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2012-08-15 00:54杨丽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思想

杨丽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体育系 辽宁铁岭 112000)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杨丽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体育系 辽宁铁岭 112000)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锻炼常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减少体育运动损伤,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如果可以将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对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高级阶段,对学生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体育思想

1 终身体育教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指的是能够陪伴人一生的,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的变换和转移都能够陪伴人们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教育。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能够使人的身心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得到愉悦,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让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健康和快乐。大学期间,能够接受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学生更容易知晓终身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巨大促进作用。

2 高校体育教育中确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2.1 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除了少数有体育运动爱好的人在毕业之后依然坚持体育运动锻炼之外,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被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完全占据,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弱。由于我国社会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全民的锻炼意识普遍较低,很多人的健康都受到了威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体育运动是解决该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在大学期间,逐渐的对学生渗透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只能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时间,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懂得了终身体育对其一生的积极作用,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否则,一旦学生毕业离校,体育运动的思想如果没能够扎根其内心,体育锻炼也就会从学生的生活中完全消失,时间久了,被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所困扰,又没有运动锻炼,身体健康必然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中,必须将体育运动的终身性理念贯穿其中,让学生能够确立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运动中受益终生,不会因为离校,而减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体育并不只是作为一个个竞技项目存在于生活中,对保持人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2.2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现阶段高校体育的授课内容和形式都不够新颖,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此外,高校体育运动教育中将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传授放在了首位,而对趣味性教育则比较忽视,这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高校体育运动教育中必须注入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之路,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朝着更加宽广的方向迈进。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可以将高校体育从竞技技术为主的道路转到全民健身的道路上来,为高校体育教育教育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终身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授课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高校体育课堂可以从理论上教导学生投身于终身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例,使学生能够在主观意识上重视终身体育这个观点,并将其铭记于心。第二,从课堂内容上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开发出每个学生喜欢的领域,使其产生兴趣,从某个体育运动项目兴趣的养成来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运动锻炼给人们身体和心灵带来的益处,使学生主动的感悟终身体育精神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高校体育教育中,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之外,更要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个重要目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高校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要素之一。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

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有着很重要并且十分深远的特殊地位,高校体育改革的成功,对终身体育有着重大的影响。

3.1 高校体育课程在课堂内容上的改革

课堂内容上的改革标志着高校体育个性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巧、锻炼方法的开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专长的平台,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不同运动喜好和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和运动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内容,这就改变了小学和初中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使体育教育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提高而努力。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确立学习目标,无论能力高低都会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从而使自信心不断增强,有利于学生从运动中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在体育课程的考试过程中,除了对体育课程本身做考核以外,高校体育也应增加一些与终身体育知识有关的考核内容,这样,终身体育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巨大影响,为今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3.2 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的改革

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把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班级,在这个班级中有相同志趣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但可以使体育运动锻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且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身体素质也变得更强,这样高校体育的最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掌握体育知识,终身体育也就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不知不觉中,终身体育这个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相信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终身可以给其带来快乐,对其身体健康有益的事。

3.3 高校体育在增强延续性上的改革

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以及其他主要科目课业的繁重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被一些专业课所代替,失去了体育课程的延续性。学生在校期间,到了高年级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体育课程,这对今后的终身体育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停止锻炼,好不容易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被破坏,体育运动技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化,学生对某种运动所产生的兴趣也会逐渐的衰退,这对终身体育精神的伤害是致命性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学生的课业多么的繁重,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健康如果不能保证,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年级的学生每周也要保证两节以上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体育锻炼给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促进作用,学生尝到了甜头,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今后即便是离开了学校也要找机会坚持体育锻炼,将体育运动终身化,让体育锻炼伴随其一生。

3.4 高校体育课程在学校资源利用上的改革

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倘若再想接受到系统性正规的体育运动技能培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社会体育培训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后,拓展出了很多当今社会上时髦的运动锻炼项目,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与自己兴趣吻合,与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免费资源。课程选择更具多样性,课程的设置更加人性化,不再是走形式,真正满足了学生日后参与到终身体育锻炼中的需求。例如,瑜伽、健美操、有氧舞蹈、游泳、力量训练、形体训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课程,都是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持续使用的用来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可伴随一生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在校园中接受免费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这就使得终身体育思想真正的深入大学生的内心,终身体育在大学生内心变得不再枯燥、不再艰难、不再抵触,学生自觉自发的努力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入生活。

综合以上,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应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拥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贺,孙德瑞,高亭昕.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一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杨秀芹.辽宁省人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8(3).

[5]柳克奇.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9(2).

[6]陈立国.休闲体育教材化[J].体育学刊,2007.

[7]林秋菊.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

G807.4

A

2095-2813(2012)12(b)-0048-02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