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换声区训练探微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声区母音男高音

马 磊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

男高音换声区训练探微

马 磊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

在男高音换声训练中,很多人换声区方法掌握不当,易出现高音上不去或嗓音挤压等现象。对这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分别对换声区和换声点进行界定,通过换声区的训练准备与换声区的发声练习、半声唱法训练、母音转换法训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声区统一。

换声区;换声点;声区统一;换声区训练

换声区是每个歌唱者在面临腔体统一之前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它是自然声区进入高声区的一个过渡声区。在这个声区声音由原来的收放自如而变得吃力起来,甚至出现了挤、卡、喊的现象,还有的没有气息的支持。从生理特性方面来看,当歌者在练声时达到一定的音高后,声带的闭合就会变得困难,声带就会出现拉扯从而影响气息的正常流动,歌者的嗓子会变得用不上力,连声音都会变散,甚至出现岔音。这种由某一声区边音转入相邻声区边音的声区,叫做换声区。[1](P565)

一、换声区的训练准备

第一,适度的气息支持。良好的呼吸状态对我们练声或者歌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在歌唱时,需要呼吸,需要发声和共鸣有机的统一结合。呼吸是基础,尤其是在换声区训练中,呼吸就显得更重要了,如果呼吸不好的话,在过渡到高声区的时候没有呼吸的支持,就会发出喊叫的声音。声乐大师沈湘曾说过:“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2]帕瓦洛蒂也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3]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呼吸对于我们歌唱发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换声区训练的时候,由于音高突然变高而声带逐渐变得短而薄,气息对声带的支持变小,而气息量也必然越来越少,随即气息的压缩力越来越强,不能随着音高的变化而波动,而且起音和收音的力量都必须要获得气息的支持,以做到声音不挤不漏,因此,想要顺利过渡到高声区,起音就非常重要。良好的呼吸带动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优美的音质,而音量也就会随之而来,因此,良好的呼吸对于歌唱发声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歌唱器官和腔体空间调节。如果想要进行歌唱器官和腔体空间的调节,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声带和周边发声器官的构造。对我们歌唱比较重要的有三种软骨组织:第一种是环形软骨,它的形状有点类似戒指,前细后宽,在气管的上部;第二种叫作甲状软骨,它在环形软骨的上方,离得较近,它的形状有点类似盾甲,前合后开;而在环形软骨的两侧上缘,有两块形状类似勺子的软骨,我们称它为构状软骨。[4]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软骨,它会对我们发声训练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针对我们的发声器官和腔体调节有三点小建议:第一点,张开嘴巴,上下牙齿分开,舌头放平,下巴放松向里收,口型呈圆翘状,以便于吐字的时候歌唱器官不能影响喉头的稳定;第二点,喉头要稳定保持不变,口、咽、喉等腔体空间应该积极调配,以保证腔体的充分扩张,加强软腭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保证声道的畅通;第三点,用横膈膜的力量推出气息,想着声音以及音高质量和它的位置,同时气息必须要畅通,口腔打开良好,使整个身体像一个通畅的管道。

第三,声乐作品的选择。我们在选择声乐作品的时候要与练声曲有关联,所以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带有母音比较多的歌曲来进行演唱。作品从歌词上来选择,应选择含a、o和u母音多一些的歌曲。实践证明,意大利歌曲已被整个声乐界广泛采用,作为声乐学习的基本功训练教材,尤其是古典艺术歌曲更是音乐院校的声乐学生必唱歌曲作品,连发声练习都是选择意大利语言中的五个母音(a、e、i、o、u)。理由在于意大利语言有清晰的母音、明朗的音色和饱满的音响,它的发音比较单纯,拼音规律简单明了,语音变化不多,因此容易学习,便于掌握。另一方面,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音域不宽,一般在C1到小字二组G2,旋律优美好听,曲调简单易唱。

二、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第一,发声练习。一个适合的练习曲对我们平常的发声练习特别有帮助,特别是针对换声区的练习,曲子更应该简单易唱,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思想集中练习。在具体练习时,应打开喉咙,推舌根,在咽腔里形成一个大的空间,发出一个集中而饱满的a母音,从F2开始a母音变圆,a变o。从换声点F2到高音A2,一个音一个感觉,腔体则靠母音的变换去调节。从中低声曲一直到A2要有胸腔共鸣,唱到B2以后要甩掉胸腔,这样可获得一个轻松的C3。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磨合,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练习。此类练习曲是针对于混声练习的。我们都知道,要想唱好换声区,必须要不露换声痕迹,那么怎样才能使声音过渡不露痕迹呢?就是要做好混声的练习。本曲音域跨度比较大,更容易形成混声,并且唱到高音的时候a母音里面要带有一点o母音,这样会使声音更容易关闭进入掩盖状态,对男高音训练高音特别有帮助。

第二,半声唱法训练。用一半的适中的音量来演唱作品的一种技巧称为半声。半声唱法具有亲切和富于共鸣的音质,这种唱法带有明显的u音,依托喉头的运动来完成。运用半声唱法来训练过渡声区,可以使喉部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使声乐初学者认识到,音量的增加是与气息的支撑相关的,而不是靠喉部的力量。早在17世纪,西方的声乐研究者就很重视对过度声区中音与音的渐强、渐弱的训练,如果歌者能在过度声区音上抑扬自如地进行演唱,那么进入高声区就会变得特别简单。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半声训练呢?首先需要更多气息的支持。演唱的时候,音量要比平常小一半。每个人在感觉上都会稍微不同,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声音进入头腔,从而产生共鸣获得高位置,音色、音量、音域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在基本上能掌握之后,就可以压缩气流,加大气压,从而使音量变大。当然气息要稳定均匀,用声要轻巧,这样就可以充分放松喉部肌肉,较好地完成过渡换声区的发声。

第三,母音转换法训练。美声唱法解决换声区矛盾时,常运用称之为母音变换的技法,特别是男高音从中声区转入过渡声区的时候,通常都会用o和u母音来进行换声区训练。因为在换声训练中,母音的转换和咬字的动作会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受到破坏,那么声音就会变得不顺畅,音色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协和起来。所以我们在演唱技术上一定要把母音和辅音部的位置弄清楚,才能使母音演唱一致,从而达到声区的统一。[5]我们要在口腔的深处形成良好的母音部位,而嘴的前半部要形成辅音的发声部位,形成一个由o、u母音为一体的共鸣管道,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嘴的前半部,更有助于使母音演唱一致从而达到上下声区的统一。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无论要求如何的咬字动作,都不会使声音在咬字的时候产生裂痕,嘴也不会成为歌唱的阻碍。

总之,在声乐训练中,男高音换声区过渡的技巧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先天条件,掌握好科学的换声方法,经常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就能顺应歌唱换声的自然法则,更加规范地演唱,让自己的声音浑厚结实且富有穿透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男高音。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学科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彭沛.换声区的训练方法[J].艺海,2010(12).

[3]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J].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1999(5).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J616

A

1673-1395(2012)08-0169-02

2012-06-08

马磊(1982-),安徽灵璧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声区母音男高音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阳光下的中国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浅谈声乐的歌唱技巧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