部分缓解,治疗前、后无变化为无效。

1.4 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4周末评价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肠镜复查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4周末两组肠镜复查结果比较

2.3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组织学复查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4周末两组组织学复查结果比较

2.4 不良反应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治疗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柳氮磺吡啶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大部分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其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炎症递质[4]。随着U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微生态制剂在UC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肯定,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是由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菌群,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群[5]。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6]。

本试验中SASP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患者的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肠镜分级及组织学分级评价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SASP保留灌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保留灌肠,证明双歧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1)双歧杆菌作为肠道内原籍菌,通过营养竞争、生物夺氧、产酸抑制和占位效应,拮抗致病菌的生长。(2)口服双歧杆菌可提高IgA分泌,增加外周血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增加肠道局部免疫力,降低内毒素血症[7]。另有研究表明某些种类的益生菌如GG型乳酸杆菌在抑制巨噬细胞释放TNF-A的同时,可能还通过诱导免疫耐受而起到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8]。

柳氮磺吡啶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可以从不同机制上阻断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早发挥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545-550.

[2]韩英,韩者艺,郭学刚,等.奥沙拉嗪与SASP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152-154.

[3]谭琰,邹开芳,杨天,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77-81.

[4]Gisbert JP,Comollon F,Mate J,et al.Role of 5-aminosalicy licacid in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Dig Dis Sci,2002,47(3):471-488.

[5]欧阳钦.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53-454.

[6]吴蓉,王侃,陈淑洁,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干预试验〔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04-107.

[7]朱宁川,陈岩.肝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61-62.

[8]Pena JA,Versalovic J.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decreases TNF-alpha production in lipopoly saccharide activated murine macrophages by a contact independent mechanism〔J〕.Cell Microbiol,2003,5(4):277-285.

猜你喜欢
吡啶活菌溃疡性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多株吡啶高效降解菌的降解性能与生物膜形成特性的研究
有些药别用热水服
活菌制剂用途的专利分析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提升了养殖 现代养殖离不开活菌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