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向企业开放的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8-15 00:48戴豫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院体育场地院校

戴豫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泰州 225300)

以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向企业开放的模式推动全民健身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戴豫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泰州 225300)

文章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体育资源向企业开放的现状,探求影响开放的原因,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企业;开放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推行、群众锻炼的积极性都表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的提升,科学健身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的迫切需求与资源的短缺是影响科学健身的主要矛盾。企业职工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上班时间固定、可组织性强等特性。但企业的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而社会体育场地多是经营性场所,因此多数人在余暇时间无处健身。高职院校的开放性较强,学生的集中活动时间与企业员工的余暇时间不同步。因此,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院)向企业开放体育资源为例,旨在探索出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向企业开放的道路,并以此推动全民健身。

1 高职院校向企业开放体育资源的意义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是指与高职院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本文中企业泛指企事业单位。

1.1 体育场地向企业开放是高职院校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职教育也步入产业化发展时代。体育资源作为教学设施,其行政管理方式必然也随之改变。

企业员工可组织性很强,因此体育资源的开放,可以企业作为试点,逐步扩大开放范围,使高职院校走出一条具备公益性特征的社会化产业发展之路,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

1.2 企业利用高职院校体育场地器材有助于丰富企业体育活动形式

由于职能限制,许多企业不具备标准、集中的体育场地,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企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但因为缺乏体育场地、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数企业只得利用自身面积较小的非运动场所举行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有限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打击了员工锻炼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标准、集中和较全面的体育场地、器材,高职院校体育场地器材向企业开放,可增加其活动内容,丰富其活动形式。

1.3 企业利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更利于员工科学健身

高职院校向企业开放人力资源,可配合企业更好地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高校体育老师具有学历水平高、专业专项全、职称结构合理、裁判等级高等优势[1]。

除了举办大型竞赛活动外,企业平时也应当为职工适当安排体育锻炼的机会。为使员工科学健身,可以聘请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学生担任常年体育顾问,为企业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制定运动处方、安排健身活动、进行培训、开展讲座等。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资源向企业开放的现状

泰职院具有较丰富的体育资源。其中包括教师教学力量、丰富的学生俱乐部资源及各类运动场所等。目前,泰职院有专兼职教师12名,均具有社会指导员资格。还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拉丁舞、跆拳道、定向越野、轮滑等多个学生体育社团。运动场所包括田径场1块(含足球场)、篮球场9片、乒乓球室1间(约40桌)、舞操房2间、排球场6片、网球场2片、羽毛球馆1间(约6片),此外还有与其配备的相应器材设施。

近几年来不断有企业利用泰职院的体育资源举办各类竞赛。LG集团多年来一直与泰职院合作,借用其物力、人力资源,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大型综合运动会。此外,先后有中盛光电集团、中国银行、万千百货等数家单位借用学院体育场馆,聘请泰职院体育教师,在泰职院举行各类竞赛、岗前形体培训等。另外,泰职院还承办了泰州市人民医院主办的乒乓球邀请赛等竞赛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举办竞赛等活动,企业体育活动的规模有所扩大。泰职院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场地器材等物力资源,并提供业务支持,体育教师及体育骨干学生担任了赛前编排、赛前训练指导、赛前裁判指导、赛中裁判、器材与奖品管理和赛后总结等相关工作,使企业竞赛成功举行。企业轻松完成竞赛工作,刺激了企业举办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内容、形式的增加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及锻炼热情,体质增强,工作效率更高。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泰职院在向企业开放体育资源方面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因为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仅限于举办竞赛时向企业开放,还未能常年主动向企业员工个人开放。

3 存在的问题

3.1 增加了校方管理的难度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是资源开放的一大问题。目前,泰职院体育场地设施向企业开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解决诸如管理体制和模式、管理人员的设置、开放时间的设定、开放项目的安全标准、收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3.2 增加了场地器材的损耗

运动场地的损耗程度与运动者的数量、锻炼者的使用时长成正比,并与使用方法有关。由于锻炼者数量的增多,体育场地的损耗和器材的损坏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员工的体育参与会致使体育场地的耗损加剧。

3.3 增加了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高职院校向企业开放的体育资源,还包括体育人才等人力资源。为使物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员工的活动时间必为相对空闲的时段,因此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为使锻炼者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健身,并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可配备体育教师或培养体育骨干学生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学校要配备专人专职进行体育场馆、秩序的管理,这些都增加了高校体育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4 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很多企业都有借用体育资源进行竞赛的需求,但因为学校的宣传不到位,他们缺乏获得信息的相关渠道。这使他们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方式单一,打击了职工们的锻炼积极性。

4 对策

4.1 建立管理机构

李迎春认为,如果要使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共享,就必须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体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对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规划要有很强的超前性,并合理地配置体育资金,使体育资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不再使本身不太宽裕的资源白白浪费,逐渐形成一个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2]。高职院校可以借用这个观点,向企业开放体育资源也应该纳入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加强立法,并予以扶持,同时强化管理,建立开放机制。

通过构建组织机构、建立管理机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使多结构、多目标的高职体育资源科学有序地运转。相关体育主管部门应该设立包括体育局、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相关负责人的管理机构,负责沟通、配合、规划、管理,使开放工作规范化。同时成立各种社团及信息库,定期对信息库成员进行培训,提高社会指导员的素质。

4.2 体育资源低偿开放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具有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不可能像其他公共体育场馆一样完全推向市场,并完全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对于向企业开放,高校体育资源应以低廉收费为基本原则,既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又体现了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特征。

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从校内的行政型管理,转变为向企业开放的经营性服务,涉及到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工作量和收费标准等敏感问题,这需要体育场地主管部门做大量的工作。首先,高校体育场地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场所,因此,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开放计划,确定向社会开放的时间,如早晨、傍晚和节假日,保证高校正常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秩序,而此时间段也正是企业员工的闲暇时间;其次,根据体育场地性质、规模,在不改变现有体育场地功能的基础上,确定并开发向企业员工开放的服务项目,不仅有常规项目,还可以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针对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再次,会同市体育局建立的管理部门、物价局,确定各类场地各种时段的开放价格,并明确体育场地管理的主体以及责、权、利关系等。

4.3 确保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校方在开放中的难题。除了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外,根据企业员工的易组织性,由企业为员工统一办理身份卡也是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在开放时段员工凭合作企业的身份卡到相应场馆健身,确保外来人员身份可辨识,令他们进行自身约束、文明健身。

在安全问题上,可通过企业购买保险来解决。完善保障机制,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实行投保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公安巡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

4.4 加大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可低偿向媒体开放,并与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合作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裁判和部分组织者,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及时报道开放详情。

高职院校可建立体育网站。体育网站的建立除了满足学校需要外,还可公布向企业开放的相关信息,包括开放时间、开放费用、开放要求和联系方式等。使企业具备了解开放政策的途径。

4.5 加强俱乐部建设

加快加强俱乐部建设,培养一批体育骨干学生,为企业进行指导服务和场地器材的管理,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能降低场地开放的成本。

5 结论

高职院校向企业开放体育资源是可以实现的。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个长期的过程,在体育主管部门、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组成的主管部门管理与协调下,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到位的宣传,解决企业员工的科学健身问题,充分调动员工运动的积极性,建立以企业员工为中心的家庭运动氛围,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员工的健身内容增加了,企业的运动竞赛才能组织得更加合理,整体活动水平会更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通过低偿开放体育资源完成体育资源的维护,企业则通过利用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增强员工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员工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1]邹师,周莹,郭殿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1,(4):16.

[2]李迎春.关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4):17.

Taking the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Resources Open to Enterprises to PromotetheNationalFitness

DAIYu
(TaizhouPolytechnic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sport resources'opening to enterprises and searches for the reasonswhich influence the opening.In view of the problems,the paper presents the feasible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nationw ide fitnessby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and enterprise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port resources;enterprises;open

G818

B

1671-0142(2012)03-0024-03

戴豫(1979-),女,江苏泰州人,讲师.

(责任编辑 刘 红/杨荔晴)

猜你喜欢
职院体育场地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