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α 1-微球蛋白和β 2-微球蛋白检测在降低高血压肾损害的应用价值

2012-06-22 06:31陈利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肾小管肾小球淋巴细胞

陈利明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肾脏损伤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42%,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病造成肾损伤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肾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血流量增加所致的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性损害,引起小分子量的蛋白滤出增加,同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也受到一定损害[1]。当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出现尿蛋白时肾脏损伤已达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及早的发现肾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一步。有研究表明,在肾损伤早期尿中α1-M G和β2-M G排泄即会增加。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者尿中α1-M G和β 2-MG排泄情况分析,可为临床医生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来我院就诊及内科病房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尿常规全部阴性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 50例,年龄55~ 60岁。对照组为保健科健康体检者50例,无高血压、心肝肾疾病,年龄、性别与高血压组匹配。

1.2 仪器与方法

运用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检测仪为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嘱研究对象留取晨起非应激、非运动状态下尿样3mL,用以检验。阳性参考值为尿α 1-微球蛋白:<10mg/L,尿 β 2-微球蛋白:<0.5mg/L。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收集研究对象合格晨尿并进行测试,记录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尿中α1-MG与 β 2-M G含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使用 SPSS软件 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α1-MG和β 2-M G数值,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各组均值分析,发现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0.01),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α1-MG与β2-MG的尿中含量 ±s,mg/L)

表1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α1-MG与β2-MG的尿中含量 ±s,mg/L)

α1-M G β2-MG高血压组 20.6± 4.210.87±0.19健康对照组 7.35±1.010.25±0.08

以α 1-微球蛋白>10mg/L和 β2-微球蛋白> 0.5mg/L为阳性判定标准,统计两组内的情况 ,发现α1-M G比 β2-G的检测敏感度高,并进行秩和检验分析,总体分布不同(P < 0.01),见表2。

表2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α 1-M G与β 2-M G的检测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高血压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其损伤程度往往与高血压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因此,对早期肾损害应加强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延缓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即亚临床肾损害期,是指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出现临床症状前,临床表现除夜尿增多外,无明显症状。常规反映肾功能的各项血尿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均为正常,但肾脏的储备功能已有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和结构已发生病理性改变。据1999年统计,我国全部透析患者中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占 9.6%[3]。目前,临床常采用放免法等比较灵敏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如尿中微量蛋白排出量增加等。α 1-MG被认为是能较早发现肾功能损害的指标[4],α1-M G由 Ekstrrom等于1975年从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分离提纯出来的,分子量为33000(33KD)的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和淋巴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人体体液中及淋巴细胞表面,生理状态下,α1-M G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吸收和分解代谢。β 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部分 ,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正常人β 2-MG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M G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故而正常情况下β2-M G的排出是很微量的 ,一般不超过0.2mg/L。

我室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来我院门诊就诊及内科病房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且尿常规阴性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 50例,年龄在55~ 60岁。对照组也选择保健科健康体检者50例,排除以上其他疾病,与高血压组患者匹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合格晨尿进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获得尿中α1-M G和β 2-MG含量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各组α1-M G和β2-MG排泄量的平均值分析发现,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健康组。尿中 α 1-M G和β 2-MG排泄量增加可在早期发现,可能是由于高血压造成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过率增加,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在患者尿中检测出生理状况的微量蛋白,可以为早期判定高血压肾损害提供参考依据,为及早防治提供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我们还对α 1-M G和 β 2-MG二者的排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比较,发现α1-M G与β 2-MG的检测敏感度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敏感度高于后者。α1-M 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早期损害的首选指标,这与 Crubb研究结果[5]基本一致。因此,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尿中的α1-微球蛋白和β 2-微球蛋白,可为临床医生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重要依据。

[1] 尤丹瑜,万建新,吴可贵,等.高血压肾损害 [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4:275-277

[2] 陈香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 [J].中华肾内科杂志,2005,21(10):563-565

[3]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 [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2):77-78

[4] Asami T,Nakana,Sakai K,et al.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nal tubular disorders and glomerular dysfunction in the early phase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J].Nippon Jinzo Gakkai Shi,1992,34:57-59

[5] Grubb A.Diagnostic Value of analysis of Cystatin C and protein C in biological fluids[J].Clin Nephrol,1992,38:20

猜你喜欢
肾小管肾小球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