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训练中存在问题的思考①

2012-08-15 00:54曹建承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体育训练教练员

曹建承

(中央美术学院体育部 北京 10010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坚定不移的推行和支持着体育竞技活动和赛事,这让体育竞技在中国得以飞速的发展。竞技体育在思想内涵上面与我国各种领域的意识与内涵非常的吻合,不仅如此竞技体育的精神也包括到了我国所坚持发展文化等各方领域的基本观念、核心的价值导向以及根本的态度。而现代体育竞技运动的实质就在于对体育方面人才的竞争和培养,具体表现在体育竞技人才的储备以及这些储备人才的成长速度上的较量。这从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崭露头角的美国游泳能手菲尔普斯和中国 “飞人”——刘翔这两位年轻选手的突围就可见一斑了。但是,这些能手的横空出现并不是个别幸运的“例外”,这和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训练是分不开的。从这里不难看出,看似举足轻重的课余体育训练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中高小学校内开展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1 从历史发展看体育教育及训练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体育竞技出现的足迹来分析论述其在我国被积极推进以及发展的原因。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那时的新中国是一个及其不稳定的国家,内部百废待兴,对外又受到各个国家的抵制和排斥。在这个时候的中国,是非常需要一种既能够展示我国国家独立自主的强势形象又能打通外国对我国关系的隔膜的方式的,而这种方式就是体育竞技,这便是我国体育竞技思想意识单纯化形成的初期时期。

1952年,是我国第一次申请参加奥运会。虽然在奥运会临近之时国际奥委会仍然是不同意中国参加比赛,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后来的奥委会会议中,以33票成功通过了赞成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决定。在中国这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上,中国不仅尽全力积极参加比赛,而且期间还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和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这些举动还成功的在赫尔辛基掀起了一阵“中国热”,为中国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形象。同年,在中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上还通过了“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与人民政府有关发展体育的政策,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国防与生产服务这一章程。

1959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胜利——容国团囊获了乒乓球冠军。这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反响,不仅激励了中国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奋发向前,还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心。果然不出所料在1971年,中国的利用乒乓球这项运动成功的打破了与美国存在的长期的外交僵局,最后以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建交而善终,这就是有名的“乒乓外交”事件。这一事件的成功也更为体育竞技拓展了外交服务的特殊功能。

而随着中国的国力和经济水平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在体育竞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所向披靡,一连勇获5次世界冠军头衔。随着“振兴中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振奋人心的口号响彻了这一整个年代,“女排精神”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满腔的热爱,奋发了民族精神;在1984年的第23届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中,中国的体育健儿们用他们满满一腔的热血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为中国争得了满满的新形象;1990年中国自己在首都北京举办的亚运会更是向全球的国家与人民展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和变化,展示了中国繁荣昌盛的新局面;11年后的2001年的中国更是凭着自身良好的发展趋势和优秀的人文环境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展开更是让世界为中国的变化而惊艳不已。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几笔,皆是由体育竞技作为沟通文化与社会人文的桥梁而实现的,可见体育竞技在中国,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会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及作用。

2 目前学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体育训练不仅为政治外交提供了服务,从它的本质来看,体育训练则是传播体育技能的最好的媒介。当下学校中开展的体育训练更是培养正确认识体育竞技与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各种中高小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对开展体育训练有严重阻碍作用的问题。以下将对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2.1 学校对其训练及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分析调查的情况所显示,当下很多学校选取进行体育训练的运动员的往往选中那些参加各类大型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过出色成绩的体育人才,而基本上没有在学校内部进行系统性地毯式的选拔与挑选。这种“捷径式”的挑选方法不仅会让一些有体育竞技天赋与对体育感兴趣的人失去了这个证明自己并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取得荣耀的机会,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挑选出来的早熟型运动员虽然在比赛成绩方面战友绝对优势,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会很容易忽视基础的体能训练,使训练缺乏了系统性。

2.2 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存在冲突

体育训练和文化课的教育产生的矛盾也是一直存在影响体育训练的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学校领导方面,现在评论一个学校是否是一个好学校第一要看的就是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是否高。所以校领导为了提高其学校的声誉以招收更多生源一般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文化课中,忽视了体育训练。甚至有部分领导若对体育训练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轻体重智”的思想极为根深蒂固,生怕开展的体育训练会让学生过的精力分散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另一方面则在于学生家长,家长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过上好日子,成龙成凤,而文化课和高中考等大考无疑是被家长们认为是通向成功最近的一条道路。而体育训练在他们的认知中可能就是跑跑跳跳的无意义的消耗体力的活动,学校进行的体育训练会让自己的子女无法再在文化课上全心全力的用功。这两方面也造成了很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流失。

2.3 缺乏专业性强的体育训练设备及环境

拥有良好的体育训练的设备以及设施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本前提,由于有着种种的原因,目前很多学校都很缺乏专业性的设备。只有土质操场和寥寥无几的几个健身设备和一些明显已有老化痕迹的器材的学校还是存在的非常多。这些不完善的器材对于进行体育训练的运动员来说就似于作家手中的断笔,没有基础的保障,再好的成绩也是出不来的。而一些年久失修已有老化迹象的体育运动训练器材,若不及时更换,很可能会再运动员使用中损坏给运动员带来伤害,造成危险事件的发生。

2.4 体育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对于体育训练来说,有着众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它所发展的好坏。在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便莫过于是人为的因素了。教练员不仅是整个体育训练中的最主要的执行者,他还是指引运动员各个方向的明灯。所以教练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训练的成果有着影响。现在很多学校的训练员基本上是体育老师兼职做的。而这其中就有很多的体育老师都不是专业于体育的或者只是体校以及一些师范学校毕业的体育系学生。由于之前也没有高水平比赛和训练的经历,他们在体育训练中便不能针对各个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找出对应其自身的训练规划与方法,就难以达到训练成果的最好最大化以及训练高水平的运动员的要求,也和现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 对学校体育训练存在问题改善的思考

针对现今学校普遍存在影响体育训练良好进行所存在的问题和因素,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执行。

3.1 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并设定清晰的目标

学校方面在展开体育训练的同时应关心运动员的心理及思想的教育,在关注体育训练所得出的成果时应对这期间各个运动员的心理及思想方面同时也做一个反馈,只有让运动员全身心的投入在一个目标上时,训练才会出成效。同时在招募体育训练学员时不应只看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体育竞技上天赋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没有后天的努力拥有再好的天赋也终究成不了大器。在学校进行普遍式的招募运动员不仅给了所有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几率,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3.2 取得学校及学生家长对体育训练的重视

首先,学校方面要转变观念,体育训练不仅不是影响学校升学率及各方面的因素,相反,它也能成为学校的宣传特色为学校招引更多的生源。学校还可动员教练员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和联系,向学生家长宣传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由学校方带动学生家长方面,提高学生家长对体育竞技精神的理解与开展体育训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教练员也要定时告知学生家长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中的身体及心理的状况,避免学生家长因害怕自己的子女受到伤害不支持其进行体育训练的顾虑,进一步更加了解子女的身体情况,使他们明白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不会有坏处还能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长知识等诸多的好处,使体育训练工作得带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加大对体育训练设施及环境的改善力度

如前所述,使学校领导对体育训练工作改变观念拥有新的认识后,对体育训练设施与设备方面进行整改,让学生能在更好的坏境中展开训练,同时体育训练的学生也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和责任感,这种感觉会促使学生在训练中更加的用心和刻苦。让他们对学校的荣誉感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后,在比赛中也就不再是只会想到个人的荣誉,他们会为学校的荣誉和责任而奋斗,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员。由比赛学校取得的这些荣誉与奖项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4 将提高训练员自身素质作为改善重点

作为体育训练工作的核心,指导教练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提升体育训练水平的关键。教练员自身应在教导学生之余不断的吸收新鲜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教练员之间也可定期举行小型的交流会,互相交流训练心得经验,寻求创新、科学的训练方法,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且在训练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关心对学生训练的成果,还要时常对学生的心理思想进行得当有效的教育。将培养心理与身体一样强大的新时代运动员作为自身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在学校方面,可根据一段时期中教练员的综合状况进行评分,并对教练员进行考核。这俗话说的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采用这种竞争上岗的方式,也是提高体育训练水平的有效方法。

4 结语

不可否认,学校进行的体育训练是我国体育竞技比赛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体育竞技的基础。它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目前我国学校所进行体育训练工作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也缺乏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这说明我国在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经历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不过只要我们能坚持寻求改善之方法,同时不强调一步到位,不脱离实际,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坚决实行,那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正规化就一定可以实现。望作者通过本文的浅议与拙建,能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提供理论的参考。

[1]顾鹏,张朝法,郭吉强.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江苏:徐州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

[2]马连鹏,满鹤楠,张鲲.我国竞技体育思想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创新研究[A].陕西: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安徽体育科技,2012.

[3]魏永新,李华,杨建全,等.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和谐发展的理论探讨[J].陕西: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

[4]谢明辉.通过体育院校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状况分析高中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J].广州: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中部.体育师友,2007(3).

[5]姜斌,唐成,韦佳.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四川:四川大学体育学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6]梁国立,高嵘. 中、美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关于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的比较[C].美国: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课程·教材·教法,2004(6).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体育训练教练员
试论体育竞技项目群众化推广的因素①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