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2012-08-15 00:47福建钟建龙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范读柳树小节

福建 钟建龙

引言: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要做那欢快高歌流动的水,使那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小石头们在我的抚摩中,在我的浸润下更光亮更美丽。

案例一:扎扎实实的范读

《去年的树》是以对话为主的童话故事。众多的对话如何设计才能读出神采、读出韵味、读出旨趣?我认为可以采用对读课文、角色对换、示范朗读的方式。下面就是老师采用的师生对读形式:

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来试试,可以吗?这样吧!你们当主角,我当配角吧!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深深感动,那我又读得怎样呢?我自认为读得还不错,我真想听听你们的表扬。

生:(略)

师:你们这样表扬我,我真高兴。那你也试试!

[曾有一度,我在课堂上不敢范读,为什么?原因简单,新“课标”不是提倡“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吗?所以,当学生读不出节奏、韵味时我仍不敢张口,唯恐会给自己扣上越俎代庖的帽子。其实不然,今天林老师大胆地回到语文课程的原点——范读,巧妙的范读,让学生远离了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

案例二:别出心裁的回读

以前我一直以为,文章的主题是由老师在课末点明,学生抄在书上,并“大声”读读,教学任务就算落实了。多次听课后,让我渐渐明白,课堂需要大雪无痕地切入主题。我在《去年的树》教学中也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小鸟啊,你刚从千里之外的南方飞回来,一路顾不上喝一口水,你停下歇会吧!

师:小鸟啊,树在哪儿谁知道,这岂不是大海里捞针吗?你放弃吧!

师:小鸟啊,就算你找到了大树,它也未必还认得你,还是别找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更不是无情人。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词眼,做到潜心会文,披文入情,就会发现文本是生动的、跳跃的,而后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我设计了一次次对话就如一次次凿井,一次次对话就是一次次情感的喷发,喷出的是诚信贵如金的清泉。]

师:正因为鸟儿耳边一直萦绕着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因为它曾说过——“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怪不得鸟儿会百折不挠地寻找,因为它曾经说过——读(同上)

师:就算树在天涯海角,鸟儿用一生也要找到它,因为它曾说过——读(同上)

师:正因为它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它才会坚持不懈地一遍遍地寻找(读小鸟3次询问的话)。

案例三:充满个性的解读

《柳树醒了》一文第三小节──“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一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让我们像她一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1:老师,我想这样读!”

师:你想怎样读呢?

(生读,他故意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

师:你为什么把两个“梳着”读得一个快一个慢呀?

生1:因为春风吹的时候,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我觉得它给柳树梳头的时候一定是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所以我要一个读得快一个读得慢。

生2:是的,昨天我放风筝的时候,春风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害得我的风筝老是掉下来。孩子们一下子都闹开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个观察非常仔细的孩子,而且还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请你再把这一小节来读一读。(这一次,他自信多了,读得更有感觉了)

师:小朋友,请你再去读一读这一小节,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当然要有自己的理由。

生3:我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春天的风是轻轻的。

生4:我也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

师:为什么?

生4:我觉得“梳着梳着”也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就是很轻很轻的,因为妈妈怕我疼,我想春风姑娘肯定也怕小柳树疼,所以她一定也会轻轻地梳。

生5: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很舒服的样子,因为我妈妈给我梳头,我觉得很舒服 ……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没有音乐,可是所以人的心灵深处都响起了和谐的乐声——这是天籁,是造物主赋予我们的自然之音、人性之音。“梳着梳着”是一个抽象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我搭设平台激活了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在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引领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参与阅读,对文本进行着二度创作,使得静态的文本跳动着孩子灵动的生命。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建构语文意义的方式也就越独特。]

母语是可亲的,优秀的语文老师都懂得,触摸母语的最好办法是朗读。快乐地诵读意韵灵秀的句子,徜徉于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名著,何其幸福!当清脆有力的范读声、柔美敦厚的回读声,送出这古老而清新的语言文字时,让学生也好,让老师也罢,都情不自禁沉醉其中。像小草依着风的方向翩翩起伏,如舞者跟随着乐的节奏婆娑婀娜。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节奏,也是潮起潮落、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节奏。我们就这样一步步地引着孩子们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让朗读荡涤心怀。

猜你喜欢
范读柳树小节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柳树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会治病的柳树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