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疗效观察

2012-08-15 00:42杨金华王萍金仲品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腰痛椎间盘腰椎间盘

杨金华 王萍 金仲品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asi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i,PLID),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受外力等因素作用而凸起或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的缺损处膨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痛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1,2],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工作效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64例PLID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标准 全部研究患者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的门诊资料。①入选条件:a.发病前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慢性腰痛或受寒湿史;b.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当咳嗽、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c.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d.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排除条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肿瘤、结核引起的黄韧带肥厚、骨性椎管狭窄、神经根广泛粘连等严重的合并症。

1.2 一般资料 完整的64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7~65岁,中位数42岁;病程3 d~7a,平均(2.5±1.4)a。治疗时间:7~18 d,平均(10.2±2.4)d。腰痛64例,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单侧下肢放射痛39例,双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11例,腰部活动受限56例,脊椎侧弯26例,跛行21例,仰卧挺腹试验阳性2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例,加强试验阳性25例,咳嗽、深呼吸时腰痛加重56例。

1.3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示,腰椎间隙变窄18例,腰椎侧弯28例,椎体骨质增生、唇样变、椎间隙不等宽22例,生理曲度消失者36例。CT或MRI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其中L5~S1突出 30 例,L3~4突出 7 例,L3~4、L4~5 突出 4 例,L4~5、L5~ S1突出 16 例,L3~4、L4~5、L5~ S1突出 7 例。

1.4 治疗方法

1.4.1 针灸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穴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五处、曲差、眉冲、攒竹、晴明交替取之),肾俞、大肠俞、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及下肢腧穴(足三里),配穴:肾气虚弱者加肾俞、命门;湿热蕴滞者加阴陵泉;瘀血阻络者加膈俞;疼痛剧烈者加后溪、悬钟。采用上海6805-2电针治疗仪,设置密波,刺激量为中等,电针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最长治3个疗程。

1.4.2 推拿手法 由于针灸只能控制腰痛,不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所以要用推拿手法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我们的做法是按序做好以下操作:①拉开椎间隙法:先在患者胸部、大腿部各垫枕头2个,使腹部悬空;再嘱咐患者双手拉住床头架,助手用双手将患者双踝关节紧紧抓住,然后双脚踩在治疗床的横挡上,将患者双腿往上提起抖3下,然后慢慢放下并慢慢向后拉,持续用力牵引3min,同时术者站到患侧,用双手叠掌对准患部用力向健侧按压,或向下按压3~5次。②腰椎过伸加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一手掌抵住突出椎间盘,另一手用前臂合抱患者双膝,用力向病侧上方提,使腰椎过伸,患者腹部离床10~15 cm,在腰椎过伸的同时,术者手掌用力向下加压,共作2~3次,即可纠正腰椎生理弧度和侧弯畸形。③腰椎摇扳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一小枕,双上肢自然放在床边,双下肢自然伸直分开。术者站在治疗床侧边,一手按压患椎棘突部,另一手的前臂托住患者双膝上部,并适度托起,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摇动腰椎,使其偏歪椎体进一步调复,使受压神经根与髓核分离。④脊柱侧扳法:患者仰卧位,助手固定患者肩部,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膝作脊柱侧扳,使腰部作旋转、前屈、侧弯的复杂运动,使椎板发生位移,关节囊牵伸,神经根所属区域容积相对增加,可以缓解神经根粘连,缓解局部压迫,减轻疼痛。每日全息针灸后,进行手法治疗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最长治3个疗程。

1.4.3 康复训练 采用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 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椎疾病的康复方法[3]。椎间盘后方移位时,伸展使疼痛向心化或减轻,用伸展原则,椎间盘前方移位时,屈曲使疼痛向心化或减轻,用屈曲原则。连续10 d为1个疗程,最长治3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部稍感不适,可恢复原工作。③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需做一些辅助治疗,生活自理,可做轻工作。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不能参加工作。

2 结果

本组64例,门诊平均治疗15次,随访6个月。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痊愈31例(48.44%),显效15例(23.44%),好转 17例(26.56%),无效 1例(1.56%),总有效率98.4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因肝肾亏虚,复感寒湿或跌仆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病因多为外伤或正气亏虚、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所致[3]。本病患者常伴有患侧腰部及下肢发凉怕冷,腰腿部疼痛区域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线路相吻合,其病机为督脉受损,阳气受阻有关。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穴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五处、曲差、眉冲、攒竹、晴明交替取之),肾俞、大肠俞、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及下肢腧穴(足三里),可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尤其在消除神经根水肿方面有效。从而减轻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本病的发生是患者由于髓核突出和压迫神经根,髓核流出的糖蛋白和蛋白质及组织胺对无神经束膜化学屏障的神经根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影响了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故引起剧烈神经痛。针灸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补益肝肾,消除组织间隙的水肿,加速组织代谢,松解周围组织的粘连,使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得以消除,从而达到临床治愈。

推拿手法根据解剖学原理通过脊柱推拿手法促使髓核回纳,改变髓核与硬脊膜和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解除肌肉痉挛、矫正腰椎侧凸、棘突的偏歪和小关节的错位紊乱等,同时可解除关节滑膜嵌顿,松解神经根的粘连,促使局限性小肿块和无菌性炎症的消退[4],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另外,通过推拿病变局部可使其起到活血化瘀、舒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按法及腰部斜扳法、后伸扳法等手法可纠正脊柱的旋转和小关节紊乱,减轻椎间孔的后关节压力,并能松弛或增宽椎间隙,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机械压迫,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采用Mckenzie脊柱力学法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逐渐恢复腰背肌、后纵韧带及骶棘肌的肌力和韧性,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和调整腰椎生物力学平衡,最终达到局部气血循环,恢复神经、肌肉的功能治疗效果。

通过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PLID 64例取得满意的结果:本组64例,门诊平均治疗15次,随访6个月。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痊愈 31例(48.44%),显效 15例(23.44%),好转17例(26.56%),无效 1例(1.56%),总有效率98.44%。与李昌雄报道相似[5]。

[1]曹荣.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分析.首都医药,2011,12(24):39-40.

[2]刘兆强,霍龙,孙博,等.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61.

[3]Zhou Y.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in treatment oflumbarintervertebral discprotrusionwith diskoscope.Zhongguo Gu Shang,2011,24(10):799-801.

[4]卢惠芳.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6-57.

[5]李昌雄.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1例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2):178-179.

猜你喜欢
腰痛椎间盘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椎间盘退变及其血管化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