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贡献刍议

2012-08-15 00:45魏春英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主主义三湾井冈山

魏春英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三湾改编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三湾改编前部队中的士兵状况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惊。但是,当时的中国革命几乎都是沿袭十月革命的模式,以夺取中心城市和当地城镇为目标。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秋收起义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失利,会攻长沙的原定计划流产,进攻长沙的各路部队都受到了很大损失,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了2000人左右。一种失败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部队。

赖毅在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时说:“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今冬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 ’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1]P176

由于暴动时,只是各路部队相约进攻长沙,来不及对部队进行集中整训教育,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经常发生,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官兵待遇极不平等,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

罗荣桓回忆时也谈到:“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不少是党员,但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核心,也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军事指挥员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更多实际战争的锻炼,指挥能力弱,旧的一套带兵方法,妨碍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为了扫清军队中的一切不良制度和习气,毛泽东同志果断地采取了许多革命措施。例如,士兵委员会就是这时候产生的。为了反对旧军队的一套带兵方法,这就需要进行民主改革。士兵委员会就是实现民主的一个组织形式。……因此,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彻底更有效地肃清军阀残余。有了民主,才能提高群众觉悟,才能建立巩固的集中。 ”[2]P119

因此,要不要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训,不但决定了部队将走向何种性质,也决定了部队的战斗力。只有让士兵成为部队的主人,部队才能对士兵具有凝聚力,才能把士兵群众紧紧地团结起来,部队才能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这对于人数不多但却要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要强于自己几十上百倍并且还得应付频繁战斗的弱小的工农革命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用民主主义团结广大士兵

1927年9月29日,在永新三湾村的“泰和祥”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在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和增补了前委委员后,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针对当时部队中存在的军阀主义作风严重的情况,三湾改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实行的民主主义具体表现在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后,红军连以上都设立了士兵委员会,红四军的军级士兵委员会主任是陈毅。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持红军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作群众运动;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工作。

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对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关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叙述:

“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1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1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1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1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 ”[3]P365

“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以对某个问题建议事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问题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4]P365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蔓延。

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这一新兴事物给当时的士兵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说:“我在营里担任士兵委员会主席,士兵委员会是选举产生的。按选举名额,由连里选出一些委员来,三个连的委员组成营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设立什么机关,没有专职办公,总是遇事开会研究。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5]P333

王紫峰回忆说:“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利。士兵委员会设有经济委员会或小组,管理连队的伙食,每个礼拜或每半个月,经济委员会要清算管理员的帐目,做到经济公开。 ”[6]P194

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三、民主主义的巨大作用

由于士兵委员会参与军队管理,代表士兵利益,在军中享有一定的权利,深受士兵的拥戴。在当时不少军队干部来自旧军队,打人骂人的军阀作风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士委会”挺身而出与之斗争,维护士兵们的权益,起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投诚的国民党部队和俘虏兵,影响更大。

有一件“徐彦刚受罚”的事情,在部队中影响很大。徐彦刚是1926年入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秋收起义时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担任过袁文才部的军事教官,袁文才的部队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十二团后,徐彦刚担任第三十二团特务连连长。有一天,徐彦刚和几个人在一起玩牌九赌钱,被连士兵委员会主任吴照明发现,上报到军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那里。陈毅当即差人把徐彦刚批评了一通,表扬了特务连士兵委员会。徐彦刚在陈毅的开导下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处分。结果,徐彦刚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罚站岗三天。这件事传开后,“士委会”在部队中威信大震。

红军实行的民主主义做法吸引了大批的国民党军官兵,毕占云和张威率部投奔红军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很能说明军中实行民主主义的作用。毕占云是国民党阎仲儒部的一个营长,张威是国民党朱培德部的营长。受红军的影响,他们在1928年冬天先后率部投奔井冈山红军,后来在红军队伍中锻炼成长为红军指挥员。张威于1929年1月在大余战斗中壮烈捐躯,毕占云则在解放后授予中将军衔,担任过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谭冠三回忆说:“士兵委员会,对于克服军阀主义残余,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俘虏兵,起的作用更大。他们来到红军部队后,感觉与白军中不一样,觉得很舒畅,心情愉快。同时士兵委员会也教育士兵由不自觉到自觉遵守各种纪律,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士兵委员会有一定的权力,在平时可以和政治部一起出布告,有些问题解决不了也由士兵委员会来解决。 ”[7]P499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内部以组织士兵委员会的形式实行民主主义制度是一大创举,也是红军区别于白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于健全军队民主,反对军阀残余,克服官僚主义,破除雇佣思想,密切党与士兵群众的联系,团结广大的士兵群众,起到了积极作用。红军的民主主义像一座红色的大熔炉,熔炼着每一个红军战士。毛泽东在向中央汇报时说:“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8]P65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9]P65这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论断,充分说明了三湾改编时确立的军内民主主义制度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6]星火燎原编辑部编.星火燎原丛书之——井冈山斗争专辑 [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8][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民主主义三湾井冈山
三湾那一抹红
井冈山诗五首
宣扬“三湾改编”精神
井冈山抒怀
三湾,转战千里来寻你(歌词)
论《星期评论》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轨
中共第一次军队改编
从反对派到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的发展
华侨民主主义与辛亥革命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