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重拾“下水文”

2012-08-15 00:47浙江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秋游水文习作

浙江 姚 珠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没有几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总觉得最难教的就是学生的习作,也总感慨自己不会教。笔者留意了一下,发觉现在出版业发展了,网络日新月异了,惰性也日益见增了。不少教师往往在教学习作前聊几句就让学生自己发挥了。也有一些教师在网上下载一下,同步作文翻阅一下,在课堂上朗读一下,最后让学生自己发挥一下,一次习作教学也就忽悠过去了。试问,这样的习作课堂能不让老师和学生更觉习作之难吗?

那么,如何才能让“更觉习作之难”变成“不觉习作之难”呢?教师写下水文就不失为一条良策!“下水作文”这个词并不新鲜,几十年来的习作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曾采用过这种作文指导方法。也许,会有人觉得老套。这使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种唤醒、推进与拯救。”首先是教师要自我“唤醒”,即教师应多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教师的创新精神活跃起来,教学才能随之活跃、生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亲自写了文章,对相关的习作要求才会感受得更深,理解得更透,说得更明白,做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此其一。再者,教师亲自“下水”,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一种引导,一种交流,习作方法综合运用,都会影响他们的习作实践。其三,教师从事习作的过程,也是“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精神体验”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深刻地体现着教育的幸福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能习得的。不亲历一番,很难获得个中三昧,教学中教师也就没有发言权。由此,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出获得这些益处与教师写“下水文”之间的不容忽视的密切联系。

看来,重拾“下水文”是习作教学的必然。几年来,在“下水文”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些体会,在这里试与同行作一番交流。

一、不妨,认认真真写写“下水文”

所谓“下水文”,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构思、选材、布局、谋篇的一种写作活动,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著名特级教师崔峦指出:“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学生普遍怕作文,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位语文专家都指出,教师,应认认真真写下水文,写好下水文。下水文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对其进行机械模仿,而是让教师在自己“下水”的过程中感受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以便在指导时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教师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导航、解惑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经常写下水文,每一篇习作都能认真写一写。最好能同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多写几篇,这样就能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构思角度和表现方法,以加快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的写作能力及辅导写作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不妨,情情切切读读“下水文”

朗读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下水文其实也应该是老师们精心创作的一篇篇好文章。这样的好文章如何使之发挥更好的效应呢?声情并茂地朗读就是一种好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画发挥想象,进行习作。《智慧树》一图中,笔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又不由得仔细端详起来,这些树枝弯弯曲曲,错落有致,巧妙地构成了十个人的头像。这时,老师又发话了:‘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这十个人其实就是十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到底是谁?看看你们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又一次仔细观察起来。我也不甘示弱,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恨不得就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他们的名字。嘿,那个胡子翘翘的,戴着一副眼镜的不就是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牛顿先生吗?你瞧他的……”

在读这段下水文时,我并不大声地一字一顿地去读,而是把它当作文章去欣赏,就象读课文一样去读,像讲故事一样去讲,轻重,缓急都有考虑。如在读“这时,老师又发话了:‘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这十个人其实就是十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到底是谁?看看你们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就象我平时上课一样“故弄玄虚”地读。在读“嘿,那个胡子翘翘的,戴着一副眼镜的”时把这翘字故意读重些,故意拉长些,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果不其然,后来在学生自己习作时,在描写这一处,我没有刻意辅导,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将十位科学家的外貌描写得栩栩如生。在读《一件难忘的事》下水文时,因为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真切感受写下来,读的时候更带了些情感,读着读着,眼圈都有些红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之后的写,教室里起初是静静地,后来是窃窃私语。笔者看了一下,原来是孩子们边喃喃自语,边轻轻地写……后来,批改他们的文章,只觉篇篇真情涌动。

三、不妨,实实在在用用“下水文”

1.激发兴趣,促学生下笔成文

教师写下水文,其中的榜样作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一次习作教学中,我就尝试写了一篇下水文。这次习作题目很普通——《秋游,真有意思》。在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张家渡秋游,大家玩得很开心,也拍下了不少照片。因为在以往的写“春游”“秋游”中,孩子们往往千篇一律,最后以“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结尾。我决定“抛砖引玉”写一篇下水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如何选材和如何体现出“秋游为什么有意思”将是学生这次习作的“拦路虎”,我便在自己的文章中特别突出了这两点。课堂上,在学生们明确了习作要求后,我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觉得本次秋游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学生们兴趣高,但说的大同小异,而且几乎都是一两句话就说完了,干巴巴的没有内容,课堂气氛倒反显得沉闷了。这时,我就问大家:“你们想知道老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吗?”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这时,我拿出自己写好的下水文,一边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一边用课件播放秋游时的照片。学生们先是静悄悄的,接着表情丰富了起来,仿佛同我一起来回到了秋游的美好时光。我一读完,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要求重新说说在秋游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次学生们说的不但具体生动而且说出了自己感觉有意义的原因,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对自己所讲的事情进行了细节的描述。同时他们选择的内容也由单一变得丰富起来。有了说的基础,学生们不再愁眉苦脸了。在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有许多学生的脸上还带着微笑,原本要求四百字的习作,有的甚至超出五百,甚至更多。

2.拓宽思路,促学生广写见闻

习作难,尤其是周末的自由选材的周记。很多学生往往写自己在谁家写作业,完了以后一起玩,最后时间差不多了就回家了。还有一些习作,一看就知道是“编”的。和学生一交流,孩子们纷纷诉苦:周末吗,写作业,看电视、上各种培训班,最多去一下爷爷奶奶家,连和同学一起写作业都是“奢侈的想象”。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学生是真的缺少生活吗?不,是缺少生活的体验,或者说是缺少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撷取一个个看似平凡其实“都可下笔”的精彩瞬间,才能真正解决习作的泉源问题。所以在“下水作文”的素材选择上,教师应本着拓宽学生思路的指导原则,尽量多角度、多方位地选择那些与学生都有可能共同拥有的生活片断,或是那些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的经历。只要这些学生把熟知的却常常被忽视的素材运用到习作中去了,学生就会意识到习作的源泉就在身边。

有一次学生做操时,我的心情不好,绷着脸,很严肃。一个同学不认真,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另一个同学看在眼里,在我的办公桌上偷偷放了一张卡片,还画了一个笑脸。我的心有所触动,就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并写下了自己当时的感触,在指导学生周末习作时做为下水文读给大家听。周一回来,发现学生的习作大变样了,题材变丰富了:有的写了自己怎么偷偷看电视,有的写了自己对上周末各种培训班的感受,有的写了在培训班中的所见所闻。问学生,他们高兴地告诉我,原来那么多的小事也可以写入作文呀,习作的题材就在身边!

3.传授技法,促学生表达有序

学生的字会受老师的影响,同样,学生的文笔也会受老师“下水文”的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在写下水文时要注重所写习作的技法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老师的“下水文”中领悟习作的方法,结构的把握,详略的分配,重点的突出等。有时,我会为一个题目采用不同的题材写出几篇“下水作文”供学生学习参考,让学生明白其实写一篇作文,入文的素材可以很多,就看你有没有想到。有时我会给一篇作文设计几种不同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开头和结尾,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有时写同一件事我会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写出表达不同中心的几篇文章来,让学生懂得同一个素材,重点不同,反映的中心也就不同了。有时我还会在写几件事情时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如倒叙、插叙等,让学生体会到叙事方式不同了,效果也就不同了……在这样展示不同形式、方法、中心的“下水作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到习作的技巧,学习到习作的技巧。

4.评改习作,促学生能力提高

评改习作,可利用教师的下水文问上几问。一问,老师的文章写得有没有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二问,老师的文章优点在什么地方?哪里还需要改一改的?此两问,可让学生在评教师写的文章中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难点。三问,对照老师的下水文,看自己的习作符合要求了吗?我比老师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这一问可让学生在自我评改习作中得到习作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秋游水文习作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一起去秋游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秋游去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