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关系思辨

2012-08-15 00:54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维度身体传统

姜 南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文化传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着眼于中国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关系来观察中国传统体育,是深刻认识、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的一种较好方式。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 “和谐” “中庸” 等,受中国 “和谐” 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传统体育得到了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中医,国画,建筑,戏曲等思想理论中无不显示着 “和谐”之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体育同样表现出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荣发展。

1 文化和谐观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身心的调和,对社会秩序整合的强调,对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视,使得人们一方面有可能通过各种身体活动自我娱乐,另一方面将身体活动处于中庸伦理的压抑之下。这种中庸状态,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出现灵与肉、神与形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的某种和谐状态,沿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逻辑,并发挥教化伦理的社会功能,从而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形态。

1.1 中国传统体育的精髓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体育,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影响,使其具有自身的和谐性,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身体运动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自省,实现自我教育。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武术运动强调性命双修,形神兼备,践行个体维度的和谐;强调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践行了社会维度的和谐;强调情景合一,道法自然,践行了环境维度的和谐。

1.2 中国文化之个体维度和谐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体育是个体自觉意识下的身心自我教育,一方面通过身体活动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提升人格价值。其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中国医家认为人的身体是由意、气、形三个层次的物质构成。身体之 “意、气、形”和谐统一,表达出生命的整体性。中国传统体育围绕意、气、形三个层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包括 “意与形”、“意与气”、“气与形”。其中,意与形的关系为 “意动形随”,强调意识对技术动作的控制;意与气的关系为 “以心行气”,强调沉着专注的良好心理状态;气与形的关系为 “以气运身”,强调体内能量在呼吸配合下的运动效能;意、气、形三者之间的关系乃为和谐,它的运动效果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巨大的健身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整体训练观[3]。中国古代养生术及武术理论体系中强调 “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合神,修身养性以保神,而体气和平,呼吸吐纳,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提出了通过呼吸吐纳的外修炼来促进内部精神的升华,从而实现人的整体和谐。身心整体观是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影响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体育完全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理论体系。

1.3 中国文化之社会维度和谐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 “和谐、中庸”等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 “贵和尚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体育行为,中国传统体育重视的不是比赛的结果、竞争与胜负,而是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来强化 “和谐”意识,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武术强调以武修身,以武卫国,尚武崇德,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武术习练强调个人自律、自省,以各种武德戒约来规范个人行为来维系武学道德体系,体现了习武者的社会责任和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这也反映出中国文化中人与社会和谐观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世界和平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

1.4 中国文化之环境维度和谐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体育中养生术、武术等项目无不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之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基础是 “气一元论”,天下万物皆由气而成,《黄帝内经》讲到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气血的充盈与衰落皆与大自然的变化有联系。因此身体锻炼讲究情景合一,道法自然[3]。武术运动强调 “以形喻势,以心喻境”的身心运动体验,是主动用自然界中得各种形象、功能来隐喻技术动作,发展拳法技艺行为,依然超出武术技击的本意,是崇尚生命,寻求让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一种美学追求和身心超越。中国传统体育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和谐统一,提倡身心修炼与自然地和谐统一,实现人体机能的整体优化,使习练者的身心回归自然,摒除人体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限制,使身心得到自由,保持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 在中国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之比较

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世界的产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体系。

2.1 中西体育指导思想之比较

中国传统体育是在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发展的,以 “和谐、中庸、天人合一”等观点为指导思想,以农耕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通过自身锻炼来提高自身境界,有形的身体活动来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国传统体育是内向的、封闭的、是不崇尚竞争的,其体育竞争性不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西方体育文化以整个西方文化为背景,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经历文艺复兴、产业技术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奋斗为特色的文化;西方体育文化核心内容表现出竞争、自由、平等的特性[4]。

2.2 中西体育理论基础之比较

中国传统体育以东方哲学为基础,传统哲学中的 “天人合一”、“阴阳理论”、“五行学说”、“八卦理论”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表现出整体观特征强调人自身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的统一,建立 “整体观”的锻炼理念,中国传统体育以中医为理论之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机理、病理及其防病治病的基础理论。同时也确定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医学基础。在中医 “整体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非常重视对人体总体的,全面的调节,较好地把握了人体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有机相关性。西方体育是以西医学为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西方体育采用由分到合的方式,将人体局部的练习效果综合起来以达到整体健身目的,然而西方体育的先分后合的锻炼方式易导致整体性矛盾,局部与整体的不协调。

2.3 中西体育审美观之比较

中国传统体育讲究内外合一,修身养性,注重人与自然地和谐之美,例如太极拳运动的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柔和舒缓,体现了人对自然地崇尚,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武术长拳习练讲究“动如涛,快如风,缓如鹰”。中国传统体育以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艺术的形态美、节奏美,内涵美的追求。在西方体育的审美中则侧重于写实、模仿、再现,表现出显现于外的特点,强调力量的美,速度的美,敏捷的美。中西体育审美观点的不同使得中西体育在美的追求上也有差别:中国传统体育追求抽象的、含蓄的、和谐的、内在的美,是写意之美。而西方体育追求人体外在的健美、形体的美、动作的美,是写实之美。

2.4 中西体育身体锻炼方式之比较

西方体育是重身的锻炼,是以身体的发展作为体育锻炼的目标和功能,是通过身体运动来获得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增强,来展现锻炼者的外在之美。中国传统体育主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以阴阳理论为健身的理论基础,因此十分重视人体的整体协调的发展,强调身心共炼。即 “以心为本,以身为标,在心的统摄下,通过身体的整体锻炼,达到身心并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内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修养,把人的身体则视作是寓精神之舍。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主张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有形的身体活动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5]。西方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的锻炼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体育以身为本,重形,重力轻神,重身体的物质结构,对心的锻炼不够。中国传统体育以心为本,重神,轻力重神,重身体的精神状态,对身锻炼不够。

3 小结

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全面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谐观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个体维度强调 “内外兼修”、社会维度强调 “贵中尚和”、环境维度强调“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和谐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表现出有别于西方体育的体育形态,内容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作用之独特,是其他古代文明中罕见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这个古老的民族不断地注入青春的活力。

[1]蔡艺.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和谐意蕴 [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1):81~83

[2]试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谐”观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8~20

[3]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1~3

[4]从文化学视角探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选择 [J].前沿,2010,(18):168~170

[5]论中西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19~21

猜你喜欢
维度身体传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