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思考

2012-08-15 00:52杨江明柯育平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体校后备排球

杨江明,柯育平

(黄石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思考

杨江明,柯育平

(黄石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3)

1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竟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体制和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竞技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竞技后备人才的竞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排球界在学习、借鉴原苏联、日本等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运动员的特点,探索自身的发展模式,经过几代排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排球运动既形成了快速多变的战术风格,又创造了“盖帽栏网”和“平拉开”等多项技战术,还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与此同时,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三级人才训练网”,这是一种颇象“金字塔”式的训练结构,处于塔尖的是国家队、各省(市、区)、解放军、各行业体协的优秀运动队以及高水平俱乐部队,是我国竞技运动的一线队伍。处于塔的中间层是省(市、区)体育运动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竞技体育学校和重点业余体校,是我国竞技运动的二线队伍。而处于塔基的是一般业余体校、各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是我国竞技运动的三线队伍,并且至1978年时,中国青少年业余体校中排球项目在校人数已达21945人。充足的后备人才为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内中国排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攀登世界排坛高峰和男排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充分表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但从近年来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整体状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尚有30多支甲、乙级排球队,运动员人数达2000多名。而目前在高水平后备人才中,全国只有十几个省市设排球专业队(包括俱乐部队),男女成年队、青年队的总规模为400余人和300余人,其后备人才主要来自体校。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一线专业球员的人数呈较大幅度的减少。正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在观看2010 ~ 2011赛季中国排球联赛时所说:“现在我国排球运动员是量少质低,国家排球队选拔优秀运动员的范围随之缩小。”并且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匮乏的状况也已显现出来,现阶段体校排球队、青少年排球培训基地在训青少年运动员各有4000余人和600余人,与1978年时的21945人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独生子女增多,家长都怕孩子受苦受累,各校在“升学率”指挥棒的驱使下,都把智育视为至高无上,因而目前各基层学校的课余训练都呈日益萎缩状态。据调查,很多市、区、县中学比赛由于无队报名而不能组织排球比赛。这样处于塔基的中小学排球队的萎缩,处于塔中间层的二线排球运动员的锐减,必然会使处于塔尖的国家排球队出现“断层”危机,进而导致整体竞技水平下降。

2 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必要性

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多项优势竞技项目,纵观这些优势竞技项目的成功之道,无不是既重视一线队伍的科学训练,又注重后备人才的有序衔接,从而保持一线队员的合理流动,一旦后备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即使是优势竞技项目也会随之出现滑波,如中国女排曾获得“五连冠”的殊荣,女子排球也跨入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行列,并且2004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季军,但在2011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仅名列第10,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匮乏有着直接关系。反观在本次世锦赛中取得较大突破的日本女排,其优异表现证明广泛开展的草根排球。因此,重视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使本方更好地完成各级运动队间有序的衔接,进而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本方领先位置。同时,世界体育强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使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从而孕育优秀的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这对于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再度崛起和稳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 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可行性

3.1 金字塔式高水平竞技人才来源模式适宜于排球

高水平竞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运动项目在该方面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从目前高水平竞技人才来源模式来看,可以分为金字塔式、塔楼式和迁移式(移植式)。其中,我国传统的“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塔式的高水平竞技人才来源模式……我国大多数竞技项目的高水平人才都来自于这种金字塔式的“三级训练网”,如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柔道、足球、篮球、排球、棋类等很多项目。该模式成功地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为中国女排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中国男排取得较好比赛成绩创造了条件,充分表现出这种训练体制在一定时期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虽受机构改革的影响,这一训练体制有所削弱,但目前仍然在我国训练体制中占导地位。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实行的也是“金字塔”制。因此,金字塔式更适宜于排球,而在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无疑是扩大排球后备人才金字塔的塔基,使处于金字塔中间层的各类体校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年龄小、身材高、素质好,具有排球天赋的优秀运动员,这与排球运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发展需求是吻合的。

3.2 中小学生的排球兴趣

在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既能传播排球知识、技术和竞赛,又能增强人们对排球的了解、兴趣和参与意识。在世界上开展排球运动颇具特色的意大利和巴西,大众媒介的介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意大利,每周进行两场排球比赛的全国电视现场直播,地方电视台有时也进行转播。巴西每年国内排球的电视转播就有50 ~ 60场,这是排球运动在巴西流行的标志性特征。近年来,我国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刊等新闻媒体,加大了对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不仅增加了国际排球赛事的直播,而且国内排球联赛的直播也在增多,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连续播放了多集由排球名将汪嘉伟传授排球技术的节目;另一方面中国女排2004年奥运会夺得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第3名,精彩的比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也不乏中小学生。加之排球运动本身的魅力,如默契的快攻配合、凌空的大力扣杀、漂亮的鱼跃救球等。上述各方面的因素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吸引中小学生对排球的关注,激发他们对排球的兴趣,使他们心驰神往,跃跃欲试。很多排球运动员就是在读中小学时,观看了老女排运动员的比赛后,对排球产生了兴趣,从而选择了排球。

3.3 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

课余运动训练既是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整个运动训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各中小学是培养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和摇篮。20世纪50年代上海“时代中学”曾以输送排球运动员而闻名全国,在1960年莫斯科世界锦标赛时,我国男排的主力队员中祝嘉铭、李宗饬、张祖恩都来自上海时代中学,被国外的宣传媒体传为佳话。再从老女排的成长统计表中也可看出,大部分队员都是9 ~ 14岁的中、小学期间进行启蒙训练,然后通过各级体校打好基础后,再进入各省、市队,最后挑选进入国家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优秀的排球运动员都是从中小学排球训练中起步的。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不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而且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工作早已展开,小学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越来越多,中学体育教师中有的甚至具有研究生学历,他们中间有的体育教师即使不是学习排球专业的,但在开设的术科课中也系统地学习过排球,具备一定的排球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胜任中小学排球队的初级训练工作,这就为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提供了师资保障。

3.4 中小学排球器材与设备

袁伟民同志在执教中国女排期间,就曾在竹子搭建的简陋场馆里进行过训练。海南的渔民生产之余,在椰树林里以鱼网作为排球网,以椰树作为网柱,随即就进行比赛。因而,基层排球训练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陋就简,场地平整,没有安全隐患即可,如果对场地要求过高,排球训练往往就无法进行。当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许多中小学修建了塑胶运动场或体育馆,如能在体育馆或塑胶的室外场地上进行训练更为理想。但即使在一块空地上也可以进行准备姿势与移动、垫球、传球和打垫的训练,拉上球网就可以进行发球、扣球、拦网的训练和比赛。同时排球场的面积和造价远远小于篮球场和足球场,没有排球场的中小学校园内,找到一块适宜于修建排球场的空地并非难事,并且小排球的比赛场地面积更小。此外,排球是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各中小学都有一定数量的排球,且排球的价格也低于篮球和足球,小排球的价格更低。排球网柱的价格也低于篮球架和足球门,经费较紧张的中小学,网柱还可以用较粗的铁管代替。当然,体育教师也要争取校领导对学生排球训练的支持,适当增加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训练的条件,这些都有助于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

4 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预期目标

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小学开展阳光排球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那么,当这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后,将会先后达到以下3个目标:

第一,许多有排球兴趣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排球训练中来,各地中小学排球队随之增多,排球运动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得以加强。

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队掌握一定的排球知识和技战术后,校际间就会进行相互交流和比赛,进而促成由当地教育局或体育局牵头,使一些市、区、县中断多年的中小学生排球比赛顺利地开展起来。有比赛,就会有学生、教师、校领导和家长观看助威,也会使更多的中小学生对排球产生兴趣,从而在当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排球氛围,并使更多的中小学为争取进入排球传统项目学校而努力。

第三,通过比赛,各队运动员的排球技术和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当地一般业余体校的排球教练员可以直接从参赛的各队中挑选运动员,使中小学运动队与一般业余体校更好地衔接起来,进而扩大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队伍,为高一级训练单位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

[ 1 ] 刘青. 运动训练管理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204,108,109,110.

[ 2 ] 潘迎旭. 中国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5.

[ 3 ] 朱舰. 世界排球市场化[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35,135,101,142,167,134.

[ 4 ] 王丽萍. 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 J ].体育学刊,2010,17(12):78-81.

[ 5 ] 薛原.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84-87.

[ 6 ] 蔡美燕. 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70-74.

[ 7 ] 于文谦. 竞技体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4.

[ 8 ] 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0.

G807

A

1674-151X(2012)03-12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62

投稿日期:2012-01-19

杨江明(1963 ~),副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校后备排球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