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英语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

2012-08-15 00:48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译者美学

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泰州 225300)

浅析新闻英语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

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泰州 225300)

翻译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伴随信息是原文总信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熟知外国文化,正确理解词义,并恰当运用省略和重复手法,准确生动地传递各类伴随信息。

翻译;新闻英语;伴随信息;语言功能分析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中国需要更多的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的了解中国,大量的信息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递。作为连接国内外信息桥梁的新闻英语翻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英语翻译就是对蕴含在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进行发掘、加工和再次传递的过程[1]。然而新闻英语中的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信息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每条源语信息通常都附有许多伴随信息,这就使得新闻英语的翻译过程变得相当复杂。新闻翻译中屡屡发生的漏译和错译现象,往往就是由于忽视了某些伴随信息的存在。从语言功能分析的角度看,伴随信息可划分为四种,即美学功能类伴随信息;文体功能类伴随信息;词汇内涵意义类伴随信息;文化因素类伴随信息。本文仅就新闻英语翻译中美学功能类、文体功能类、文化因素类伴随信息及其传递方式加以简要论述。

1 美学功能类伴随信息

在语言的诸多功能中,美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语言的形式特征本身所承担的意义功能。美学功能的发掘和再现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常常十分关键,对新闻作品的翻译也同样重要。译者在传递新闻作品中的美学功能类伴随信息时,必须摆脱原文的束缚,对其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创造,用本民族的语言传达原作的艺术美。

1.1 修辞补加式传递

所谓修辞补加式传递主要是指为表达原作之情、传递原作之意,根据本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选择恰当的词语,以达到最佳的传递效果[2]。例如:

Some fitness clubs have started banning mobile phones near the treadmills and showers lest patrons find themselves pictured,flabby and sweaty,on some website that future Google searches will happily turn up.As in the desert,so in the city:nomadism promises the heaven of newfreedom,but it also threatens the hell of constant surveillance by the tribe.(一些健身俱乐部已开始禁止在健身车和淋浴房旁边使用手机,防止顾客被偷拍到自己汗流浃背十分疲惫的样子,而这些照片将来可能出现在被谷歌“有幸”搜到的网站上。生活在城市或沙漠都是一样,既可以让你拥有自由天地,也能让你处于被偷拍的威胁之下。)

尴尬场面被偷拍并传至网上,再被别人用谷歌搜到,这显然不是好事,更不是幸事,如果把“happily”直译为“高兴地”根本说不通。作者在使用“happily”时带有讽刺诙谐的语气,因此将其翻译成“有幸”,并加上引号,比较合适。而“tribe”显然也不能翻译为“部落”,细读原文可以看出,这里的“tribe”指的是“偷拍一族”。又如:

If you’re traveling through Fukui prefecture over the comingweeks,don’t be surprised if you see signs,posters or even souvenir goods that say“Obama forObama”.US presidential candidate Barack Obama is enjoying a groundswell of enthusiasm in a small city in western Japan,which is delighted to share his name.Obama,Japan,is rooting for candidate.(如果你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周去日本福井县旅行,在当地看见指示牌、海报、纪念品上印有“Obama for Obama”的标志,请不要感到惊讶。美国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日本西部的一个小城市极受欢迎,因为这个小城正好与奥巴马同名。日本的Obama小城全力支持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

本句中“Obama for Obama”这个短语汉译时最好原封不动,而不要译成“奥巴马支持奥巴马”。虽然日本那个城市的英文名是“Obama”,但其日语含义以及中文释义都不是“奥巴马”,而是“小滨”,但若此处汉译成“小滨”,则不符合原文的意境。

1.2 重复补加式传递

重复是汉语的一个明显特点。汉语的重复不仅有语音上的需要,还有语法和修辞上的需要,在句中通常表现为词语的重复。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即使有重复也只发生在语义层,具体照应关系呈现在句法词汇层。因此在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补加一些词语,重复表达前文出现过的有关信息,使前后照应一致。例如:

The great inviolate place had the ancient performance which the sea can’t claim.(这块未经骚扰过的伟大土地有着古老的性质,这种性质连大海也不能与它相比。)

译文中“这种性质”就属于重复补加,若省去既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1.3 语气助词补加式传递

语气助词是汉语语言中所特有的,通常用在句中或句尾表示肯定、祈使、反问等语气,如“呢、了、吗、吧”等。而英语中的各种语气则是通过倒装、时态等形式来表示,或者伴随于上下行文中,没有对应的语气助词。因此汉译时需要补加一些语气助词,从而向读者传达原作的深层语意之美[3]。例如:

The 18-year-old boy stood by the mailbox in stunned disbelief,holding six white envelopes,six anorexically thin envelopes.(这个18岁的男孩站在邮箱旁惊呆了,手里拿着6个白信封,白得像患了贫血症似的。)

语气助词“了”和“像……似的”既准确传递了原作之意,又方便了读者的理解。试想,直译本句将会是多么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2 文体功能类伴随信息

这里笔者仅简要论述一下省略句的文体功能。出于修辞的需要,有时句子会缺少一个或几个必要的语言成分,但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并发挥交流功能,这样的句子被称为省略句。英语省略句不仅能起到精简句子结构的作用,而且能更有效地连接上下文。省略句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英语当中,使得要表述的内容更加生动、精炼。但汉译时,为了准确完整地向读者传达省略部分所附带的全部信息,译者一般会采用“空缺填平”的方法来再现这些伴随信息。例如:

At the t ime of Kennedy’s assassination,Kissinger felt that a second termwould have led either togreatness or todisaster.(肯尼迪遇刺时,基辛格认为,如果肯尼迪再任一届总统的话,不是立大功,就是闯大祸。)

虽然译文中不补加下划线部分大部分读者也能理解,但所加部分无疑使假设条件表达地更加清楚,避免了曲解。

Heallowedthefathertobeoverruled bythejudge,anddeclaredhisownsonguilty.(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了父子的私情,而判决自己的儿子有罪。)

汉译时采用“空缺填平”的方式增补了“职责、私情”二词,使得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更加完整,句子更加连贯流畅,同时也避免了读者理解时可能出现的歧义。

3 文化因素类伴随信息

新闻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动态的文化。因此新闻译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要特别关注原文中所蕴藏的文化信息,不但要宏观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要彻底了解新闻词汇的文化内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4]。例如:

Pumpkin-eaters are often looked down upon in most Asian countries.(在多数亚洲国家养不活老婆的人通常会被别人看不起。)

“Pumpkin eater”的典故出自于英国的一首童谣:Peter,Peter,pumpkin eater,/HaDA wife and couldn't keep her;/He put her in a pumpkin shell,/And then he kept her very well./Peter,Peter,pumpkin eater,/HaDAnother,and didn't love her;/Peter learned toreaDAnd spell,/And then he loved her verywell.

细读之下不难看出“Pumpkin eater”其实就是“养不起老婆的男人”或“留不住老婆的男人”的意思。译者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而把“Pumpkin eater”直译为“吃南瓜的人”会让读者觉得不知所谓。

4 结语

新闻作品的语言具有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新闻作品时不能照搬文学作品的翻译方式。然而新闻作品的字里行间伴随着大量的隐含信息,要对这些伴随信息进行生动有效地传递,译者有时则需要参考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突破原作行文用字、句法结构的束缚,创造性地用形象翻译形象。原作伴随信息的准确传递会使原作形象更加生动,使译文语言更加优美,使读者感受到与阅读原作同等的情趣。

[1]陈明瑶,陶文好.论英汉报刊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J].上海科技翻译,2000,(3):74.

[2]罗辉.新闻英语翻译中的词汇处理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85.

[3]张治英.论文学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30.

[4]吴越民,吴洁.新闻英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8,(6):96.

Analysi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ZHOU Yong-xiang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Translation is a way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Accompanying inform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original works.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journalistic English,the translator must be familiar with foreign culture,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s,properly use ellipsis and repetition,accurately and vividly transmit different kinds of accompanying information.

translation;journalistic English;accompanying information;analysis of language function

H315.9

A

1671-0142(2012)02-0022-03

周勇祥(1981-),男,江苏泰州人,讲师.

(责任编辑刘 红/杨荔晴)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译者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外婆的美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