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爱 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2012-08-15 00:48刘富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泰州学院育人

刘富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践行大爱 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刘富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等教育,其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于爱的情感。基于此,切实建树和践行“大爱”理念,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由此优化文化立校的自觉,坚定文化兴校的自信,推动文化强校的自为,从而探索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强校之路。

大爱育人;文化传承;德育创新

人类文化与道德演进的秘密,深切联系于爱的情感。高等教育意欲立德树人,因而需要凸显爱的情感;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等教育,其发展的源动力自然也联系于爱的情感。基于此,切实建树和践行“大爱”理念,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由此探索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强校之路。

1 用“大爱”优化文化立校的自觉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1]高校意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必须依托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文化的薪火相传,亦惟有通过教育。在这里,文化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使高校获得了灵魂,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有了立身之本。教育者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主要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既要深刻认识文化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担当起以文化育人、以人传承文化的历史责任。这是对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人的热爱,正是这热切而持续的爱延续着人类文化的火种。这种文化源于对人的爱,源于对幸福良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文化展现了对人的爱,展现了对幸福良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文化展现的同时也传播了爱,并增进了幸福良善的生活实现的可能。当教育者觉悟到爱与文化的深刻关联,在这由内而外浸润着爱的文化所散发出的神圣光辉的照耀下,将这份爱通过教育交付给下一代新人类的时候,“大爱育人”的自觉苏醒了。当教育者面对何以“育人”与何以“办校”这两大问题时,“大爱育人”给出了明确而坚定的回应,并通过爱将育人的动力和立校的根本联结起来。

根据著名教育家杨福家先生的观点,现代大学需要大楼、大师和大爱。他认为,作为大学文化内涵的大爱,就是“爱国家,急国家所急;爱人民,做好公民;爱真理,求是崇真;爱科学,激励好奇心;爱师爱生,营造环境,点燃火种。”[3]杨福家先生还认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重任,必须具有“大爱”品质[4]。很显然,社会主义高校亟需以践行大爱为己任,尤其是高职教育领域那些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不尽如人意的院校,更需要倡导立德树人、践行“大爱”。以此为前提的“大爱育人”,就是要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真理、对科学的“爱与责任”为统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要有“爱生如子”的博大情怀,既要像慈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一名学生,又要像严父,把“严”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是要爱岗敬业、志存高远,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在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勇于创新,建功立业;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就是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同心同德,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就是要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利用一切优质社会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工作的强大合力,由此倾情培育大爱之人,践行大爱,传承大爱,回报社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力军。

正是在“大爱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明确了文化立校的自觉,以大爱传承文化,以文化承载大爱,以大爱之文化育人立校,对此深信不疑。

2 因“大爱”坚定文化兴校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5]怀抱着大爱之心的教育者,对以“大爱”为核心的文化充满自我期许,对其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故而淡定从容,守望不弃。坚守与自信,源于爱,并经由爱感染每一个人。

首先要树立学生成人成才的自信。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入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自我约束力不强等问题,还有许多来自贫困家庭。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学院教职员工用“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情怀,通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三帮”活动和“为优秀学生聘请导师”等务实举措,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满怀自信地面对人生和未来。

其次要树立教师成就事业的自信。教育者不必是大人物,但却能成就大事业:教育是以延续人的精神生命为己任的事业,这就是事关人类文化薪火相传的大事业。立志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树立成就大事业的自信,从教师而言,就要坚持以恬淡自守的大爱情怀为重要前提。从学校管理者而言,就要“爱师如己”,视教师为知己,像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一样尊重教师,把教师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解决,从而引导教师践行大爱育人,携手学生同做大爱之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以“大爱”情怀,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把一份份温暖送到教师的心坎上。

再次要树立学校永续发展的自信。教育是百年大计,学校是成就这一事业的载体。很多外在的表象性的因素或许可以左右学校一时的荣辱,但惟有内在的文化才能支持学校长久的命脉。只有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的生命力从哪里来?只能从一代又一代的默默耕耘的教育者的爱心中来,只能从一茬又一茬有志有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学生成长中来。教育事业充满坎坷艰辛,而那些心中有大爱的人们,从容坚守,奋发进取,是学校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与信心之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提出大爱育人理念,以此作为推进学院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大爱育人”倾心培育“大爱之人”,致力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之路。多年来,正是这种大爱情怀,使得该校成为泰州地区技术、管理骨干的摇篮,仅目前泰州的各类企业中,就有300多位企业的老总毕业于泰职院。具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素质,展示了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逐年提升,带来了泰职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连年保持在98%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的良好信誉,做到了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四满意”[6]。泰职院人在实践中日益深切地领悟到,只有藉由“大爱”培育起来的并且汇聚“大爱”的自信,才是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才能激发其主体能动性,成为具有“大爱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的职业人,正确认识和关注社会的合格公民人,科学认识和思考生活的高尚道德人。

3 以“大爱”推动文化强校的自为

历史已经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最终还是决定于民族精神的强大,所谓“仁者无敌”。一个人的强大,不在财富、名誉、权力和地位,而在于心灵的强大;有此,“布衣亦可傲王侯”。同样,一个学校的强大,不在于建了多少大楼,也不在于一时得了多少头衔、荣誉和奖项,而在于其能否以传承着爱的文化,培养了强大的人,并因此为成就强大的国家作贡献。

因为如此,优质的学校教育,应该集中表现为怀着爱心培育强大的人。有鉴于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大爱育人理念为统领的素质教育体系,突出人本核心,增强源头动力,基于生命发展,注重人格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倾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真本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贯穿“一根主线”:育人。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始终。基于“两个发展”: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更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打造“三个平台”:德育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德育为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三者的有机融合和统一。实施“四项计划”:职业生涯发展引领计划、专业和人文素质提升计划、创新和创业素质拓展计划、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大爱育人,育大爱之人。如今,播下的一颗颗爱心种子,正在生根、发芽,盛开出爱心的花朵。在接受泰州市交巡警支队全体干警每周捐出2000元资助一位经济困难学生时,同学们提出了“每天多学一小时,每周义务参加交通协管四小时,劝导人们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坚持至今,已历数年。正是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怀,让每一次爱心助学都变成生动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给予”和“回报”的无上价值。2008年6月,45名四川地震灾区的伤员来泰救治时,上千名未来的白衣天使竞相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在泰州市人民医院的银杏病区,160多名志愿者整整陪护四川伤员80多个日日夜夜,她们用稚嫩的肩膀担当起了社会的重任。

汇聚大爱的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也能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07年6月,作为泰州市“改善民生十大工程”之一的泰州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在全国、全省开创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学历+技能+就业”的“泰州模式”。学院党委满怀深情地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努力为退役士兵插上翱翔的翅膀。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广泰州经验,并列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得到了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首长的高度重视,南京军区及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先后到学院考察调研,进一步给予充分肯定,在军队和地方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学院又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现役军人,开办了驻泰武警部队现役士兵(官)职业技能培训班,成为学院服务国防部队建设的新亮点。

爱使人更文明,爱使文化更人性,传承着大爱的文化令学校具有了不朽的灵魂。惟有让教育过程洋溢着爱,让学校充满着爱,才能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至境中重塑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上[J].红旗文稿,2010, (15):4-8.

[3]杨福家.高教改革和民办教育[N].文汇报,2007-2-13.

[4]杨福家,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J].红旗文稿,2010, (16):4-8.

[6]刘富文.树立大爱育人理念培养德才兼备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27):69-72.

Practicing Loveand Promoting the CulturalHeritage of Innovation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LIU Fu-wen
(TaizhouPolytechnic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Shoulder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m 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linked to the emotion of love.Based on this,the practicalachievementsand practice the conceptof"Big Love"on the basisof the culturalheritage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methods,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themoraleducation,thus optim izing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legislation conscious,firm culture school's self-confidence,promote the culture of strong school self,to exploreand optimize the school legislation of theuniversity building,thesoulof the Xing school,high school road.

loveeducating people;culturalheritage;innovation ofmoraleducation

G641

B

1671-0142(2012)03-0007-03

刘富文(1952-),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泰州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古韵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