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荔香浓

2012-07-02 05:37李红梅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妃子笑灵山参赛者

□ 文/李红梅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结识了广西灵山县委宣传部的一位朋友,从此和荔枝结下情缘。每年的6月份,友人空运的两箱上好品质的鲜荔枝都会如约而至,让我的6月染满浓浓的荔香。

我总觉荔枝乘机而来未免奢侈,但友人调侃说,比起唐朝为杨贵妃驿站飞骑传运荔枝要经济多啦。荔枝生来娇贵,保质期极短,吃就吃个“鲜”上。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让我记起了初中语文课上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描述:“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每一年收到友人寄来的荔枝,都看出了那份用心。每个箱子里面又分好多小包装,分别附上“灵山香荔”,“黑叶荔”,“桂味”等分类标签,吃在嘴里,果肉白嫩剔透,或软而滑,或厚而多汁,或入口蜜甜,或醇香扑鼻,爽口至极,真的是味蕾的一次飨宴,更入心的则是香甜背后的那份情谊。

地灵果秀。有“中国荔枝之乡”美誉的灵山县以丘陵、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山川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和气候条件,是最适宜荔枝生长的黄金地带。灵山荔枝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三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特产记录在册。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栽种和生产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到了宋朝,灵山荔枝在中国物产和文学史上更加闪射出耀眼的光彩。宋神宗皇帝吃过大理寺丞梁世基从西江南岸也就是灵山北部老家送去的荔枝珍品后,欣然赐诗:“横浦江南岸,梁家间世贤。一株连理木,五月荔枝天。”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从流放地海南岛儋州北归的途中,品尝了灵山荔枝后,又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自唐代大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绝句,就为岭南荔枝烙上了皇室水果的标签,灵山荔枝有一个品种名字就叫“妃子笑”,可见其影响之深。又加之九五至尊和旷世文豪的推崇,更抬高了荔枝的身价,从此贵族身份无可替代,当然也为当时以灵山荔枝为代表的荔乡佳果生产形成一个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友人曾在电话中描述过灵山县城南郊新圩镇邓家村的一棵树冠如盖、果满枝头的古荔枝树。该树品种为灵山香荔,长势茂盛,果实核小肉厚,香甜爽脆,品质上乘。经专家鉴定,这棵古荔树龄已超过15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2007年灵山县举办荔枝节的时候,通过市场拍卖,这棵千年古荔的果实竟然拍出了17.8万元的高价,平均每颗荔枝价值100多元。

说到灵山荔枝繁多的种类,友人总是如数家珍,三月红、灵山香荔、桂味、妃子笑、糯米糍、黑叶荔、鸡嘴荔等35个品种,其中桂味、灵山香荔、糯米糍等尤为荔枝珍品,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质脆称雄,经常作为国家迎宾果品摆上国宴的迎宾桌。

灵山有“无荔不成村”的说法,意思是没有荔枝树的地方就不会成为村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特色经济的不断发展,灵山荔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灵山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荔枝生产,从而使荔枝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

每年度的荔枝节前十天半月,友人都会发出邀请,极尽语言之丰富描绘一年一度的荔枝节盛况。“荔枝搭台,经贸唱戏”,将农业、旅游与经贸紧密结合起来的“灵山荔枝节”,使“灵山荔枝”品牌日益响亮,天南地北的客商与游客聚集在一起,摘荔枝、品荔枝、谈荔枝,一同分享荔园的累累硕果,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友人还专门邮寄过来一段荔枝节盛况录相。最有趣的活动要数荔枝趣味竞技的比赛活动了,参赛者可从中尽享无穷乐趣。尤其是吃荔枝比赛,比赛内容以参赛者摘吃荔枝多少决定胜负。比赛中,摘荔枝、剥荔枝、叠荔枝和吃荔枝比赛环环相扣,让参赛者赛得过瘾,游客畅怀大笑,妙趣横生。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参赛者将一颗颗荔枝以最快的速度塞进口中,或用手剥皮,或干脆用嘴巴咬,脸上、身上、胳膊上,往往全身都是荔枝果汁,看着如身临其境般,让人心驰神往。

荔枝,在这一方灵山秀水之间尽管兴盛着,绚烂地诉说着人间至味。真的很期待有一天能“闻荔而往”,到农家荔园,体味那番撑开肚皮把天下荔枝美味装进肚子里,尽情感受荔园诗情画意的逍遥,如古人云:“欲尝天下荔枝香,劝君走进荔园来。”

今年的6月一如往年,但平淡中时不时的有一种无声的召唤,看来,明年的灵山荔枝节真的要成行了,因为这一季荔香一直香到了梦的深处。

猜你喜欢
妃子笑灵山参赛者
灵山胜景
天赐珍果
——妃子笑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编辑部故事之办公用品
叫响灵山湾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
荔枝鲜果贮存期内的细胞膜退化、酶性褐变和氧化应激反应
对新造的灵山大佛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