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2-08-15 00:43刘丹丹陈增良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检验

刘丹丹,仇 容,沈 健,陈 健,陈增良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63)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刘丹丹,仇 容,沈 健,陈 健,陈增良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63)

病理检验技术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更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为适应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开设了病理检验技术辅修方向,不仅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宗旨,选择该辅修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防疫机构、生物研发公司及其它医学科研单位从事病理检验工作。为此,将病理学与病理学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病理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上对病理检验技术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具备熟练的病理检验技术操作技能,为从事病理检验和病理实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以往院校多将这两门课进行简单叠加教学,内容繁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同时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应用性、探索性的实验极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些现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1 课程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多维性

根据病理检验技术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定医学理论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保证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

1.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引入PBL教学。为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突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一种相对简化的PBL(Probg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2]结合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3]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各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前设计→典型病例→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的授课步骤,强化病例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中按教科书内容的讲解方式。以典型病例点出主题,尤其强调学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患者各项检验指标的变化,以及出现变化的原因,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已收集相关病案50余例并编辑成册,内容涉及病理学课程学习的各个章节,供学生提高学习。

采用课堂讲授式教学、实地授课、案例分析、网络教学、研讨式教学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建立虚拟实验仿真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在实验室使用录像和单机版虚拟实验软件进行课前虚拟实验预习,了解实验流程。虚拟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实验质量。也更加了解了病理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了责任心。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病理学课程网站,网站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在网站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料(包括课件、录像、图片库、习题库、专业网站等),并开展网上答疑,网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在线测试等。网络资源丰富,构架合理,利用率高,网络硬件环境较好。

1.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关键。本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如下:①基础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以病理学验证性实验为主。我们联系多家教学医院,自己制作了一批病变典型的大体标本,在现有病理切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外检常见的各系统病变切片50余种,数码图片近千张,供学生学习使用,明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实验效率。②综合实验在短学期开设。通过使用药物等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进而观察脏器的病理变化,可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数据的正确获取和处理以及做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③病理技术的学习主要侧重病理学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教研室已具有全套的病理技术设备和空间,有标本取材室、全自动脱水系统、干燥箱、石蜡包埋机、冷冻台及病理切片机,染色操作台等,学生可通过学习掌握常规病理切片制作技术、部分特殊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④认识实习。在病理学技术开课之初,组织学生到医院病理科见习,了解病理科工作的流程,认识病理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乃至疾病诊断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利用教研室病理切片诊断系统展开模拟流程和归类的虚拟教学工作。⑤实践训练。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取材、脱水、包埋及切片和染色,自行完成常规切片的制作。

1.3 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配合社会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认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病理检验技术方向学生可参加浙江省病理质控中心的资格认证和鉴定工作,成绩合格者取得上岗证书,拓展了就业渠道。同时学生也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技术技士),通过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病理学技士资格证书。

教研室拥有自建的浙江病理网(http://www.patho.com.cn/)和已经在研的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设有不断更新的病理界发展动态、学习园地、科研讲坛、远程会诊等众多栏目,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广阔范围内师生互动,是很好的学习提高空间。

2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

针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类病理检验方向对于病理学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明确病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疾病病理学的新进展、新概念和新知识,具备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职业性。教学内容分为病理学和病理学技术理论知识、校内实践(包括病理学和病理学技术)和校外实习见习(包括医院和生物技术公司见习培训)三个层次。

2.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包括病理学总论、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病理学技术。按照病理检验技术岗位工作实际定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内容根据“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并在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内容。在病理技术室实时介绍病理学技术知识,同时在授课时请医院病理技术老师全程点评指导,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2 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包括病理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病理学技术实训。病理基础实验,通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观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综合性实验,人为制造实验动物的病理模型,学生从自己动手在实验动物身上使用药物,到观察动物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到解剖动物观察相关脏器的病理变化,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医学学习的序贯性。病理学技术实训,包括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常用的一些染色技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从标本取材、组织切片乃至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系列操作过程,让他们悉心领会每一项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3 校外见习实习

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医院病理科、生物制药公司、检验单位等。校外实习突出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通过跟带教老师3-6个月的学习,学生在后期基本上可以顶岗实习,顺利完成学校到医院、公司等工作岗位的过度。

3 教学效果

校外专家评价好,有良好声誉,校内教学督导组听课评价均在90分以上。全体教师授课质量高,受到学生好评。实践教学设计合理,效果好。在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考核中,病理教研室的每位老师均获得较好的评价,平均分数均明显高于学校老师的平均分。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在学习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就业前的强化实训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条件,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上有了新的认识,为毕业后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能到对口单位就业,基本上做到学有所用;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良好,许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同时在校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的相关技能培训,基本都可以获得技术职业证书,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比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具有更为全面的职业技能。

[1]方 萍.谈高职生病理检验技术的教学方法[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83 -184.

[2]宋晓环.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9 -10.

[3]金 莉,王国忠,林 岩,等.PBL与L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1600-160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Course fo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a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LIU Dan-dan,QIU Rong,SHEN Jian,CHEN Jian,CHEN Zeng-liang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63,China)

The course of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s not only greatly practice-based but also highly occupation-oriented.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vocational competence and practical skills,we have carried out course teaching design,mad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made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practicability,openness and occupation.Preliminary effects have been achieved.

path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teaching model;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G642.423

A

1006-2769(2012)01-0091-03

2011-10-11

201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刘丹丹(1978-),女,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肿瘤病理学与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