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2-08-15 00:42刘果果
种业导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立枯病秧田菌丝

刘果果

(正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河南 正阳 463600)

水稻烂秧多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梁性烂秧,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播种后种子未发芽而腐烂,或幼芽陷入秧泥层中腐烂而死。漂秧是指出芽后长久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倾倒,最后腐烂而死。烂种和漂秧一般是由种子质量差,催芽过程中受热、受寒,或秧田整地播种质量差、蓄水过深缺氧窒息等原因造成。黑根是中毒的结果,秧田施用未腐熟的绿肥,大量施用农家肥或硫铵,蓄水过深,均会导致土壤中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铁等,使稻根变黑腐烂。侵染性病害造成的烂秧由真菌侵入秧苗造成,包括绵腐病、立枯病等。现针对造成烂秧的侵染性病害绵腐病和立枯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 症状

1.1 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较为复杂,常因发病早晚、环境条件和病原菌种类不同而异,湿润秧田和旱育秧田较多见。病秧出土前芽或根变褐,芽扭曲、腐烂而死,常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称为死芽。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有褐斑,根也渐变黄褐色,茎基叶常生有霉层,称为针腐。黄枯多从一叶一心开始到3~4叶期发生,从下叶开始发黄,并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卷曲,残留少许青色。初期茎基不腐烂,根变暗,根毛稀少,可连根拔起,以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心叶易被拔断。此病在畦面中间常成簇成片发生。青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病秧先不吐水,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柳叶状,略呈青灰色,常成簇成片发生。

1.2 水稻绵腐病

播种后5~6d即可发生,初期从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先出现少量乳白色的胶状物,逐渐向四周放射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后常因氧化铁沉淀,藻类、泥土粘附而呈铁锈色。病害开始时为零星发生,持续低温复水,可迅速蔓延至全田,秧苗成块成片枯死。

2 病原

2.1 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常由半知菌中的镰刀菌或立枯丝核菌引起。病苗基部产生白粉或粉红色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菌丝。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透明,有多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椭圆或孵圆形。立枯丝核菌只产生菌丝和菌核,菌核形状不规则,直径1~3mm,褐色。

2.2 水稻绵腐病

绵腐病主要由绵霉属的真菌引起,菌丝发达而有分枝,孢子囊可生成游动孢子,呈肾状并具有两根鞭毛。有性世代可形成卵孢子,球形、厚膜,抗逆力强,经休眠后萌发。有时水霉菌或腐霉菌也导致秧苗腐烂。

3 侵染特点

致使烂秧的病原真菌均属于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绵霉菌、腐霉菌还普遍存在于污水中,它们一般不易侵染壮幼苗,仅当秧苗生机衰弱时才造成危害。腐霉菌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丝核菌是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因此,当大气异常和管理不当,造成秧苗细弱、抗性降低之后,上述各种寄生菌就得以乘虚而入,侵害秧苗造成病害。

4 影响因素

4.1 气候条件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引起烂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尤以低温影响最大。水稻是喜温作物,发芽最低温度为10~13℃。三叶期前后的秧苗,如遇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时,则生长受阻碍,抗病性显著削弱。而立枯病菌生育的最低温度是6~8℃,其他几种病菌在10℃以下也能进行侵梁,上述病菌都比秧苗生育的最低温度低,所以,秧苗期气温愈低,低温持续时间愈长,秧苗受害愈大,烂秧愈重。

4.2 秧苗的抗寒性

秧苗的抗寒性与品种类型、种子质量、幼苗生长状况及生育期等都有关系。一般粳稻比籼稻耐寒。稻种质量好、生活力强、出芽率高、芽健壮,则对低温及其他不良环境的耐力都相应增强,烂秧就少。秧苗三叶期由于种子内养分已耗尽,而幼芽根很细弱,抗逆能力差,是烂秧的危险期。

4.3 育秧方式和秧田环境

立枯丝核菌以土壤含水量为50%~100%时生长最好,所以湿润田有利于丝核菌立枯病的发生,旱秧或秧盘育秧田则极少发病。而镰刀菌以土壤含水量10%~25%生育最好,所以秧盘育秧田、湿润秧田、旱秧田易受镰刀菌立枯病的危害。

4.4 秧田施肥和灌溉

秧田施用速效肥过多致叶片黑绿,碳氮比低,则抗寒性差,如遇低温易诱发烂秧。秧田灌水技术与烂秧关系也密切,适当控制水量,即使在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也能减轻或避免烂秧发生。当寒流来临气温下降时,如未能及时灌水保温,或阴雨天深灌过久都易烂秧。

5 防治措施

5.1 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苗质量

应因地制宜地采用薄膜覆盖育秧和温室蒸气育秧。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田块,最好是经过冬翻晒垡的冬闲地。整地力求精细、平整,要达到面平、沟深、排灌方便、通气好。注意秧田清洁,捞去根茬杂草,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如用绿肥作底肥则须在20d前翻沤,并避免用污水灌溉秧田。

5.2 精选谷种,提高催芽和播种技术

在浸种前要认真做好晒种工作,以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晒种后应进行选种,可用风选、泥水选(盐水、石灰水也可),种子应浸种消毒(用1%石灰水、强氯精、多菌灵等),然后再催芽。露白后或播种前用旱育保姆拌种再进行播种。浸种催芽温度基本稳定在10℃以上,催芽要掌握好温度和水分,温度不要过高,以防烧芽,也不要低温催芽,要求做到高温(36~38℃)露白,掌握适温(28~30℃)催芽,降温至20℃左右薄摊炼好芽的方法,把芽头催得齐、匀、短、壮。芽催好后,摊开晾24h,增强抗寒能力。

5.3 适期播种,加强苗期管理

早春寒流频繁,气候多变,一般气温稳定在10℃时播种,但水直播应在气温稳定在12℃时为宜。要抢寒流的“冷尾暖头”播种,力争播种后有4~5个晴天,气温在15℃以上,有利于芽谷扎根见青。在秧盘育秧的塑料薄棚内,早春由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幼芽易受冻而降低生活力,以至诱发病害,要注意防冻保暖。秧苗2~3叶期,白天中午苗棚内温度过高易造成“烧苗”,所以要注意通风,保持棚内温度在20~25℃,不超过28℃。

5.4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水分调节要注意防寒供氧,做到既能控水通气促根,又能灌水保暖护苗。一般播种以后现青之前以供氧为主,保持秧田湿润,促使幼苗扎根;2~3叶期以保温防冻为主,浅水勤灌,防止死苗;三叶期后,仍需注意灌水保暖防寒,一般保持3~4cm水育苗。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灌水采用日排夜灌、晴排雨灌、暖排冷灌、大风少灌,当气温高时,改为日灌夜排,严防深灌久淹。

发生青枯、黄枯的秧田应立即灌“跑马水”,每天沟灌一次,每次灌水上畦面后立即排出,以调节供氧和减少地上部蒸腾过大的矛盾。小苗带土秧田或旱秧田应提倡湿育,采取沟灌与灌“跑马水”或人工浇水相结合,保持秧田通气、湿润,防止失水死苗。

5.5 药剂防治,确保秧苗质量

播种前可用敌克松1000倍液对苗床消毒,每1m2喷洒2.5kg于床面。幼苗期使用敌克松对立枯病防治效果显著,在一叶一心期,每1m2浇洒70%敌克松1000倍液2~3kg,对三叶期前后的青枯、黄枯病预防效果很好,在发病初期施药可抑制病情发展,且有明显壮秧作用。

发生黑根为主的秧田,应在未腐烂前浅水勤灌,冲淡毒物或排水晒田,施石灰或草本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并施一次稀薄的人粪尿以保持田面湿润,这样可促使秧苗恢复生长。

对由绵腐病菌引起的烂秧,应及时用5000倍敌克松液,或用0.2%硫酸铜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应保持薄水层,或在进水口处用纱布袋装入硫酸铜100~200g,随水流灌入秧田。如绵腐病严重,则秧田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

播种后11~15d施药对防治立枯病非常重要,每1m2秧床用70%敌克松1.5g对成600倍液喷雾,每3~5d喷一次,连续2~3次,即可有效控制病害。

[1] 宋国红,宋桂娇,何力华,等.水稻本田病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29-130.

[2] 王旭升,汤光仁,黄丽梅.加快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度的几点经验[J].种业导刊,2011(04):25-26.

[3] 王忠红.新美洲星对水稻烂秧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52.

[4] 花秀霞.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04):19-20.

[5] 李存芝.水稻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167.

猜你喜欢
立枯病秧田菌丝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感怀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