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2012-06-22 06:31尹兴忠赵冬梅罗树彬高永斌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下颌骨性别差异

尹兴忠,赵冬梅,杨 智,罗树彬,赵 欣,高永斌

(1.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3.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下颌骨作为面部的主要组成骨骼,人类学中下颌骨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测量部分,下颌骨存在着性别差异,在法医学、考古学和国人体质调查等方面其性别判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下颌骨形态结构对整个面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颌面部整形美容修复手术中针对下颌骨外形的修复占绝大多数,很多研究文献报道了国人下颌骨的测量数据,但仍有些数据缺少报道,加之我国地域广阔 ,民族众多,下颌骨标本各不相同,为了完善国人下颌骨资料和丰富国人骨骼人类学数据,所以进行本项测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成人有牙下颌骨 80例(男40例 ,女 40例),由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提供。下颌骨均结构完整、无缺,未有损伤也无外科手术痕迹。每个下颌骨测量16项指标:下颌髁间宽 ,冠突间宽 ,下颌角间宽 ,颏孔间宽,下牙弓宽[2],下颌联合高 (不包括牙外露部分),下颌髁突间宽,喙突间宽,左喙突高,右喙突高,左下颌切迹宽,右下颌切迹宽 ,左下颌切迹深,右下颌切迹深。

1.2 方法

数据测量使用南昌青云谱计量厂所生产的下颌量角器,直脚规(精确度0.01mm)测量,并按照人体测量手册所述及的下颌骨测量方法[2~4]进行的 ,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测得的40例男40例女成人下颌骨的数据见表1,男女比较经 t检验:颏孔间宽,左喙突高 ,右喙突高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无性别差异;其余指标男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性别差异。

表1 成人下颌骨各项指标测量结果(n=40)

3 讨论

3.1 下颌骨各指标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表1显示,人类学和人体解剖学对成人下颌骨性别差异的描述。这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法医在尸体性别鉴定时提供参考。在涉及各类无主尸体案件当中,判定尸体性别是法医进行个体识别,进而判断尸体身源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案件的判定提供依据。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推断性别的方法,但是多很复杂、费用较高,且由于碎尸、交通肇事、尸体腐烂等突发事件和恐怖袭击事案件中,案发现场错综复杂、自然条件多变,因此法医工作者应尽可能地探寻更多的可供识别的材料和方法,从而提高尸体性别鉴定的效率。就整个颅骨而言,下颌骨与性别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仍不完善。本文通过数据测量进一步补充了下颌骨与性别之间关系的数据。人体下颌骨具有抗打击、抗腐蚀性的特点,是一种很理想的识别骨骼材料,尤其是在对仅有颅骨尸块的个体识别中,有着其他颅骨所无法取代的作用,由于方法简单 ,技术要求低便于在广大基层法医工作中推广应用。

3.2 下颌骨各指标在临床整形中的应用

临床上因先天畸形、肿瘤和创伤致下颌骨异常和缺损十分常见,甚至可导致全下颌骨缺损即两侧下颌骨体部和支部同时缺损[5]。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中可采用自体骨组织、异体骨、胚胎骨以及人工颌骨代用品的植入[6~10]。人工下颌骨代用品的植入手术中,都要求下颌骨的替代物人体化制造。所以需要借助下颌骨的有关数据,本文所测得数据可供临床参考使用。

面部正常的解剖学形态[11,12]、功能与外形对维护患者健康的心理,增加其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下颌骨畸形或损伤患者下颌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颌骨承担日常的很多活动,如咀嚼、表情和语言活动。无论是功能还是形态方面,下颌骨都是全身最重要的骨骼之一。面部的宽度对人面部形态其主要的决定作用,它不仅由脂肪和咬肌的厚度来决定,而下颌骨的形态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下颌支宽度和高度不但影响下面部轮廓,而且对整个面部的轮廓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的对下颌骨16项指标进行测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1] 王永豪,翁嘉颖.上海地区中国人下领骨的侧量 [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56,1:51-52

[2] 尹兴忠,赵冬梅,王培军,等.成人下颌骨正面各指标的测量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3983

[3] 佟慕谦,朱霞,白荣,等.三叉神经颌面骨性孔道的解剖学观测与临床意义 [J].口腔医学杂志,1996,76(1):18

[4] 顾新华,张雪华.下颌骨骨面质厚度与无牙颌剩余牙槽嵴高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1):24

[5] 曹文强,丁士海,刘文君,等.下颌骨测量及其性别判别分析 [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8,34(2):117

[6] 邵像清.人体骨骼测量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9-83

[7] 刘霜印,付新国,周保成,等.12侧两侧下领骨缺损的修复 [J].口腔领面外科杂志,2003,13(1):83-84

[8] 运新跃,孟兆强.肿瘤术后下领骨缺损的修复 [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16(3):180

[9] 侯劲松,李祖兵,黄洪章.聚乳酸-脱钙冻干胚胎骨修复下领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201

[10] 李祖兵,余世斌,东耀峻,等.下领骨缺损重建植入材料的回顾性研究 [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37-39

[11] 李忠华,廖进民,陈海芳,等.下颌骨的骨学测量及临床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2):182-184

[12] 廖进民,陈海芳,张美超,等.下颌骨截骨术相关的骨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J].解剖学研究,2004,26(2):139-141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下颌骨性别差异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