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治疗食管乳头状瘤25例临床分析

2012-08-15 00:42陆兆炯刘福建杨军雄关航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乳头状螺杆菌呼气

陆兆炯 刘福建 杨军雄 关航

食管乳头状瘤(EP)属于消化科少见病,相关报道不多,为更好了解该病,对我院胃镜室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检出的EP病例25例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8例,女17例,男女比例=0.47,年龄18~72岁,平均46.6岁,伴食管病变15例,其中食道炎10例,食道裂孔疝3例,Barrett食管 2例。伴邻近器官病变: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胃炎19例。患者主要以嗳气、返酸、上腹部灼热、上腹胀痛等症状就诊,无吞咽困难症状。

1.2 内镜所见 胃镜下表现为有蒂或无蒂的小息肉样隆起,或呈直立的乳头状病变,表面呈分叶状或桑葚状,部分分叶呈绒毛状,也可较平滑,色泽浅红色或灰白色,病变直径在0.2~0.8 cm之间,若呈绒毛状,内镜可窥见其血管供血情况。

1.3 分布情况 位于食管上段1例(4.0%),食管中段9例(36.0%),食管下段15例(60.0%)。25例中2例为多发,均为2枚,1例比邻生长,1例对称生长,其余为单发。

1.4 幽门螺杆菌检测 25例中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6例,其余阴性,阳性者6例中,伴十二指肠溃疡4例,伴胃溃疡1例,伴胃炎1例,伴食管病变者均为阴性。

1.5 治疗方法 做好内镜术前准备后,25例均在胃镜下进行摘除,其中2例直径小于0.3 cm者直接用内镜活体取样钳进行钳除,余23例先在病灶基底用浓盐水作黏膜下注射,抬举征均阳性,按EMR技术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所有病例均能收集病理标本。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均转为阴性。

2 结果

25例均一次性摘除病灶,活检钳钳除者2例者术中有少量渗血,未经特殊处理,出血自止,23例行高频电凝电切后创面苍白无出血,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禁食24 h,并给予抑酸、抗胃酸反流治疗,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按根除幽门螺杆菌标准治疗。25例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均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其中有1例伴轻度异型增生,所有病例均未见有挖空细胞。

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2年,活检钳除2例中有1例半年复查胃镜在原来部位再次长出同样的病灶,经高频电凝切除后半年复查无复发,其余24例无复发,25例均未发生恶变。

3 讨论

EP为少见病,其发病率多数报道为0.01%~0.43%[1]。但各研究报道差别仍较大,考虑跟内镜操作者的细心程度有较大关系,本组检出率为0.078%。男女均可发病,本组女性发病多于男性。EP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过去多数专家也认为EP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或腺棘细胞癌[2],国内曾有关于EP癌变的报道[3]。但是近年研究认为[4]EP为上皮性良性肿瘤,病理学显示上皮角化不全、角化过度及食管黏膜的增生性改变。因其常合并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空疝及 Barrett食管等食管病变,本组占60.0%(15/25),故推测慢性刺激可能与本病有关;也有认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是其病因之一。E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以中青年居多,占72.0%(18/25),胃镜检查表现为有蒂或无蒂的小息肉样隆起,或呈直立的乳头状病变,表面呈分叶状或桑葚状,部分分叶呈绒毛状,也可较平滑,色泽浅红色或灰白色。E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多为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及消化不良就诊,或做体检胃镜检查时发现。EP确诊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6例,占24.0%(6/25),EP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尚需要收集更多的病例作依据。虽然多数认为EP为良性病变,但由于有EP有癌变报道,因此发现后仍建议对病灶进行摘除。摘除方法主要根据病灶大小进行,但要求病灶完整摘除,否则残留组织会再次长出病灶。

[1]MOSCA S,MANES G,MONACOR,et al.Squamous papilloma of the esophagus long term follow up.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8):857-861.

[2]周稻寂,能弦,王海波,等.食道上皮乳头状瘤2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国内镜杂志,2003,9(5):15-16.

[3]何明,白世祥,张明道,等.食管乳头状瘤癌变1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5):302.

[4]龚均,董蕾,王进海.实用胃镜学.2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1:39.

猜你喜欢
乳头状螺杆菌呼气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