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博弈分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8-15 00:47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高职

李 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州 511483)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博弈分析
——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州 511483)

为深入研究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博弈视角出发,把师生关系的课堂表现看作是一种隐性的博弈行为。通过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的个案研究,深层次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将课堂互动行为构建成简化的博弈模型,剖析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矛盾现象,寻求师生关系由矛盾走向合作发展的方式,使双方达到双赢。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博弈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为教学原则,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为中心,既有和谐一致和配合的一面,同时也有分歧对抗和冲突的一面。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可以认为师生行为表面上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两个独立的参与者在进行一场博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就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博弈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博弈视角下的师生关系

博弈论是两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一开始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已经在经济学和其他多种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1]。

亚当·斯密说过:“人是经济的动物,每个人天性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2]经济人由此观点认为,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一方面,英语教师把教师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它获得经济利益,是其生活的来源和保障;社会赋予教师一定的角色权力来教育、指导、管理学生,让学生服从管理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学生的成长成为教师的精神满足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英语,除了获得知识和技能外,完成课程获得学分以成功毕业也是主要原因;同时,学生又是不甘于管束的,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从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很多书本以外他们认为更有兴趣的知识,并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因此,师生双方都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而这种利益博弈关系,在双方都力求师生利益最大化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中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师生关系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非合作的。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有教育生活的存在,就有师生关系的发生。和谐无矛盾的师生关系是理想的,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多重复杂的因素。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在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二、“显微镜”下的师生博弈

1.年轻教师的角色

研究对象A教师是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高职年轻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和大多数新教师一样,教学风格还没有定型。但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事情很多,除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导向和应试性驱动外,高职学生的表现常会让教师措手不及。由于A教师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角色还处于转换初期,在教学的同时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这种同理心的角度让A教师意识到,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出于自愿学习英语,因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是使教材和课堂有趣味,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用精心设计的诸如“发现法”之类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常常使用各种音像和多媒体技术,花很多时间来巡视教室,监督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乐意学习英语,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为高职年轻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最为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要从课堂的表现、学习的动机以及与教师的交往态度上综合考虑,从而避免单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

2.分层教学下的学生角色

高职学生是一个具有非常鲜明特点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与中学阶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学习已经有质的区别,而且高考体制和社会评价体系导致了他们脆弱的自信心和不良的学习习惯,这种不合理的界定或塑造甚至削弱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学习动力。积极的师生关系在重塑高职学生的人生信心和重建学习动力方面都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尤其年轻教师,要认清这种情况,客观地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利用他们的优点创造奇迹。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在英语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3]。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入学后的摸底成绩,对学生进行走班ABC分层。A层的学生到A班上课,B层的学生到B班上课,C层的学生到C班上课,英语课程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行政班级。而A教师教授的三个班级中,一个为工商系A班,女生居多;一个为机电系B班,男生居多;一个为不改分层教学的艺术行政班,男女均等。这样的一个组合给研究带来一定的优势:从实验的角度看,有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都与教师的关系不同,分层教学的同时,也会让这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而不会影响到本研究的推广性。

3.“80后”教师对弈“90后”学生

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短,因而高职教师队伍以“80后”为主,年龄结构上普遍偏年轻,教学经验多不足。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上,还要求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有所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面临科研压力。高职在校生大多为“90后”学生,独生子女多,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由于缺乏同龄群体的生活环境,他们集体观念较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这些极易引发课堂教学中的冲突。

(1)教师出击。新生入校开学初期,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是这场对弈的双方首次“亮剑”。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和权力上的不对称性,表面上看教师在这场博弈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一开始的游戏规则是由教师制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原则以及为了维护教学的正常运行,学生必须尊重教师的权威性。如果教师管得松,学生一二次不来上课,不交作业也是没有关系的;但当教师开始对此类行为反感的时候,学生仍然会察言观色,甜言蜜语,做出让教师满意的行为来化解这样的矛盾。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灵活性很大,教师被推上一个心理的高度,以为一切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这种久而久之地放纵学生会导致常规教学中的冲突。

这是炎热夏日的英语教学课堂上,酷暑难耐,A教师正在英语课上教授语法虚拟语气,突然发现一位学生正在看《周恩来与邓颖超》一书。此时教师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将书没收,二是不没收书只是批评提点一下。学生也有两种选择:一是认错,二是与教师起争执。从总体上看,双方冲突和斗争下来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A教师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她拿起这本书,然后用英语说:“周恩来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至死不渝专一的爱情,二是他处理国家外事的能力。相信你看完这本书,一定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然后,A教师微笑地把书放回学生桌上并用中文说:“要学习处理外事的能力,首先当然得把我们的英语学好啦,下次建议你看英文版的。我希望中国能再出一位这样的总理,不知道你会不会是下一位呢?”话语刚落,学生们都笑了,他也挠挠头,赶紧把书收起来。幽默的处理方式使这次打击看课外书的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还顺便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双方博弈的结果达到对弈中的均衡。

(2)学生回击。期末的教师测评工作使学生在博弈中即将掌握主动权。作为新教师,工作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的分数。虽然学生给教师打分的结果在许多学校直接判决了教师的“生死”,但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能完全决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然而,这种测评现象,这样的一套游戏规则还没有人从博弈论机制设计角度考虑过它的合理性,而问题却又是如此的重要和迫切[4]。因为当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局势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一切又将改变。不少学生在评教时,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标准是,自己是否满意或是否喜欢这位教师,而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教师,学生未必就满意。评教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发泄机会,他们很可能会给不喜欢的教师评不及格。学校理想化地认为,学生一定会喜欢严肃认真负责的教师。事实上,假设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性,更何况“90后”的高职学生个性突出。这样的评教工作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工作,使他们有所顾虑,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应从博弈论角度设计合理的评教规则,要让教师意识到评教是学生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运用也是有限的;学生也会考虑,应客观评价教师,不以自己的喜好对教师作出恶意评价。

(3)寻求合作、均衡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矛盾时,用得最多的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换位思考。

可以想象,一旦学生觉得教师是在为自己着想,他们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变。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试着了解“90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们虽然在成绩上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但在能力上并不差。“90后”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追逐个性与时尚潮流的年轻人,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投其所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5]。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内容,教他们怎样使用英语销售东西;或是创设真实的面试场景,让学生当场面试,找学生当考官为难面试者;或是加入一些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因素,如犀利哥、忐忑、达人、春天里等,这样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同时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

三、师生关系的双赢

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博弈,很多条件制约着这种博弈的进行,但是百分之百的对立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利益的趋势下,双方会寻求另外一种均衡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宽松氛围,开放课堂,让学生能真正地进行自主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真正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来加强师生之情。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矛盾是时刻存在的。并不是看似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一定是双赢的,当过于放纵学生,使学生忘记你是教师的时候,事情就会超出教师控制的范围了。因此,只有双方经过恰当的方式处理和协调,让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才能促进良性的教学关系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1]孟祥林,张悦想,申淑芳.师生角色博弈的教学效率损失与构建主义补偿策略[J].教学研究,2003(9):223-226.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胡企林,蒋自强,钦北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

[3]宋专茂.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管理策略与路径选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93-97.

[4]腾清秀.“学评教”机制的博弈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76-78.

[5]林天伦,陈国香.基于博弈论的师生冲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0(4):68-71.

Analysis on Teacher-student Game in Public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LI Qing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511483, Chin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ublic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thinks of the 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s a kind of implicit game. Taking the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of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a case study, it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urns the inte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to a simplified game mode, explores the contradi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tries to find ways to transform the contradi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a win-win benefit.

Public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Game

G715

A

1671-4326(2012)01-0094-03

2011-08-28

李 庆(1985—),女,湖南郴州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助教,硕士.

黄雪英]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高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