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技术概论”课程过渡型双语教学研究

2012-06-21 09:58樊鹤红孙小菡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英文双语专业课程

樊鹤红,孙小菡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高校师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对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和国际交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和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在理工科教学中亦得到推广[1-3]。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双语教学效果的研究,如针对移民儿童双语教学效果的研究,其教学目的与我国高校的双语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契合,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 我国专业双语课程面临的问题

1)中英文教学,教师先过难关

专业双语课程的授课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既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和热情,也需要学校有相应的支持。同时由于英文授课对学生来说难度增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考核方式的设计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复实践。

2)中英文比例,学生反应不一

不同学生对双语课程英文使用的反应有很大差别。英语水平好的学生乐于接受全英文授课方式,但这种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多数学生都对英文授课感到颇有压力;还有学生连英文教材和课件的理解都感到困难。

3)英语和知识,目标如何选择

专业课程通常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相比中文课程的难度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成为双语课程开展的主要障碍。在此情况下,双语课程自身如何定位,仍需认真探讨和研究。

2 四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法

基于专业课程“光网技术概论”的双语教学的探索,本文提出了四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法。如图1所示,在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课程讲授以中文为主,经中英文对照说明和释义让学生对专业词汇进行熟悉和掌握,此阶段为之后增加课堂英语使用比例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过渡阶段),对专业概念和新的词汇不仅提到时使用英文而且使用英文进行解释,此阶段为全英文的授课提供了过渡;第三阶段(沉浸阶段)采用全英文进行授课,全面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根据Bloom对认知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四层次分类[4],学以致用并产生自己的观点是认知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课程的第四阶段(运用阶段),通过让学生对外文文献进行阅读总结和采用英文进行演讲等形式,深化学生运用专业外语的水平和技能。

在这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英文能力的培养是以运用为目的,并最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图1 四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

3 四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的实施

1)构筑双语专业知识基础

我院“光网技术概论”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课程背景和知识基础,进行专业知识的铺垫,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和概念的含义及其表示。

在这一阶段,本课程节选英文原版教材《Optical networks:A practical perspective》的内容,以英文课件和以中文为主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此方式接触并理解基本概念、熟悉大量基本专业术语的含义及其中英文表示、并熟悉常见的学术英语表达方式。

此阶段介绍的知识点有光网络相关基本概念,如包和交换等;传输特性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色散、损耗和传输模式等;以及光器件名称和现象等。

此外,课堂中还介绍重大事件及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如介绍高锟博士因为在纤维光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光纤到户的影响,光网络的优点、作用及新型业务等。

2)中英文讲解,逐步实施过渡

新概念的介绍可以采用英文解释的方式进行。例如学生在了解损耗(loss)的概念的情况下,各种与损耗相关的参数可用英文进行讲解;在解释了复用(multiplexing)的定义之后,各种复用技术可用英文进行讲解。

为使得各种英文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和获得进步,课程中采用了英文先行、中文补充的双语方式,这样英文较好的学生可在英文讲授阶段尝试去理解,并在接下来的中文讲解中确认理解的正确性;对于听力水平较弱的学生,也可通过中文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3)全英文授课,提升和强化

在完成光网络基本概念、传输和器件原理的教学之后,本课程就传输系统工程一章的内容尝试了全英文授课,邀请了Alcatel公司高级技术主管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并对国际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对前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听课效果很好,其兴趣和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是,对知识背景欠缺的学生来说仍有部分内容不能完全听懂,这说明双语专业课程宜根据能力和兴趣以小班授课的形式开展,便于因材施教。

4)专业英语知识学以致用

课程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对课程相关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进行阅读并总结、评述形成报告。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对国际上相关技术最新近展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和比较,并最终给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总结报告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课程相关知识点和专业词汇的理解、运用程度,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4 双语教学效果保障措施

我们除了优化讲课方式之外,还需从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和课程考核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1)多种辅助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保障双语教学品质,“光网技术概论”课程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不仅系统性好,内容全面,而且习题丰富,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空间。此外,本课程利用网站对中英文对照的专业词汇表、英文短片、国际期刊或会议的论文及相关的网站资源链接等辅助教学资料进行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同时任课教师每年将调研取得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有选择地充实到课堂中。

2)课堂增设学生参与环节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课程中设置了学生课堂演讲环节。学生在学期初从结合课程内容给出的系列题目中进行选择、开展调研、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报告,回答相关问题。英语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英语进行演讲。

3)综合考核方式全面考核能力

本课程采用了综合考核的方式,总分由平时作业分、课堂表现加分、调研及课堂演讲分以及论文阅读总结报告分几部分组成。

5 结语

本文基于“光网技术概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四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法,指出双语专业课程英文能力的培养要以运用为目的、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实践表明这种双语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为逐渐过渡到全英文的双语教学方式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及多种辅助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增加学生参与环节、及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等是保障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恽瑛.Bilingual physics with Multimedia大学物理引论(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葛红娟,刘海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51-54

[3]刘俊霞,张文雪,彭晶.关于深化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兰州:高等理科教育.2008,(79):77-80

[4]Anderson,L.& Krathwohl,D.A.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New York:Longman,2001

猜你喜欢
全英文双语专业课程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