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映勤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土地利用是人类在土地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间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反映了人类对各种土地资源利用活动的结果,包括正面的和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就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通过对气候、水文、土壤等的影响达到生态环境格局的变化。[1]因此,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关系至关重要,土地利用要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研究提出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政策建议。“十一五”期间,云霄县社会经济面临全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因此,开展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提出实现云霄县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措施,为云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云霄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位于“闽南金三角”南端,北纬 23°45'—24°14',东经 117°07'—117°33'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8.5公里。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特区之间,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云霄县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落,形成了东、北、西三面高,而中部及南部地势平坦开阔,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属丘陵、低山结合地带。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94191hm2,具体分布见下表1。
表1 2005年云霄县土地利用结构表
由上表可看出,林地、耕地、园地是云霄县的三大地类,林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66%,三者合计比重占农用地的91.83%,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83%。因此,占主导地位的农用地规模是云霄县生态环境建设乃至建设绿色云霄的基础,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其独特的区域优势。
1.土地利用类型多、分布广,但土地类型结构不均衡
从土地利用结构表可看出,主导地类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66%,对云霄县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园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37%,耕地资源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5.80%。[2]
2.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比重偏低
全县公路密度0.68公里/平方公里,虽居漳州市较高水平,但交通用地面积仅占建设用地的5.3%,占土地总面积的0.14%,在漳州市各县(市、区)属低水平,这说明,云霄县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水利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1.05%、3.07%,可见,全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交通、水利发展相对滞后。
3.土地利用朝着多样化和综合化趋势发展
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制,使云霄县形成以生态果园用地为主,农、林、副、渔等土地综合利用的格局,充分表现出了云霄县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4.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
全县的荒草地大部分分布在交通不便,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比较艰巨。随着未利用土地的不断开发,开发难度会越来越大,后备土地资源也将越来越少。
近20年来,云霄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建立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环境保护林为主的林业体系;建设了大量的蓄水引水工程,大大改善了工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居民饮用水;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处,12处自然保护小区,5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确定了30个村为生态建设试点村;确定了1个有机食品示范基地,5个绿色食品基地。但不可否认,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耕地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滨海小平原和北部山间盆地,以中低产田为主,优质耕地少,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5.6%。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和城镇用地总规模不断扩张直接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向建设用地总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方向发展。根据云霄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1997年到2005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786.19 hm2,其中占用耕地447.91 hm2,虽经占补平衡,耕地面积还是净减少了224.49 hm2。
云霄县西北部中低山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原生生态系统优越,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山坡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这一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虽然近二十年随着云霄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对薪柴的需求相应减少,对荒坡地的压力减轻,水土流失暂时得到控制。但是,由于近几年云霄县水果种植得到空前发展,大量低山丘陵缓坡山地被辟为果园地,果园地的开发把原生植被破坏殆尽,造成山坡园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漳江中下游两岸地区是云霄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原有大量用于净化污水和调节洪水的池塘均被填掉,而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云霄县境内漳江水系设置了四个控水质监测断面,水源地设置了一个控水质监测断面,通过统计2006年各监测点监测数据,根据云霄县水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以及国家颁布的《环境地表水质量标准》,选定13个主要评价因子,具体见表2。
表2 2006年云霄县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年均值)
表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通过对比表2和表3分析可知,2006年云霄县水源水质较好,但漳江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河流出境口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畜禽养殖业粪污、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及垃圾废物等;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云霄县至今未实现生活污水与雨水清污分流,污水处理率为零,生活废水就近直排入河。云霄县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及其它固体废弃物,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将越来越突出。漳江河口地区是云霄县水产养殖的主要基地,又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因此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云霄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
云霄县沿海区域主要是丘陵台地和狭小的滨海风积平原,丘陵地多为岸石裸露的石蛋地形,平原地为滨海风沙地貌。这一区域属降水较少,风力较强的半湿润气候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失去植被,丘陵地瘠薄的土层和石缝中残留的风化土将被冲刷殆尽,植被难以生长,成为极难恢复的石漠区,而强劲的风力会使平原地成为严重的风沙危害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列屿镇的城内村至青径村距海岸约1-8公里地带和东厦镇梁山一带,风沙危害区主要分布于列屿镇山前村一带。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在土地利用中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和统一,是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与生态效果和劳动成果之和的比较,是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人类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有意识地改善土地资源的质量,提高其利用率,可使土地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土地利用中兼顾生态效益,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有助于引导人们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地域单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及可持续利用土地为原则和目标的土地利用方式。[3]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既保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土地需求,又保证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土地的可持续供给、有效保护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是不会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和造成环境质量降低的一种土地利用模式。其基本特征是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对快速城镇化地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挖掘潜力,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产出率,将城镇中占地面积较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重新布局,搬迁至郊区,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高新第三产业。对平原农业地区,要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用地生态循环利用。对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区重点放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上,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林网的建设,封山育林,发展经济林木和林产品;低山丘陵区以耕作业为主,种植经济林木蔬菜瓜果;侵蚀剥蚀低山丘陵与断陷构造盆地复合地貌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并发展灌溉农业。对水土流失区以生物措施为主,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对荒山荒坡地和工矿废弃地,荒山荒坡地主要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而对工矿废弃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垦。
1.进一步完善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林网
在做好区域开发建设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林网,有力地控制风沙危害。[5]特别是对丘陵台地和滨海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2.建设生态示范城镇和生态工业区
云霄县城镇化建设发展方向是以创建园林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基础,国道为纽带的梯度结构城镇体系。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选择区位优势较明显的列屿镇、陈岱镇、东厦镇和火田镇重点规划和建设,达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生态城镇建设,突出发展名特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程度高的可持续的集约化特色生态农业;以云陵工业开发区为中心,规划建设成生态工业园区,从而使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向有目标,改变以往无序的自发状态。
3.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于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的大面积重要湿地类型保护区,红树林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湿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是全球水鸟迁徙重要的歇脚地和繁殖地。因此建设好保护区对保护漳江口石矾塔以西广阔的滩涂至关重要。
1.保护饮用水源生态环境
漳江的车圩溪和西溪、峰头水库、杜塘水库是云霄县的饮用水源地。目前这些水源地主要受到上游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因此,要对水源地实施全流域保护,一方面加强森林植被资源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综合整治,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推广有机肥,以保证用水安全。
2.建设走廊带景观
在城镇用地、工业积聚的工矿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周围,合理配置绿色生态隔离带,以净化空气、隔离污染、美化环境,这是城市总体规划时的一般要求。沿324国道和漳诏高速公路两侧是云霄县经济较繁荣的区域,也是云霄县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作用最大的区域。通过对区域环境的整治,布置适宜宽度的防护林,形成绿色生态廊道,以隔离污染、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
3.合理规划建设污染物处理厂
为解决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染物的污染问题,应对污染处理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这将对全县的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应抓紧筹措资金建设已规划好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各乡镇建成区以及工业开发区也应规划合理厂址的污染物处理厂,也可几个乡镇和工业开发区共用一个污染物处理厂。
[1]田秀.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北方环境,2011,(11).
[2]云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
[3]石水莲,贾艳萍,崔伟.辽宁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J].国土资源,2010,(9).
[4]曾蓓.环境友好型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5]刘伟,关国锋,陶军德.黑龙江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