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2012-07-13 01:45巴曙松
经济 2012年12期
关键词:市场化小微金融机构

巴曙松

目前,从本世纪初启动的以金融机构改革为中心环节的金融改革基本上初具雏形,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上来。近期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勾勒了未来五年金融改革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继续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还将有数亿左右人口陆续离开繁衍生息的农村土地,走向城镇生活。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的显著增加。这对金融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多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基于目前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的约束,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过去重点围绕大机构、大城市的金融体系要更多向满足小城镇发展、小微金融发展的金融需求所倾斜。

历经过去十年的改革磨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金融主体为下一步金融市场要素改革和机制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围绕转型创新和变革将构成未来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方向。

推进金融创新,继续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满足经济转型的多元金融需求。首先,在规范发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三板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其次,加快债券市场的规范统一,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产品创新,提供多样化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债券产品,形成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结构。再次,积极推进衍生品市场创新,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建设新格局之下的市场化、适应开放大国经济的金融调控机制。未来10年,金融调控格局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从而金融调控机制必须做出相应变革。中央银行如何主动引导市场预期、灵活运用政策工具保持内外平衡,做好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适应中国经济市场化、适应中国开放型大国经济的金融调控体系,将是未来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限制,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等多元金融形态将日益丰富。加快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建设,是支持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主要路径之一。目前,城商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服务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制于民营资本准入的管制和审批。因此,要在当前已有小微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民间资本参与小微金融服务力度。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2012年6月,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区间非对称浮动,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性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将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微观经济个体。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风险承受能力和定价能力高的银行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市场化定价,从而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发展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便利使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同时,人民币要想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应当具有广阔而多样的投资渠道,客观上对建立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人民币资产市场提出了要求。

猜你喜欢
市场化小微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