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痛楚与诗性的超越:艾丽丝·蒙罗的中年情怀

2012-08-15 00:42三江学院英语系南京210012
名作欣赏 2012年33期
关键词:荨麻诗性迈克

⊙赵 宁[三江学院英语系, 南京 210012]

艾丽丝·蒙罗(Alice Munro)是加拿大享有盛名的女作家,曾问鼎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简·斯麦莉(Jane Smiley)称,她的作品精巧细致,几近完美,流露出的深思浓烈有力。①她早期的作品直面现实人生中的残酷无奈,刻画出拒绝平庸生活、渴望超脱世俗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她们的激情与冒险、冲突与执迷,使我们既目睹生活的疯狂和混乱,也领会到爱意与艺术乍现出的亮丽与灿烂。②2001年艾丽丝·蒙罗的短篇小说集《怨恨、友谊、求爱、爱意、婚姻》(Hate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③本书延续了蒙罗早期的创作风格,其中一些故事以女性特有的成熟、充满智慧的笔触展现了居家生活与独立单身之间的两难抉择,感情的错综纠葛与生活的突然变故,同时给我们带来“浏览家庭相册般的亲切惬意和真实生活的自然感受。它们不是由刻意的精巧雕琢,而是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共鸣与鉴赏家般的点化再现一幅幅生活场面”④。其中一篇小说《荨麻子》温婉隽永,寓意深邃,回味悠长。《荨麻子》讲述了女主人公人到中年在婚姻家庭上陷入困境,在好友赛尼家中与童年青梅竹马的男孩迈克不期而遇,她心生喜悦。在回溯、追忆往昔快乐的童年时光,回到中年现实后,她心绪不宁,对迈克萌发了朦胧、暧昧的情感,又平添了焦虑烦乱。她渴望倾诉,却欲言又止。在外出突遇暴风雨时,他们为避风雨而深深相拥;风雨过后,迈克吐露了自己亲手酿成的车祸造成的丧子之痛以及与妻子相互搀扶穿越绝境的关爱,使女主人公明白了迈克夫妇的相濡以沫,从而以知己的心态珍藏、升华了对迈克的情感,随后他们各自离去。

一、主题的呈现:痛苦迷茫与解脱升华的意象

荨麻作为小说的标题和统摄全文的意象,其实着墨不多,但其呈现主题的象征意义却至关重要,再现出生活冷酷、苦楚的一面和我们创痛的体验,文中有两处重要的呈现。女主人公初次见到盛开的荨麻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但驾车返回时发现那并不是荨麻。这象征着看上去很美实则遮蔽了狰狞面目的种种靓丽光鲜的人生景象,或者崎岖情路上一往情深、无影造西厢的相思幻影。文末,女主人公和迈克都感到皮肤暴露的部分有强烈“灼痒感和刺痛感”,继而意识到刺人的荨麻已划伤了他们的皮肤。这象征着真实的生活总充斥着世事的纷扰、行路的艰辛,我们所面对的一些人生难题少有恰适有效的解决方案,却多有令人心碎的痛楚与未知的险境。他们在不安、煎熬、困窘、沮丧中的一路跋涉,各自体会着人间冷暖。女主人公情感的困苦与创痛比同是女人、处于相似处境中的好友赛尼要深重,主要原因是她为了拥有非世俗性的纯美之爱而秉持的一如既往、永不妥协的执著,由此带来在生命体验中挥之不去的空虚与落寞。与《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一样,女主人公属于那种对平庸有着本能的反抗、对诗性的事物有着敏锐把握的女人,她们对日常生活中罕见的诗性的坚守恰是其最迷人、最悲怆之处。⑤《荨麻子》女主人公因此比常人遭受更多的精神折磨。她在怀孕生产、照看婴儿期间还在研读探讨文艺理论和作品;在异地孤独的单身生活中,在邻居喊叫、吵闹、打架声里,她感到寂寞与恐惧。对真爱的执著使她感到这个世界的不可理喻与荒诞,是爱的荒原,她陷入令人窒息的人生无意义的空虚和异化状态中。同时,正是她作为知识女性在精神向度上苦苦的不懈追寻成就了她人生诗性的审美超越与心灵解脱:故事结束时,骇人惊心的荨麻意象被宜人舒心的水流意象所取代,西西弗斯式恒久往复、无效又无望的诗性追寻归于同样源于诗性的自我超越的人生审美带来的解脱。“爱是甘洌的涓涓细流,是深藏地下的水源。她被封存,宁静地沉淀。”这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升华了女主人公对爱的理解,她将对爱的生命体验播撒浸润至更博大广袤的心田,同时凸显出主题的另一面:对痛苦的解脱与超越。小说中安详恬静的水流意象与统摄全文的凶险毒辣的荨麻意象相对照,使我们体味到人生在负伤的艰险摸索之外也可以如此清澈、明朗、静谧。这是每人都心向往之的在现实生活中颇难拥有的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恋,也是人生知己于烟云往事后、一城风絮里将锦瑟情怀葬于百花深处的描摹。两人分离后,在似水流年的岁月留有大音希声的沉默,自在花开花落,情感历久弥香。甘洌纯净的溪水和井水流淌蕴藉着纯真的感情,呼应着小说开端童年女主人公饮用的由迈克父亲打井而得的纯净冰凉的井水,“清新、甜美,值得珍惜”⑥。此处的孩提世界里,水花飞溅处,沁人心脾的爽亮与欣喜扑面袭来,洋溢着大自然和两小无猜伙伴的爱的滋润,与中年女主人公遭受的肆虐横行的暴风骤雨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女性的视角:纯美童年与凄楚中年的体验

蒙罗在《荨麻子》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建构了两个截然不同、互不相容的文本世界:天真无邪的孩提时代与辛酸动荡的中年生活,并通过女主人公身心感受刻画了迥异的人生境况,由此指涉出女主人公的执著与伤痛:对前者所象征的已随风飘逝的童真年代的怀恋和对后者所象征的当下情感挣扎与精神创伤围困的无奈。在童年时光的乡间小镇上,女主人公水晶般的童心世界中自家农场的树木呈现出可爱的神态。她与迈克玩耍,尽享着儿童世界的欢愉和青梅竹马的默契:脏兮兮的红卡车,湿漉漉的小狗,沿着车窗泻下的雨水,似石击屋顶般的雨声,车厢内由工具、汗渍衣物、烟草混合而生的男人的气息。在男孩、女孩各自扮演战士与护士的游戏中,当迈克应声倒下呼唤女孩的名字时,她紧张万分,狂热而忠诚;在照料迈克时,小女孩将湿叶覆在他的白嫩肚皮上,情感纯真,没有丝毫杂念。回家路上,他们渡河不小心滑倒,只能 行,又陷于睡莲根中,好不容易才脱身。他们玩得虽然惊险,但非常开心,乐趣横生。然而好景不长,某日,迈克随父悄然离去,再无踪影,女主人公被失落与孤单紧紧包围。迈克的离去如同奔涌的泥石流将她生活的意义悉数卷走,只留下突然失去迈克的深深怅惘与刻骨铭心。数周后,当在鞋店目睹一妇人唤着迈克的名字时,她迅疾奔出,脑中只想着立刻见到迈克,却在狂暴猛烈的心跳中发现并非所思之人。多年以后,女主人公人到中年,禁锢于“丧失自我、虚伪、羞辱”的婚姻,她挣脱家庭,孤雁独飞,在异地深感陌生、疏离与忧惧。围城的逃离,女主人公困于城外的风霜雪雨,伤痛的心如杜鹃啼血,无处搁放。而在朋友家里与迈克的不期而遇宛如四月飞雪,使女主人公沉寂许久的心潮掀扯狂澜,于她最脆弱迷茫时分浮现出一缕晨曦暖阳。在交换儿时记忆时,她发现除了战争游戏外,其他的迈克已记不清了。迈克除了对她近况询问外,并未流露出激情痕迹。夜晚观星时,女主人公很想靠近他,抚摸他。之后,躺在迈克睡过的床单上,她辗转反侧,渴望爱抚,被充满情欲的梦所包围。翌日,她在车里坐在迈克身旁,重拥少女情怀,心灵穿越时空,陶醉于将迈克化为豆蔻年华英俊小生的幸福感中;而她自己如初恋少女般心情舒畅,扮演妻子的感受让她心醉神迷。在突如其来、使人无法站立的暴雨中,他们紧紧相拥,共渡难关。暴雨初歇后,迈克吐露了他的心灵隐痛,他在倒车时不小心将亲生儿子轧过,一个幼小的生命就此结束。她没有说一句话,用心与他一起默默体会如此悲恸的灵魂创伤与身心浩劫,也深感迈克和妻子那共同经历不幸后的紧紧依偎与患难真情。创痛的分享使女主人公深知她和迈克是心脉相连的知己。回到朋友赛尼家后,他们和朋友的孩子逗乐。女主人公想到了迈克家中亦会出现的温馨场面,感悟到她与迈克封存沉淀的纯美之爱超越了俗世羁绊,演绎了人间执著情愫的缓释与升华。正如评论家劳瑞·柯莱希(Laurie Clancy)以“岁月的智慧”为题评价这本小说集时所说:“故事中展现了人物脆弱无助的时刻,并以一种人生感悟结束,这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积极乐观,而是对生活现状种种的默默接纳。”⑦

三、主题的抒写:痛楚执著中的诗性超越

在童年文本世界的构建中,女主人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显现着对现实困境的拒否、对被窒息的童心和被埋葬的童年的向往。这样的执著映照在洋溢着童稚爱心和自然和谐的再现中,给人以恍如隔世的斑驳底色之感。那些深藏于我们记忆深处的片断重又悄然浮动;那些曾经占据童年心灵的风物场景、亲友同伴也纷至沓来。小说中女主人公快乐的获取因一颗晶莹的童心变得如此单纯、简单、温馨,从大人出没的工作间到树木、杂草、土地、山坡、井水、河流……这样童真天然的爱意与惬意的流连与女主人公中年破碎颠倒、黯淡局促的感情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愉快烂漫的童年游戏专注的身体接触没有性意味,而中年对身体接触的渴望与性渴求的困扰使女主人公辗转反侧则表现出性焦虑的一面。在一次玩耍回家的路上他们河里跌倒后又 行直至陷入睡莲根中带来身体的不适,却传达着开心与愉悦;中年突遇的风雨同样来自大自然,也带来身体的极度不适,此时却表征出经受生活风雨磨折的钻心苦楚与束缚。人到中年,焦躁与纠葛、打击与伤痛裹缠着女主人公,情路途中的放逐与游离,与伴侣的陌路隔阂,对子女的深深思念,知己迈克丧子的悲恸,如此种种都标示出与童年完全相反的现实人生中黑暗、残酷与冰冷的生命体验。对童年与中年不同身心/人生体验反衬的体察提示我们感知其文学呈现的意义:前者折射着我们生命自然本真状态的美好,承载着我们对情感慰藉、精神寄托的渴求,后者隐喻着我们每个人必然会遭遇的世俗名利、七情六欲的驱使与折磨以及现实人生重压带来的生命的枯萎与干涸;在小说中,这两者始终是背离和冲突的,无法对话、妥协。如此蕴含着对童年生命形态强烈的缅怀与认同吐露着作家蒙罗的执著,也表达着她的痛楚。但小说末尾女主人公对爱是甘洌涓涓细流与地下清泉那静谧深远的感悟又赋予人生优美的诗意,标志着审美的超越和迷失受伤后精神家园的复归。在审美中把握、拥抱一种自由,在生活中怀有诗性生存的理想与理性明智的思考,这似乎是女主人公作为一位成熟的中年女性在小说中昭示的人生启迪。因此,女主人公对迈克的爱进入了超越的境界,这不是相互的占有,而是舍弃与离别,在精神心灵上合为一体,体现着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执著与超越的张力整合。⑧在和纽约公共广播电台谈及女主人公与迈克半生缘的情感时,蒙罗已将自己与女主人公融为一体,她说:“囿于某处的心魔已转化为四散蔓延在我血脉各处中的一种欣喜与柔情。”⑨总之,《荨麻子》抒写了中年困境中的迷茫、困惑以及爱的升华所引发的对生活诗意的反思与感悟,蕴涵着执著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执著。

四、结 语

《荨麻子》中内涵丰富的象征意象,女性视角中平行并置、各有意旨的童年/中年体验,执著的痛楚与诗性的超越的抒写,如梦如幻的简洁语言都值得称道。蒙罗诗意的书写显现了现实路途和浪漫梦乡的奇特结合,描绘了精密的情感地理轨迹。⑩加拿大作家玛拉尼·莉托(Melanie Little)这样评论道:“蒙罗作品中的精致细微的观察富有抒情风格,恰似炎炎夏日中窖藏的清凉饮品。但这些故事也如同真实的生活令人感到心神不宁,沮丧困惑。”⑪对《荨麻子》的赏析不禁使笔者想起美国著名乡村歌曲演唱组Dixie Chicks(南方小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Landslide》,歌名的字面意为山崩、滑坡,此处象征着心潮的翻滚。歌曲拥有与《荨麻子》相同的执著与超越的主题,歌词优雅简洁,亦是小说中女主人公中年秋意情怀的心灵写照。笔者心生感触,将其译出:I took my love and I took it down/I climbed a mountain and turned around/And I saw my reflection in the snow-covered hills/Well the landslide brought me down//“心怀有爱,一路行游。登上山巅,蓦然回首。皑皑白雪,现我倒影。骤然雪崩,携我翻行。”Oh,mirror in the sky/What is love?/Can the child within my heart rise above/Can I sail through the changing ocean tides/Can I handle the seasons of my life//“天籁明镜,叹何为爱?童心烂漫可重拥?汹涌海航可安度?人生四季可从容?”Well,I've been afraid ofchanging'cause I built my life around you/But time makes you bolder/Children get older/I'mgettingolder too//“然,今生已做断肠人,不堪人间无常恨。似水流年,旷然如君。子女初长成,光阴荏苒芳华遁。”

此曲宛如空谷回声、漫山枫红,显现出青春飘逝、中年已至的身影,痛楚与解脱的心绪:步入浓浓秋意的中年,曾充盈也曾荒芜的内心时有翻腾,时有如水恬静。不复少女的任性撒娇、肆意狂野,曾经酣醉喧闹的高歌已成如今浩瀚烟波里的浅吟低唱。云淡风轻中,于山巅望见自己的雪中倒影,于人生初秋回望感情、事业、生活中种种虚妄与执著、错漏与得失、缤纷与凋零,深感童心的珍贵与失去、人生航程的起伏与艰辛。于是选择记取与遗忘,怀着对人生四季的敬畏与体味,欣然地隐忍、承担、放下,安详地享受一种执著后超越的幸福。感谢蒙罗的《荨麻子》给予我们的中年领悟,这是人生彻骨苍凉、雨后初阳的微暖,是浪漫幻想与痴迷执著的粉黛褪尽后,夜半初醒听雨的平和淡然。

① Alison Flood.Alice Munro wins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N].The Guardian,27 May 2009.

② 郑燕虹.爱丽思·蒙罗其人其作 [J].外国文学,2000,(01):35-37,51.

③ Alice Munro.Hate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M].Toronto:McClelland&Stewart.

④ Michiko Kakutani.BOOKS OF THE TIMES: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an Independent One[N].New York Times,November 20,2001.

⑤ 秋云.复杂社会中的简单故事——读《廊桥遗梦》[J].小说评论,1995,(06):63-64.

⑥ 杨立民,梅仁毅等人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0-71.

⑦ Laurie Clancy.Wisdom of the ages.The Age,March 25,2002.

⑧ Melanie Little.Munro continues her perfect ways[N].Vancouver Courier,August 05,2004.

⑨ Selected Shorts:If Truth be Told.New York Public Radio(WNYC).(2004-04-18).[2012-01-20]http://www.wnyc.org/shows/shorts/2004/apr/18/

⑩ Coral Howells.Double Vision[J].Canadian Literature,2003,(03):160-161.

⑪ Melanie Little.Munro continues her perfect ways[N].Vancouver Courier,August 05,2004.

猜你喜欢
荨麻诗性迈克
惹“祸害”上身
小荨麻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一口袋的吻(上)
迈克和宝宝
迈克和宝宝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特别佣金
会蛰人的草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