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012-08-15 00:51浙江省天台实验中学杨爱珍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悟性学会过程

☉浙江省天台实验中学 杨爱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席埃德加·富尔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社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要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无疑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领路人,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一、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地去计划、设计和引领,需要教师科学地去规划,适时地去参与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应该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索,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研讨、交流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抓住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如七年级命题定理这一节的学习,我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1)什么是命题;(2)什么是命题的题设、结论;(3)什么是真假命题.自学五分钟,再让学生来判断一些语句是否是命题,如熊猫没有翅膀,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同位角相等.引导学生学习定义重在抓关键点.是否是命题关键看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没有,而不是叫我们干什么或问我们什么.慢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我们就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是定理,什么是公理.让学生知道什么判定方法需要知道为什么,什么判定方法直接用.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生学会交流

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平台,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我们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样带着学生“思考”,用鼓励、赏识等手段给学生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取得数学活动经验,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如七年级上册课本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在3时和4时之间的哪个时刻,钟的时针与分针:(1)重合,(2)成平角,(3)成平角.这是一道比较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分析出最本质的东西,即每经过一分钟时针转半度,分针转6度.我们一起画出一个圆形钟面,3时和4时之间,相对3时又过了x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分钟转过6x度,时针转过0.5x度,结合图形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方程,从而解决了问题.这还是此题学习的开始,接下来我让学生展开讨论,以这问题为载体,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最后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天之内时针与分针有多少次重合、成平角、成直角?这是一个高水平的发现,这比简单的让学生做几个题目效果要好很多很多,让学生觉得自己也会编题、出题,也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的思维和行动同学生产生有效的共振,师生肩并肩站在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前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并能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三、教学生学会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才有产生创新的冲动.因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工作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我认为关键是教师没给学生提问的氛围.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爱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潜能,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就更好;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教师张口结舌,这最好.通过这样的鼓励,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给与恰当的肯定、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错误的问题以肯定的语气说,看看孩子的表现.再告诉学生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使学生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中,打破对教师的偶像崇拜,学会质疑.

四、教学生学会感悟

悟性越高,智力水平越高.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悟性高的当然好,悟性低的学生我们慢慢去培养.悟性高的学生会对所学的产生“奇思妙想”,悟性低的学生则可能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思维闪光点”,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调整自己的思路.慢慢去培养学生学会感悟能力

五、教学生学会思考

教学生学会思考,强化和优化他们的思考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觉主动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如练习题中出现的首先问学生这一题按常规解先通分再加减行不行.学生说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方法,提醒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运用“退”的思想,转化为通过“变形”试一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所以这一题就得以解决,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编一个类似的或一样的题型的,结果学生编出一个:首先对编此题的学生作了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很有成就感,接下来让全班同学再一起解这一题.这一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可能就会看出哪些学生是真正懂,哪些学生是死搬硬套,大部份学生是这样解的问题很显然的体现出来了,这类学生没有真的懂,这时我可能会叫一个水平较好的“医生”来诊断如此解题的学生问题所在.“变形过程没有真的懂,变形后是原来的2倍了”.这样通过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常规的让学生直接去解这两道题效果要好多了,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最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再思考、编题,学生又编出很多题型一样,又正确的题目.如,我们知道,题型虽然类似于上一题,但是,写出最后一项比上一题难多了,这又是一个能力的提升.这时又顺便带出一个问题,如何找通项.有一个同学思考出这类题形最关键的本质,同一个分数的分母的两个整数相差多少,变形以后就扩大了几倍.整堂课下来,学生编题、找通项,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想象整堂课的效果.这样既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又能激发出学生思考的动力、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还停留在“给予式”,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还未充分的发挥,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有效、坚持不懈地学习,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我们要改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教学对于学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悟性学会过程
悟性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学会分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学会分享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