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警卫搏击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问题的研究

2012-07-23 06:27吴连次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警卫体育院校体能训练

吴连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国警卫部队是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肩负着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来访外宾以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我国警卫部队规模不大,却担负着极为繁重的执勤、训练等任务。警卫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职责、任务决定了警卫工作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1]。

警卫搏击是警卫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完成各项警卫勤务工作的坚实保障。警卫搏击是融武术、散打、拳击、柔道、摔跤、泰拳、截拳道、空手道等于一体,专门用于制服威胁警卫对象人身安全的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的综合性格斗技能。其主要项目特点是:击打要害,一招制敌;动作精炼,练习方便;简单实用,以弱胜强;灵活多变,攻防兼备[2]。

警卫搏击课程是武警学院为警卫系学员开设的基础技能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由初级到高级、由基础理论到实战应用。教员从警卫搏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教起,循序渐进,通过四年的教授和练习,力求使每一名学员从未接触过搏击到熟练掌握踢打摔拿的进攻、防守与反击的搏击技能。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员的整体培养质量。

一、警卫搏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尚不能满足警卫搏击课程对学员的培养要求

目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和军校的扩招,使得警卫系新学员的总体身体素质下降。如按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训练强度进行教学,学员的身体势必很难适应和承受;如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降低教学难度,警卫搏击课程对学员的培养要求势必很难达到[3]。过硬的警卫搏击技能是警卫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只有警卫搏击技能过硬了,才有能力去保护警卫对象的安全,所以要求在参加各种警卫勤务中,尤其是随身警卫勤务,更需要自身具备过硬的警卫搏击技能,确保警卫对象安全,警卫任务圆满完成。我们曾对具有丰富理论与训练经验的专家与教员进行访谈,针对“学员的警卫搏击基础”进行调查,其中40%的专家认为“一般”,30%的专家认为“较差”。许多专家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对高年级学员较为适用,可能是通过一、二年级的训练已具有了一定的技能水平;而目前的教学状况对低年级学员并不适用。

(二)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仍然沿袭体育院校散打、搏击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由于警卫搏击课程或其他公安院校的搏击类课程,与体育院校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教学改革方面的科研工作相对较少,而且警卫搏击课程的教员多半毕业于各体育院校,受体育院校搏击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很深,自然而然地将体育院校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引入到各公安武警院校[4]。但是,警卫搏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体育院校搏击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故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体育院校中的专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搏击水平,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动作规范,战术丰富,而武警院校的学员一般没有任何搏击基础,要在4年的时间内,将其培养成搏击高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警卫搏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上,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改革,才能使其具有警卫勤务特色,与警卫人才培养相结合。

(三)体能训练的比重相对较小

警卫搏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体能训练和实战训练四个部分。其中,基本功训练部分占搏击教学总课时数的比例超过70%,而体能训练部分比例较小。体能训练不足是目前警卫搏击教学的难题。正是因为在警卫搏击教学中沿袭体育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员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标准化上,而忽视了作为运动训练中最基础环节的体能训练。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教员和教学方案对体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学员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不佳对体能训练抱有畏惧心理。学员的体能提高上不去,其搏击技能也不可能提高。正所谓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表现。

二、体能训练在警卫搏击教学中的必要性

体能训练是警卫人员最基本的训练,是其他各项训练的基础,是贯彻始终的训练。如美国特工局为了全面高质量地训练警卫人员,在马里兰州的偏僻乡村建立保镖培训中心,队员多数是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中选拔出来的。格斗技能训练是其中具有一票否决制的课程,是对身体与心理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课程。队员主要利用杠铃等健身器材来发展力量,以及通过击打沙包来练习攻击力等。他们还须完成一系列的体能训练课目:如2min70次俯卧撑,2min70次仰卧起坐,13min两英里跑等。他们必须背着11公斤的重物跑8公里,一口气做完40个伏地挺身,从10公尺高的跳板上跳水,从60公尺高的高架桥上攀绳而降,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顺利完成这些内容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真实而残酷的格斗技能训练。又如英军通过249个兵种专业筛选出132项典型任务,抽取其中64项重要任务进行体能需求精确定量,然后制订出体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再如加拿大选择了四个被认为“最需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陆军野战任务,设置他们的体能标准。

我国在1999年建立了第一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孙学川教授首次提出军事体能是指军人为确保圆满完成各种军事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融体力、脑力、心力于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的概念[5]。此后,我军有关专家把军事体能分为基础体能、专业体能和综合体能3大类,认为基础体能训练是指对军人最基本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即基础体能)进行专门化训练的过程;专业体能是指与各军兵种的特殊专业、特有武器装备以及在各种特殊战场环境条件下执行特定作战任务紧密联系、作为各专业特殊兵种人员,为圆满完成特定作战任务而必须具备的特殊化体能能力;综合体能的实质是基础体能与智能、技能以及军事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是对军人更具有实战意义的体能要求。总的来说,我军的军事体能训练研究内容比较单一,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者主要是针对某一兵种的体能状况进行的调查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军事体能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军事体能训练理论,但没有对其做出实证研究。

警卫体能训练是军事体能训练的一个分支。大部分警卫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地发掘警卫学员的各种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对警卫人员或是警卫学员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需要建立和健全适合我警卫部队的体能训练模式。国内外对体能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中国警卫部队体能的现状,分析其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较为系统地根据警卫部队职业特点提出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构架,制定一套符合我国警卫部队体能训练发展的方案。

三、强化体能训练的具体对策

我们所提及的体能训练,是要根据搏击项目的特点,更要根据警卫任务的特点丰富和加强体能训练的内容,使体能训练的内容与实际执勤和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的搏击技能紧密结合[6]。根据执勤的任务和实际情形,在多数场合力量上的制服比拳法和腿法更易实施,且更加安全,拥有超强的体能对于提高搏击技能有着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7]。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武警院校警卫系学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通过植入警卫搏击的教学,一方面提高学员的体能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员警卫搏击的技能,为其今后走上警卫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体能和技能基础。

(一)体能训练的比重

我们曾做过专家调查,约70%认为体能训练占整个教学课时数的25%比较合适。比例的确定一方面要顾及本学期警卫搏击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顾及学员实际的身体素质,使体能训练对其身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能逐渐适应负荷。故在总计30次的警卫搏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选取第4、8、11、17、21和26次作为体能训练课,相应的对照组则进行技术动作复习的教授,并将第28和29次课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另外,在每次讲解和练习完教学重点后,利用15-20分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提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一般体能训练,可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打下基础。任何专项对身体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体能训练并不能代替专项训练。有不少文献已经报道,在运动训练中,要注意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但如何结合,比例是多少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在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有10位专家,占50%,认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比例是7∶3比较合适。这里的专项体能,不但指搏击类专项体能,还是指警卫类或军事类专项体能。研究发现,在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比例在专家反映中的差异较大,没有基本一致的观点。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所表现的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则表现为与运动项目有关联的和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运动素质。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速度素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警卫搏击一般体能的因素,其次是力量素质,再次是灵敏素质。并且,专项体能训练也要与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相结合,这正与体能构成的重要程度相一致。提示我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训练内容都要突出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的训练。

此外,我们了解到,灵敏素质训练和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学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8]。因此,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训练原则和方法,我们确定了体能训练课上各素质训练的训练顺序,如图1所示。

图1 体能训练课的教学内容

(三)体能训练的强度

根据文献查阅和和专家访谈,结合警卫系学员的体能现状,本研究制定出一套突出体能训练的警卫搏击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我们选用6次(12学时)作为体能训练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授课内容,在教学重点完成后进行一些专项体能训练,以巩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观察学员对这种体能训练的身体适应能力,在运动后即刻和放松后测定学员的心率。我们发现,植入体能训练后的警卫搏击课程上课后即刻的心率范围在137-167次/分之间,平均值为151.9次/分;而原来的警卫搏击课程上课后即刻的心率范围在126-146次/分之间,平均值为134.6次/分。参阅相关文献发现,散打、跆拳道等对抗类项目的教学应将学生放松后的心率控制在120-130次/分,而且运动后即刻的心率必须低于其最大心率[9]。全新的警卫课程运动量基本符合对抗类项目的平均水平,说明体能教学的负荷强度适中,学员的身体状况可以完全适应,从一个角度也说明我们设计的体能教学方案的负荷强度是比较合适的。

四、结 论

警卫搏击课程源于散打、搏击等对抗类项目,并根据警卫工作的长期实践、警卫任务性质和特点的需要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目前,警卫搏击课程的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和完善,暴露出许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体能训练不足是警卫搏击课程教学中显现出的最基础的问题,需要更多从事教学的教员关注和解决。

[1]白宏江.警卫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58-68.

[2]张正.一招制敌——搏击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4.

[3]朱雷生.警察院校新生体能训练课教案的设计[J].政法学刊,2005,22(3):117-118.

[4]王平.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解放军学院学报,2002,21(1):101-103.

[5]《军事体能训练法》编写组.军事体能训练法[M].北京:总参军训部,2000.

[6]李选上.警体体育中体能训练问题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1):123-125.

[7]谢明刚.关于构建“大警卫”格局的设想[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86(3):51-53.

[8]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84-232.

[9]刘一兵,王珍,吴洁.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的特点及结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7,11(4):53-54.

猜你喜欢
警卫体育院校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略论警卫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