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①

2012-08-15 00:54安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手型手腕传球

安宁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试论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①

安宁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作为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传球是组织战术的基础。排球中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正面传球,正面传球是掌握背传、侧传、跳传等其他技术的基础,所以掌握好正面传球技术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正面传球技术,因此,排球教师在正面传球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排球 正面传球 教学方法

传球是利用手腕弹击将球传至目标人物的击球动作,是排球比赛中攻守的衔接,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战术配合质量,进而影响到扣球效果。在排球教学中,学生普遍难以掌握排球正面传球这项基本技术,首先,是因为传球动作用力比较复杂,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在传球时,手指、手腕弹力的大小程度,如何缓冲来球力量,手指、掌、腕部诸屈肌产生短暂退让动作等一系列情况,他们都难以理解和体会。其次,拇指屈肌力量大于伸肌,这导致在传球的瞬间,双手不易形成半球形,难以很好地与球吻合,致使学生难以正确掌握传球手型。由于教学时数不多,上手传球技术难度又大,一旦学生在初学阶段形成错误动作,将直接影响后期排球技术的改进、巩固和提高。

要提高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质量,其中最为基本且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正面传球的教学难点,然后根据难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1 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难点分析

排球正面传球技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手型与用力。手型和指力都需要手指、手腕的协调用力,但排球初学者虽然能够理解教师对这两个环节的原理和技术要领的讲解、示范,但他们毕竟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型,手指和手腕协调能力还比较差,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正确、规范的动作,常常会出现错误动作。虽然在排球正面传球的其他环节,如准备姿势、迎球、击球等,学生也会出现错误动作,但是相对来说,这些环节的错误动作都比较容易纠正,只要教师语言提示就可以。而手型和用力这两个环节的错误很难纠正,尤其是还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因此,这两个环节是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难点。

传球主要有两种手型,即“一字形”和“斜前形”。前者是两手成半球状,两拇指相对,成“一字形”;后者是两手成半球状,两拇指斜向前方,成“斜前形”。这两种传球手型都是在触球时手指自然张开,以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以及无名指、小指末关节触球,两手成半球状,然后手指与球吻合,手腕微微后仰,两臂弯曲,手肘适当分开。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一字形”是用拇指的中部触球底部,以拇指内收、屈并向对掌运动进行的动作协同其他手指和手腕屈的运动作用于球体,将球传出;而“斜前形”则是用拇指的内侧触球底前部,以拇指的屈和对掌运动协同其他手指和手腕屈的用力将球传出。就触球部位而言,大拇指是出球最多的部位,也是整个传球手型中最为主要的部位,承受球的压力最多。因此,要想突破传球手型这个教学难点,最关键的是掌握大拇指的运用。

排球正面传球用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用手指和手腕的弹力以及伸臂伴送、伸膝蹬地全身协调用力将球传出。在触球的瞬间,手指和手腕有一段极短的被动缓冲来缓冲球速,然后手指和手腕向前上方用力,较为柔和地将球传出。要注意的是,触球时间过长就会持球犯规,而触球时间过短则会忽视缓冲过程,影响到传球的准确性,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退让缓冲、向上用力这两个动作是突破排球正面传球用力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

2 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

排球普修课一般有72学时,包括一般二传在内的正面传球有12~16个课时。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课次比重为35%,第二阶段的课次比重为30%,第三阶段是20%,第四阶段则是15%。其中,在第二阶段中,改进、提高正面传球技术的课次约为4~5次;在第三阶段中,提高、巩固一般二传技术,进行技术串连的课次约为2~3次;在第四阶段中,提高对抗中二传技术运用能力的约为2次。排球教师应按照课时安排,合理设计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最优的目的。

首先,多次讲解。在排球正面传球教学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教师应多次采用讲解法,从不同视角,讲述排球正面传球手型中拇指的位置、形状,手肘放置方法,用力环节中退让缓冲、向上用力的方法及原理,一定要强调拇指前途的危害、手肘过分外展对手型的破坏性以及短暂退让动作时间把握的准确性。在做徒手击球手型示范时,教师应采用正面位和背面位;而在示范两肘放置方法时应先用背面位徒手示范,继而背面位用球示范,最后是侧面位用球示范。在示范每一个技术难点时,教师都要预先对观察视点予以提示,并采用慢动作甚至是静止动作示范,以便学生看清并理解动作要领。需要注意的是,在排球正面传球教学初期,教师宜多采用正确的动作示范,来强化正确的动作表象,而要慎用正误对比示范法,因为在教学初期,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辨别正误,容易适得其反。

其次,反复练习。练习是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要想快速正确地掌握正面传球技术,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练习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同样也要参与进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手段。教师对练习手段的设计要从四个方面予以考虑:(1)练习方式必须少而精,因为排球教学时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时间有限,少而精的联系方式才能保证练习的时间、次数和效果;(2)练习手段要符合学生的条件,因为学生手指、手腕有良好的本体感觉是大拇指运动和被动缓冲的需要;(3)设计练习内容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内容注意先后次序,注意由易到难;(4)设计练习方式要有针对性,要以手型和用力的不同特点为依据。

突出技术难点的练习手段特别需要注意。在第一阶段,应采用辅助性练习、限制性练习、诱导性练习和简化性练习。辅助性练习即先进行原地徒手模仿练习,然后进行向前上步徒手模仿练习,等手型与步法配合熟练之后,进行其他方面移动徒手模仿练习,这段练习时常35min为宜。限制性练习即在排球上画出正确的击球手型接触球的手指部位,练习时,让学生在按球上的记号做好正确的手型,持球进行模仿练习,强化手指与球接触的本体感觉,然后用一根宽于两肩10cm的橡皮绳固定住学生两肘关节之间的距离,纠正学生在做徒手模仿和用球练习时肘关节过分外展的错误动作,加快正确动作的定型。诱导性练习即一人持一球,先置于额前,感知手指与球的接触,然后做传球动作,感知击球手型,进而做自抛半高球动作,用传球手型在额前上方接球,再做传卧式吊球动作,强化手感,以形成正确的击球手型。简化性练习即没有同伴配合,学生自行操作,对墙练习,距墙50cm,对墙传击高于自身头部30~50cm的球,然后距墙3m,将球抛向墙上2.5m处,待球反弹后再次传向目标,然后连续做自传再传出练习。这些练习能够降低练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球手型和用力这两个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快速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型,避免作出多余或错误动作。

第二阶段,应采用简化性练习、强化本体感觉练习、增强对球控制能力练习和条件逐渐增加练习。简化性练习即每次课用5min时间做对墙固定传球目标的连续传球练习,注意要对墙近距离、中距离交替使用,然后肩对网站立,连续做网上自传,高度要达到60cm,还要在球场做纵向前进与后退的连续自传练习。强化本体感觉练习即两人一组,交替用力传实心球与排球,交替传高弧度与弧度较平的球,交替传近距离与远距离的高球,以强化击球对手指、手腕压力的分化感,强化手指与球接触部位高低的分化感,强化击球时球的落点在空间定位上的分化感,从而体验到不同击球的用力程度和不同传球的出手方向。增强对球控制能力练习就是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5cm的标志圈,学生站在标志圈内做连续自传练习,或学生隔网站立在进攻线上做对传练习等。条件逐渐增加练习即两人对传,一人固定在网前边线附近;另一人移动后传回,或三人成三角形传球,或网前四人交叉跑动传球等。这些练习突出了技术难点,有助于学生不断强化完成正面传球动作的本体感觉,提高学生对空间定位等的感知觉能力,进而提高完成正面传球时对球的控制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讲解,言语要简单明了,讲解与示范结合,分解技术动作时一定要细致到位,让学生看得更透彻更明白,适当采用正误对比教学法,还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纠正,要针对学生的时候情况,个别学生个别对待,有需要时要进行一对一辅导,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正面传球技术。

[1]李清亮.浅谈排球正面传球的训练方法[J].华章,2012(14).

[2]陆荣瑞.排球正面传球教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3]王广瑞.排球正面传球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1(3).

[4]牛胜男,朱秀娟.浅析排球正面传球的练习方法[J].才智,2011(36).

[5]苏东.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J].群文天地,2011(24).

G842

A

2095-2813(2012)12(b)-0051-02

安宁,硕士,太原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手型手腕传球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论体教学生足球训练中传球技巧的掌握
常转手腕可通便
教琴
勤于思 敏于行
——武术《手型变换操》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