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

2012-08-15 00:50程劲松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汾河城中村污染

程劲松

(太原市社科院,山西太原 030002)

试论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

程劲松

(太原市社科院,山西太原 030002)

提高空气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太原建设现代一流宜居城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11年虽二级以上天气继续增多,但在冬季大气污染仍严重等突显问题面前,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集中供热,加大土小锅炉、工业、燃油等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奠定基础。

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宜居城市;突出问题;对策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太原市围绕如何加快建设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特别是在继续重点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过程中做出新成绩开展了系列工作,突出的是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较上年又有增加,城市基础硬件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同时显现出冬季空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等制约宜居城市建设的瓶颈性问题以及其他突出的环境生态问题。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才能真正做出针对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在建设现代化一流大都市中意义重大。纵览世界,从空气质量和生态现状看,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空气污染和评级报告规定,可吸入颗粒物最高上限不应超过每立方米20微克粒子,这些粒子多由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组成。在全世界1100多个城市中,我国31个省会城市最好的是海口,只排814位,太原靠后,排1020位,兰州最后,排1058位。全球每年有134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从转型发展看,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源型城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逐步实现以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转型,如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及纽约等地,法国巴黎、巴西库里贝巴、意大利罗马、澳大利亚悉尼等城市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宜人居城市”。因此,太原要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首先要把提高大气质量和实现良好生态环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

一、太原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提高空气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成就明显

(一)空气质量再上新台阶。2011年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到308天,比2010年增加4天,其中一级优良天气达到90天,增加27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2010年下降5.88和5.62,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52。工业粉尘下降5.85%、烟尘下降2.46%,实现省政府控制在4%的要求,减排总量和减排进度都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继续防治企业结构性排放。按照“五个一流”的工业企业环保对标目标完成了38项,其中太钢烧结机脱硫脱硝等重点工程持续发挥减排效应;彻底取缔堆存50余年、占地4个足球场大小的太化渣山,全面关停运行53年的太化合成氨公司,太化搬迁迈出实质性步伐;狮头水泥、西山水泥等一批重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在全市17个行业108家重点工业企业全方位开展了环保对标活动,实现了冶金、火电、焦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全覆盖分类处置;万元GDP能耗实现了比上年下降3.5%的目标。

二是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加速推进集中供热三年全覆盖进程,全市新增集中供热扩网面积1323万平方米,拆除分散采暖锅炉,减少燃煤,减少烟尘。对城中村实施整村搬迁和集中供热改造,拆除了城中村众多土小锅炉。在锅炉点火期间,免费发放大量点火型煤,确保全市2100台锅炉和39个城中村全部使用点火型煤。开工建设环城高压天然气管线工程,新建高压外输气管网和中压输气管网,河东地区50万户居民全部使用到了天然气,全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65%。

三是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强制报废高污染机动车2169辆,淘汰高污染公交车249辆,对黄标车实施限行,对无环保标志车辆实施禁行,环保检测车辆32.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辆,合格率达到85%。强化机动车环保检测30万辆,更新600台双燃料公交车辆,建成7个天然气加气站。

(二)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一是绿化美化指标实现新突破。由于2011年绿化投资明显加大,在“绿染龙城、花满并州”三年植绿大行动的第一年中,完成47.69万亩造林任务,义务植树共完成29.8万株。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35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01%,绿地率达到33.16%;新增绿化覆盖率1.21个百分点,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63公顷,新增绿地率1.18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09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0公顷,新增居住区绿化面积近37万平方米。专业绿化栽植乔木、灌木、绿篱、色块、地被、花卉、草坪、攀缘类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建设中,6个乡镇、15个生态村创建成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第三届公园“一园一品”活动满足了市民不同层次文化生活需求。

二是进一步深化了水环境治理。汾河景区二期南延工程顺利完工,建成了20.5公里的纵贯城市南北的生态走廊和城市景观带。完成汾河西干渠长风商务区河段截污和综合整治工作,晋阳湖水质得到改善,市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五年来首次突破50%,达到62.5%,较2010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完成了杨家堡污水处理厂等4个升级改造工程,三县一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河道水质尽快达到国家景观环境用水标准。

二、太原市空气及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对比分析

(一)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逐年突出。仍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主要因素:冬季采暖期环境污染明显加重,到2011年底,市区范围内仍然分布着分散采暖锅炉2200余台,燃煤量245万吨。这些老旧锅炉的热效率和污染处理水平低下,污染排放强度高。采暖期分散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万吨,占采暖期排放总量的21.7%,长期困扰着全市冬季大气质量的改善,明显加剧了大气环境污染。

(二)“工业围城”日益突出,重污染企业搬迁缓慢。2010年以来虽然彻底关停了太化合成氨等重大污染企业,使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是太化、焦化、煤气化、山西公路构件厂等一批重大污染企业的搬迁较慢,焦化、水泥、电力、化工等重大污染企业围城问题尚无得到有效解决,300多家重污染企业继续增大污染物排放量。

(三)机动车尾气复合型污染日趋严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011年就已经突破70万辆,并且每天继续以300至400辆的速度递增,城市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凸显,空气中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量进一步增加,加大氮氧化物的减排难度,也导致和加重了灰霾天气的形成,严重影响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四)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重。“十一五”时期,我市城市水环境达标率连续五年停滞在50%。2011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62.5%,但是市区水环境质量仍然低下。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不适应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需要。市区至今仍有20余万吨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汾河。同时,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边山支流成为“排污渠”。饮用水源地的汾河水库东、西两侧均有公路穿越,货物运输,特别是危险化学品运输对水库水质存在潜在的威胁,汾河城区段13条边山支流截污整治工程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雨污混流,“淌黑水”、“冒臭味”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汾河小店桥断面仍为劣V类水质。

(五)在城市园林绿化和清洁卫生方面延续的老问题。老城区绿化建设、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在绿地功能方面,按照园林绿化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功能要求标准不高或存在不到位的地方等。部分居民小区、楼院、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河道、部分街道及铁路沿线脏乱差现象仍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建成区仅有两座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压力和隐患增大,群众性社会动员不够,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长效管理机制未能全面建立。

三、太原市大气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省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太原大气环境和生态建设提出的“改造城中村、拔掉黑烟囱、停用小锅炉、搬走污染源、治理臭水河”的要求,建设一流现代宜居省会城市突显的瓶颈性问题,就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所直接依赖的空气环境质量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能否呼吸新鲜空气和饮用干净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一)力争三年内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先挖渠、后放水,只有集中供热全覆盖,才可能最终从根本上关停土小锅炉等供热采暖设施。为此,2012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城中村供热改造。要以优先改造主城区、长风商务区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城中村为突破口,对25个“城中村”实施集中供热改造,减少燃煤散烧50万吨左右,使全市热电联产、大型热源厂以及清洁能源的集中供热率达到85%以上。

(二)加大整治城中村燃煤污染的力度。环城高速以内132个城中村已有31个完成供热改造,在剩余的101个城中村中,2012年启动25个城中村整体拆迁改造,同步实施三年内尚不能整村拆迁的10个城中村的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拆除土小锅炉4500台,全年力争拔掉烟囱12000根。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通过整村拆迁、集中供热、燃气供热、区域供热等方式,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市区分散采暖锅炉、城中村和农村土小锅炉原煤散烧总量分别削减80%以上。

(三)全力实施“气化太原”工程。加大气源引入、高压环网、城市燃气管网改造、天然气置换、汽车油改气以及加气站建设等工程进度,构建以天然气(煤层气)为主、焦炉煤气为辅、液化石油气等气源为补充的格局,重点进行古交-太原煤层气、陕京三线、城市管网加气站建设等,加紧建设长治到太原煤层气输送工程。大力实施古交煤层气管网建设,加快市区天然气输气管网改造,确保市区天然气充足供应;在新建建筑上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四)以全力加速企业搬迁为突破口,解决工业企业结构性污染。积极协助太化集团、煤气化、西山水泥、山西公路构件厂、蓝星化工等企业的搬迁改造,水泥行业全部退出主城区;加大企业环保设施升级改造,重点实施电力行业燃煤发电机组“煤改气”等工程;对焦化、金属镁、水泥、炭黑等重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设施实施关停,全面推进西山地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全面启动燃煤发电厂“煤改气”工作,推进企业生态化改造,延长生产链条,实行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制造;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在生产过程中构建废物连续利用“循环圈”,推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通过引入“增链补环”企业和项目,提高产业集群链的生态效率。

(五)进一步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尽快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汾河太原段水质明显改善。杜绝危化车辆进入汾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库区,建设水质自动监控和预警系统监控中水回用工程,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力争全市污水再生利用率明显提升。

(六)全面开展汾河边山支流整治工作。对九院沙河等六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启动晋阳湖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实施湖底防渗清淤等工程,全面改善湖水水质。年内完成汾河景区南延至小店桥工程建设,建设生态型景观污水处理厂。实施汾河治理三期南北延美化工程。围绕打造“人文汾河,经济汾河,百姓汾河”,扎实推进祥云桥至迎宾路段工程和柴村桥至老龙头段工程。2013年全面完成汾河市区段其他边山支流整治工作。

(七)“绿化太原”要有新突破。要以东西山为重点,以十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突破,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保证完成造林任务,努力构筑省城生态绿色屏障。继续引深“绿染龙城、花满并州”三年植绿大行动,按计划完成新建和续建公园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和改造绿地751.54公顷。

(八)“净化太原”要有新进展。要继续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和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进度,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配套转运站建设,公厕实施星级管理,对所有环卫作业车辆实行监控管理,进一步扩大机扫冲洗面积和冲洗率,主动上门收集垃圾,开展好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强化垃圾密闭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强化市容环境责任制度,规范机动车辆清洗装饰管理,建立较完善的清洁卫生法制体系。

(九)严格考核问责制。要把大气环境和生态恢复保护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考评,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任务落实、责任到人、负责对象明确的责任考核体系;同时严格奖惩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按照监察部、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省纪检委和省环保厅《山西省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处分暂行办法》给予查处。

(十)加大环境执法和宣传教育力度。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对环境生态法律法规执行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事后督察;加强与司法机关的配合与协作,建立健全移送制度;建立大气生态环境信息通报制度,真正发挥空气环境质量流动监测车的作用,按月排名,向全社会进行通报;建立大气环境生态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广大市民的知情权;不断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确实使提高空气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F299.27

A

1008-8431(2012)05-0030-03

2012-08-16

程劲松(1954-),男,太原市社科院副研究员。

(责编:李莉)

猜你喜欢
汾河城中村污染
陪汾河走一走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汾河水韵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