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分析①

2012-08-15 00:54朱君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教育

朱君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分析①

朱君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生理缺陷的特殊学生成为体育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和教育的原则,就需要对这些学生采取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计划、教材、体育规定,实施特殊体育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揭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特殊体育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关键词:特殊体育 教育 现状 分析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生理存在缺陷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有的患有肢体残疾,有的患有一些先天性发育畸形、慢性、永久性的疾病,如心脏病、哮喘、肾病、肝病等。由于这些学生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和社会活动能力,成为体育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不能与其他体格健全的学生一样正常地参加体育教育活动,因而就需要在高校中开展特殊体育教育。

特殊体育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一方面,特殊体育教育帮助这些特殊的学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以及增强生活的信心和乐趣,锻炼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体现了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等教育原则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因此,在高校中为身体条件特殊的学生开设特殊体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革措施,为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也是很有必要的。

1 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特殊体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特殊体育的作用,并对特殊体育的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我国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有关特殊体育教育与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占有较大比例。这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针对残疾学生特点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使残疾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要对残疾学生进行卫生常识和正确对待自身残疾的教育,适时进行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自我保健习惯,培养战胜自身缺陷的能力”。

尽管我国在研究领域和政策法规方面为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法律支持,但是高校特殊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问题。

1.1 没有充分落实特殊体育教育

虽然我国早已对高校体育课程中的特殊体育教育做出必修规定,很多高校也在教学大纲中设置了针对身体练习障碍学生的保健体育课程,但在实际中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特殊体育教育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流于形式,既没有统一的特殊体育教材,也没有系统的特殊体育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边缘的地位,特殊体育教育更是被漠视,甚至有的人认为身体残障的学生数目少,没有必要用额外的教育资源。这种漠视特殊体育的态度更是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特殊体育教育目标不明确,缺少完整系统的特殊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特殊体育教育的内容单调、乏味等,这些又使得特殊体育教育更加边缘化,由此造成恶性循环,造成许多身体残障的学生成了体育教育之外的“旁观者”,他们要么被免修体育课,要么自由活动,要么随班观摩,很少参与体育活动。

1.2 教学条件落后

在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中,教学条件落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特殊体育教师匮乏。在我国普通高校中,体育课配备的都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却鲜有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在特殊体育教学上,一般以有经验的普通体育教师为主,有时结合学校的医疗部门、心理专家等相关人员。然而,高校中的特殊体育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指导能力,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很好地胜任,也是对教师的一项极大的考验。另一方面,特殊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的缺乏。从现在我国高校的条件来看,大多数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是为普通体育课准备的,是为适合普通学生锻炼身体准备的,而对于特殊体育课,却缺少相应的场地、器材和设施,导致特殊体育教育无法正常开展,也降低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热情和可能达到的目标。

1.3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在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看到,除却一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外,这些特殊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也造成了一些特殊体育教育活动中的问题。首先,大多数身体残障的学生体质较弱,运动能力不足,无法与普通学生相比,因而体育教育的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很多学生对自身的信心不足,对体育活动产生厌烦的心理。其次,很多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擅长表达自己,也害怕挫折,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因而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最后,某些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忽视,甚至歧视,也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使学生缺乏安全感,产生逃避体育活动的心理和行为。

2 针对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中对身体残障的特殊学生实行特殊体育教育是促进他们身体康复、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高校中推行特殊体育教育,就需要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1 重视特殊体育教育

要使特殊体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重视特殊体育教育。一方面,高校应该落实特殊体育教育,健全学校体育法规建设,确保让每一个身体残障的学生能参与到特殊体育活动中,而不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安排特殊体育教育活动,使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真正的开展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完善针对身体残障学生的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质健康标准,将特殊体育教育纳入高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使特殊体育教育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合理化和科学化,既提高教育的质量,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2.2 加大特殊体育教育的投入

特殊体育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而这些都需要高校进行大量的投入。一方面,一位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优秀的素质,以及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我国目前情况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极其匮乏。这就需要国家在加大特殊体育专业教育投入的同时,高校也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特殊体育教师职业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水平,适应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特殊体育教育的效果,高校还要加大对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比如,在进行体育场馆的建设时,要考虑到为进行特殊体育教育活动而进行相关的设计;在购买体育器材和设施时,也要适当向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倾斜,尽量达到特殊体育教育的要求。

2.3 提高身体残障学生参与特殊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对身体残障的学生进行特殊体育教育必然与对普通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有所不同,由于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对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因而,在某些情况下,就需要提高这些学生参与特殊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参与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起到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这需要教师具有爱心、耐心和敬业知识,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增加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另外,高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联系,互相学习对方的教育经验,或者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改进特殊体育教育的水平,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3 推进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和分析了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后,就很有必要对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道路进行梳理。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来看,新时期我国高校特殊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有以下三点。

3.1 促进身体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公平

从教育的原则和发展趋势来看,保证所有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是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而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来说,体育教育公平成为难以实现的障碍。在未来的发展中,特殊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和意义必然要担负起使身体残障学生获得体育教育公平的责任,这需要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2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是教育的一大理念,也是特殊体育教育所推崇的基本教育理念。具体说来,这包括很多方面,如为身心障碍学生开设各类可供选择的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特殊体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特殊体育课程的制定,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力求使这些学生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愉快地享受运动的快乐,顺利地接受体育的指导,发挥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3.3 特殊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和操作化发展

为使得特殊体育教育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注重特殊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和操作化。在宏观方面,国家针对促进身体残障学生体育运动的保障出台各项政策,加强政策的约束力和支持力,增加对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的投入;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高校的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不仅要依靠高校的有限资源,还要积极利用社会的资源,取得广泛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在微观方面,高校加强特殊体育教育师资的培训、特殊体育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建设,完善特殊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促使特殊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和操作化发展。

总之,高校中的特殊体育教育在特殊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我们既要正确看待和分析当今特殊体育教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也要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特殊体育教育的目标。

[1]叶小璧.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2).

[3]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7(1).

G807.7

A

2095-2813(2012)12(b)-0079-02

朱君(1978,9—),硕士,体育学专业,燕山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回头潮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