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伊犁和谐发展

2012-08-15 00:50赵惠玲邓山催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问政民意网民

赵惠玲 邓山催 仵 静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伊犁州政府信息办新疆伊宁市835000)

加强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伊犁和谐发展

赵惠玲 邓山催 仵 静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伊犁州政府信息办新疆伊宁市835000)

网络问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已逐渐成为广大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不仅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更是改进作风,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如何把自由、开放、虚拟的网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现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项亟待破解的重要而紧迫的时代命题。

网络问政社会管理促进伊犁和谐发展

网络问政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参政议政形式,它不仅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官员们的认可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当今,网络问政,已不仅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更是政府改进作风、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的迫切需要。如何把自由、开放、虚拟的网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创新的搭建起一个“办实事、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管理平台,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而紧迫又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近几年,虽说伊犁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但伊犁州直(包括各县市)党政机关的“网络问政”工作已通过“州长信箱”、“市长信箱”、“县长信箱”、“网民留言”等形式逐步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网络问政必须转变传统思想理念,坚持现实与虚拟并重原则

在网民通过网络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政治参与意识空前高涨的今天。虚拟的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现实社会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问政也是如此,网络时代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重树网络问政的新理念。首先,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其中。因为网络问政从某种意义来讲,他直接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态度和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如今我们生活在网络依附的时代,党政领导不仅要积极顺应网络时代潮流,而且还要更多更优地利用网络去体察民情、汇聚民智。通过网络传递的形式,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实现。在这一点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为各级政府官员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譬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温家宝总理每年“两会”前走进中国政府网、新华网;2011年3月2日张春贤书记实名开通了自己的微博,短短十几天就吸引“粉丝”达50万之多。从而不难看出,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新方式,在今天深受广大网民的欢迎。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央、自治区等各级领导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去年张春贤书记在网民意见、建议和诉求的相关处理回复工作会上向各级党政领导提出了:一要从民主优先的高度切实回应好网民的留言;二要从转变作风的高度抓好问题的解决;三要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四要积极探索,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要尽快学会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尽快通过“网来网去”以适应网络问政并建立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利用本地政府网站汇聚民智、收集民意,有序实现社会民众的诉求并把各项民生举措落到实处。能不能获得真实、高效的社情民意,能不能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网络民意,并与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官员能不能打赢信息战,更是直接考验着党与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党政领导不可小视互联网的网络问政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事实上,做好网络问政、引导虚拟社会有序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因为,网络问政有利于彰显为民服务的理念。网络问政与传统社会管理,从本质上讲都是做群众工作;从任务上讲都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从目标上讲都是增进团结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正确认识网络。学会与网络打交道,切实把网络问政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网络当作畅通民意、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维护民生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创新的平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同时,要以开放和民主的态度,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尤其是在各类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的矛盾凸显期,梳理和总结政府改进公共管理的经验。把对待虚拟网民的态度和对待现实民众的态度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加强政策制定,把握工作规律,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抓好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从而全面提高本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本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网络问政必须敢于担当,实现党政决策与网络民意良性互动

胡锦涛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目前,我国已拥有5.13亿的网民。他们通过网络微博客、留言板、网贴吧等,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舆论场”而外的,依托互联网的“民间网络舆论场”。对此,由于一些单位和部门认识上存在的偏颇,在应对网络民意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政府相关部门对现实与网络民意和诉求,存在着或置之不理、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或将其视为麻烦源,采取管控、屏蔽、封堵的消极方式,或敷衍塞责、文过饰非,落实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等现象。回顾近年来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事件。譬如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贵州的瓮安事件、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北京郭美美等事件,都是借助网络传播、发酵,乃至聚焦、放大,引发围观过激的反应,使这些事件从地区性、行业性问题迅速演变成全国性、全局性问题,从而造成了广泛的社会不良影响,教训极其深刻。反观重庆出租车事件、厦门PX事件、上海地铁追尾等事故,政府一开始就倾听民声,畅通民意,接受公众的监督,并积极调整决策和部署,加强舆论导向。最终使其潜在的矛盾、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很好地处理化解。

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能否把网络作为与公众交流沟通的一个互动平台,对网络舆论的质疑抱以闻之则喜的态度,怀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敢于担当的魄力,勇于查找自身的失误和不足,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并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顺畅沟通、良性互动的局面有着决定性意义。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也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更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可以这样说,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今天我们如果不重视网络建设、不学会利用网络的领导,就不能算是一个新时代的好领导。所以,网络问政就是要看我们的各级领导能不能会不会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并与之产生良性互动。这也是考验党和政府的执政态度的关键所在。

三、网络问政必须健全工作机构,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近年来,伊犁州直各县市纷纷搭建起网络问政的平台。如伊犁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有“州长信箱”、伊宁市政府开辟了“书记信箱”与“市长信箱”、新源县政府建起了“县长信箱”、伊宁县政府设有“网上调查”、察布查尔县政府开设了“民生110”等专栏。以上专栏都从不同程度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民生难题,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党和政府通过网络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但纵观伊犁州直的网络问政工作,由于受机制、人员、资金技术、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还没能建立和应用在线实时互动类栏目。在工作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我们的网络问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伊犁州直和八县两市党政部门实施网络问政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重点应从队伍管理、人才能力、网络平台、运行机制、媒体互动、制度保障等方面抓好建设。

一是健全网络问政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目前,对伊犁州直部分县市和部门尚未建立电子政务工作机构的,要积极争取在此次机构调整中,按有利工作、保障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配强配优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明确工作责任,并赋予必要的调查、协调、问责、奖惩等权力,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必要时领导同志要亲自协调处理问题,确保网络问政工作真正做到“问而有效”。

二是整合网络资源,搭建统一的区域性网络问政平台。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州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打造‘数字伊犁’”的要求。从方便网络民意表达的角度,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整合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网络资源,探索建立公开、高效的网络民意收集与处置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网民意见建议受理和反馈工作制度,使网民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建议或投诉,再传递到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解答和办理,以达到让数据多流动、让群众少跑路的效果。

三是网络问政要取信于民,建立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各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受理,规范签批、交办、查询、提醒、督办、反馈、考评等业务流程。各县市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主动批办、及时督办、亲自审核,确保交办事项得到认真办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进一步提高公众意见建议网上答复效率。

四是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机制,使其相互呼应。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应及时主动跟进,让网络事件走出虚拟,更加真实地反映民意,推进问题公开、透明、妥善解决。譬如杭州的“飙车案”、长江大学的“救人风波”、上海的“钓鱼执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正确的引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呼应,整合互动,推动着政府和管理部门不断纠正和调整着自身角色、功能。网络时代,只有各级政府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机制,才能更好的尊重和倾听民意,推动社会民生问题的圆满解决。

五是积极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等工作制度。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围绕“民生建设年”认真抓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本县市、本部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对网上涉及本县市或本部门有关信息和评论都要及时反应,按相关程序和规范由网络新闻发言人在政府网站或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予以澄清、说明真实情况或予以及时回复,有效应对处理网络舆情。通过网络发言人加强与网民沟通,满足和实现网民对于政府事务、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性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处置舆情的常态化。此外,建立健全对制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站及个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网络舆论和网络问政的良性发展。

总之,社会经济越是发展,就越是要重视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由于新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使我们快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既会影响社会发展,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网络问政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方式,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善于借助,就会在党委政府和网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否则,将严重损伤政府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唐日

文星]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3.14

D63

A

1674-6287(2012)03-0047-03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网民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