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融入的实践浅析①

2012-08-15 00:54张艳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运动

张艳梅

(辽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高等院校专业课的体育课是强制性的,他对学生身体素能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是一个目标,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面的教育模式,重视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建设的培养,发展个性,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素能教育。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想法不断变化,根据社会所产生的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把思想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为了丰富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同时也深度提高了体育课程学科价值的提炼,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教育理念和丰富体育课内容也很重要。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1.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的人文体育观的形成

体育运动,可以反映出许很多不同道德、性格的人,因为公平是体育比赛,将有争取优势野心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要注意培养道德的较量,胜利但不傲慢,失去与恩典,尊重裁判的判决,尊重彼此合作的伙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点是体育技能和体育运动的传授,很少有教师能把要注意的重点放在道德教育的方面上,教师指导学生把它理所当然地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政治课,体育课程使用不上。事实上,这项运动是运用在人本身的基础之上,体育课程从开发那一刻起就与道德教育紧密联系,从体育的活动,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加强检测兴奋剂的公然犯规,加罚不公平的裁判处理,开发和利用所有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运动。因此,教师需要使用这些链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注意运动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是基于德国技术相对长期的艺术文化和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运动。

1.2 激发学生体育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指导思想是主要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思想。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扩大了对健康的影响,建立了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是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放在首要位置。(2)教学目标,由一个单一的全面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是相对简单的,如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新教育观念,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不断完善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和丰富的、多元化的趋势和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体育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朝着积极的学习方向。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老师为中心建成,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组织伊斯兰教法所设计的教师,学生服从的每一个步骤的教学计划,学生是教师的教学操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些缺点改革,并强调运动能力的学生,如“探索发现”模式,“自学习每种模式”的发展。(4)体育教学模式向适应个性化的方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统一教授的优势,需要的利益在学习动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产生一个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发展自己的专长,以满足需要。(5)更注重学生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发展。新课程的理念,以扩大对健康的定义,强调学生的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视图。体育教育,以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调节情绪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和培养坚强的意志,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专注于心理素质训练,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力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潜在能力,能力资源独有特色,质量和行为的综合性体育的提高是由心理素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人们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决定人们的交际能力,人们如果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社会就会有良好的社会交际圈。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特别是一些团体项目,如排球、篮球、足球,和这些运动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看一个球员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看整体能力有多强,尤其是整体合作协调是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与球员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密不可分的,培养好球员之间的感情对整个球队的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一个集体的运动,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比赛中,以促进心理健康的通信,也是打开了球员之间的交流播放器,并在同一时间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力。例如,当在游戏中面对逆境,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形成一个坚定的意志,最有可能放弃,但如果你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心理,顽强拼搏下去,最终可能会赢得比赛,同时也赢得了信心。

1.4 分化对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体育课程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无法进行突破某些体育项目,是受物理运动能力的限制。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身体强壮有力,比较适合力量型的运动,一些人身体小巧灵活,比较适用以技术为基础的运动。因此,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同,不同的人被分配到不同的运动同项目上去锻炼身体,发展特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具体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身体天赋,爱好什么运动,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所以同学们一起学习、探讨、促进和提高相同的爱好。因此,每个学生最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独特之处,有效地动员自己的能力,改善这方面的发展也是教师所要考虑的范围。分化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特长化发展是高等院校教师所面临的又一次新挑战。

1.5 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都认为,体育部是在强身健体的锻炼和发展。这似乎更注重以高校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标准的形式延续,例如每年的体育课程应检测1500米男孩和女孩的800米训练成果。经过测量,对此运动所打出的成绩,至于为什么学生能达标准,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这些数据的科学分析和使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恐怕没有老师能够认真的想过这些问题。但相反,它们是最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新的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必须使一个运动中的体育课程的科学转向形成学生的体能,加强学生的身体功能,以避免再让轻素质教育在大学体育课程中重演,而是使体育课程在大学的教育质量上真正有效的服务于学生。

2 结语

多年来,高校体育科目是培养学生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学生可以定期评估身体状况。少数学校继续深入的讨论大学体育课程带来的其他影响,以及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一直无法有效地开发更多的体育项目,无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基于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和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体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等院校体育课秩序发展下去,展望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美好未来。

[1]张军.体育与人文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

[2]杨玲,王俊红.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J].河北学刊,2008,28(4).

[3]万美荣,杨德敏.体育运动能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J].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运动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不正经运动范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