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必修选修的协奏曲

2012-08-15 00:47内蒙古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祖母论语子女

内蒙古 赵 玉

进入高二,同学们收获颇丰,每个人的书桌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一摞摞教材,单就语文科来说,光选修书就达15本,面对如此众多的学习用书,学生四顾茫然,无所适从,这些书怎么读,读得过来吗?

针对学生的困惑,我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做了安排,把必修与选修的内容对应起来授课,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既得法于课内,又得益于课外。

以必修⑤中的文本《陈情表》为例,我在授课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一篇有关“孝”情的文章,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晋书·孝友传》将此文列在首位,誉之“以孝谨闻”。文章的内容是晋武帝招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照料为由,辞不赴命,但是因为他是蜀汉旧臣,又恐晋武帝怀疑自己心念旧朝而招致祸患,于是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叙事婉转亲切,留下了情透纸背而少有大声呼号之词:“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同时,又表达了深切的至孝至忠之情:“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学生反复诵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至此,学生理解了李密是一个忠孝两全,两尽其美的形象。他的作为,是按照儒家的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伦理道德行事的。针对文章反复出现的孝情与孝事,又着力引导学生关注选修本中的《先秦诸子选读》。

恪尽孝事是我们永远唱不完的赞歌。那么,什么是孝,如何理解孝情,学生认识肤浅,这样,就有必要拓及到选修模块中的《论语》论孝篇,因为《论语》里对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讲得比较多,一言以蔽之就是“孝”,所以,让学生感受“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极其受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使他(她)们知道,虽然经过长期的积淀,发展,“孝”的内涵产生了扭曲和变形,不过“孝”的本义——“善事父母者”,则是不容颠覆的,是为人子女者应该身体力行的。让学生从儒家经典论语中,去揣摩,反思“孝”的内涵及其价值,诸如,《论语·为政篇》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是说父母总是担心子女生病,由此体会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再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使学生明白,对于犬马都能供给饮食,更何况父母呢?和父母对于子女天然怀有亲子之爱相比,子女对父母的爱还有后天养成的因素,具有回报的性质,因此要求子女“孝”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孔子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人从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出发,由此培养对父母的爱。

这样,有了选修模块中《论语》关于孝情的理解沟通,就使得学生从心底深处生发对父母深深的敬爱之情,进而真正体会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懂得了真正爱父母就要包容和尊敬他所有的习惯,最亲的人最伤不得,真正的孝敬就是弘扬父母之志。面对学生们的情感变化,又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那饱含深情,撼人心魄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恩的心情。从此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结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文中真挚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他们读后深思不已,懊悔平日对父母的疏忽,反思有时对亲人的不敬,常常从心里默记着《论语》中关于孝亲的箴言,规范着自己如何修身做人,从而,每个人又多了一份感恩的心。他们把汪国真的《感谢》诗常记于心,经常默念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演出的帷幕徐徐拉开,当按下必修课的琴键,奏起韵律均衡的乐音的时候,我们引吭高歌。为了让乐音更强劲,我们由选修本来配合,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这跳动的音符上有学生广泛的情趣与灵动的智慧。由于拓展了阅读视野,眼界开阔了,悟性增强了,认识提高了,学生何愁书读不完呢?

猜你喜欢
祖母论语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如何读懂《论语》?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