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对党报通讯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6-12 00:20□程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办报淮北通讯员

□程 文

(淮北日报社,安徽 淮北 235000)

数字化时代的通讯员队伍如何建设?淮北日报社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路子。2010年4月,淮北日报社举办了全市百名通讯员参加的培训班,这次学习班是继报社成功举办《皖北传媒》理事会工作之后,通联工作迈出的新步伐。这次学习班把提高通讯员队伍素质,适应现代报业发展需要作为主题。培训班得到了众多基层单位的支持和响应,他们纷纷派出骨干通讯员参加学习,出资金、给时间,为通讯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化媒体面前,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很值得探索。

(一)

通讯员是记者、编辑最亲密的伙伴,是媒体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闻传媒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已渐渐跟不上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讯员如何在新闻传媒中保持以往的地位优势,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闻传媒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已是当前各家媒体和通讯员值得研究思考的一项课题。在我们党报的发展史上,有三条重要经验:一是全党办报,二是政治家办报,三是群众办报。坚持群众办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对群众办报早就有着较为丰富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曾经论述:“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坚持群众办报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的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基层宣传部门和广大通讯员是党报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他们采写各种新闻,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承担起了引导广大读者学习、理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没有广大通讯员所采写的新闻报道,我们党报的宣传报道工作就会缺少群众基础,稿件就会缺乏生动鲜活性,就会不全面、不完整。就笔者所了解到的,《淮北日报》通讯员一年采写的稿件数量占了全部报道的一半甚至更多,这就充分证明了通讯员的“半壁江山”作用。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党报,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重要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做到“三贴近”,直接关系党报的兴衰。通讯员长期生活、工作在基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新闻采写水平,对基层新近发生的事情比较了解,能够及时地采写基层发生的各类新闻。应该说是“靠得近,看得清,有感情”,能够抓到记者抓不到的许多“活鱼”,这些“活鱼”又是报纸求之不得、求之难得,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东西。因此,只有努力建设和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通讯员队伍,更好地把各种新闻及时地通过报纸传达给广大读者,才能进一步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一段时间以来,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淮北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它与党的组织系统构架相似,与党的宣传部门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很深的感情。我市各区、县委宣传部门都配有通讯干事,有许多宣传部还设有新闻中心,为《淮北日报》及其系列报网做了大量工作,是党的新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报道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党报的观点和看法的集合,影响很大、责任很大。只有基础牢固,党的新闻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通联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工作抓好了,对于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新载体层出不穷,对党报的宣传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一是信息采集更加快捷、准确,时效要求更高,并向“直播”形态发展。过去我们采写新闻还可以揣摩三分,精雕细琢,现在采集信息必须抓第一落点,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快与好都很重要,但很多时候快比好更重要,不然就是昨日黄花。现在已经进入“3G”时代,新闻报道更加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直播”将成为今后报道的主体。二是信息采集方式呈现“多媒体”趋势,要求全面、立体展示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过去采集信息是单线的,现在十分强调综合应用,报纸、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齐上,才能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三是信息处理更趋规模化、整体性,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为读者揭示新闻更多的意义和联系。现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手段新,信息量膨胀,报纸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时候,更要求为读者提供观点。这是报纸必须要做到的,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但人的力量有限,必须借助现代高科技,快捷、高效地把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四是新闻报道的全媒体化,从“报纸”向“报业”迈进。近年来,很多报纸尝试采用报网联动、互动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全媒体报道,收效很好。这充分说明,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新闻报道改革,媒体的发展才有生机和活力。变则通,不变则废!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报业发展的需要,要采取新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和改进党报通联工作。在现代报业面临多方面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报业理念,能够熟悉运用现代信息传播、传送手段和技术的通讯员队伍,建立适应信息化、数字化需要的报纸与通讯员联系沟通的机制与平台。报纸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广大通讯员也要主动跨越“数字鸿沟”。在全国的报业市场中,报纸改版、扩版后,各级党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新闻源不足的问题;出现了记者为完成任务疲于奔命,没有精力和能力采写深度报道进而完成党报权威性、指导性任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通讯员队伍作为补充、作为后备,要想完成党报的宣传任务是有难度的。党报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通讯员队伍,是由党报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党的办报思想决定的,也是党报发展的新要求。

(三)

党报通联部是报纸联系群众的纽带和窗口。虽然说,党报群众工作过去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但党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思路是当前党报群众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当然,传统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搬,有的东西不适应当下党报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继承。对通讯员队伍建设,过去那种大量依靠通讯员写稿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形势如何发挥通讯员的积极性需要转变观念。《淮北日报》2010年1月份改扩版成功,传统的新闻写作理念发生改变,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的上稿要求与以前大不一样。淮北日报社这次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就是为适应现代报业办报要求,改变过去培训班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为目的的单一办学目的,而是把现代办报理念、办报思路传递给通讯员。同时,创新办学内容。这次学习班把提高通讯员摄影队伍水平作为培训重点,以适应“读图时代”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在“全民皆拍”的时代,需要通讯员提供更有新闻价值、更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报社从通讯员学习班培训切入,与广大通讯员共同探索新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共同奋斗,努力向现代报业方向迈进。

通讯员队伍被称为报纸的“半壁江山”。办好报纸离不开通讯员的支持,通讯员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报社要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建立通讯员网络档案,及时了解通讯员队伍的人员变更情况。把新闻业务期刊《皖北传媒》定时送到通讯员手中,增加联络和沟通,信息传递及时,让通讯员感受到自己是报社的一份子。

二是要抓好通讯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采写技能和稿件质量。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创新学习班形式,跨行业、跨地区进行采访。组织通讯员就一些问题进行专题座谈、研讨,调动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稿酬考核制度。对通讯员的稿件进行不同等级的考核,奖优罚劣。提高通讯员的稿酬待遇,对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享受报社记者采写稿件同等的待遇,对高质量的稿件稿酬从优。对分布在农村、企业等基层兼职的通讯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是表彰先进。评选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这是党报通联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新闻稿件上稿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召开通讯员代表大会公开表彰。这既是对通讯员工作成绩的肯定,又是对他们的鼓励,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工作。

五是加强报社理事单位理事制度。适时开展报社领导、采编人员与通讯员的联谊活动,组织通讯员开展“见面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把理事会议制度搭建成通讯员之间、通讯员与采编人员、报社领导之间的沟通平台,增进交流和友谊。用多种形式促进通讯员队伍建设,群策群力,为办好高水准、高品位的报纸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办报淮北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通讯员专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