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型创业教育:概念、要求与途径

2012-08-15 00:45汤勇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生

汤勇

(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湖南益阳,413000;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6)

当前各国都很重视创业教育[1],一些大学甚至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目标[2],提出大学职能的转变路径应该是从“知识传授”到“科技创新”到“技术创业”[3]。受此影响,我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在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其基本的实施布局起源于一些具备良好研究基础的大学[4],随后在地方高校甚至职业学校广泛采用[5]。

但与规模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即使接受了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偏低,毕业生中创业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6]。一些学者就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本土化程度低,课程设置处于依附形式,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严重脱节,师资严重不足等[6-8]。

另外,笔者在从事创业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对创业的全面了解,形成创业概念简单化,认为创业对等于赚钱,创业教育是教授如何赚钱;在教学条件限制下,创业教育课程选择范围极少,创业情境严重不足,学生难以在独立的创业教育中获取创业理念的培养,更谈不上具备创业实务的能力。

针对学者们提出的创业教育问题和笔者的教育实践,本文结合创业教育相关理论,提出在地方本科院校采用“嵌入型创业教育”模式,并探索该模式的基本要求及实现途径。

一、嵌入型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9]。但创业教育一般要基于既有的专业背景、重点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因此与其他单纯的学科和专业教育组织形式及培养理念都有一定的差异。针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实施方式等,相关学者给出了观点:

Peter Drucker(1985)较早意识到创业的能力是可能通过学习而获得,开创了创业教育的篇章。Bandura(1986)通过分析创业意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获取创业教育对于形成创业自我效能有显著性作用,因此认为教育助推潜在企业家形成。

对于创业教育的目标,一般来讲,国内外学者大多把创业教育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等创业所需的素质要素分为几大类。如Jamieson(1984)认为创业教育需要达到三大类别目标:形成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了解企业运营能力。Sexton&Kasarda(1992)则结合社会背景,认为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包括:生存能力目标;可持续学习能力目标;个人抱负目标及社会责任目标。Bandura(1997)和Shane(2003)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里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从事创业活动可能性和希求性的评价程度。通过自我效能培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成为潜在的创业家。这些研究表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复合并且与既有的培养目标相统一的。

对于如何组织创业教育,学者们也给出了建议。Plaschka et al.基于功利主义,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这些人能够运用他们掌握的专业和管理知识,搜索创业机会,融合异质性资源,最终形成新的企业[10]。为此,创业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创业理念和专业技能上的培养。Gorman et al.(1997)通过对文献整理发现通过创业教育,能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创业教育应该不是单独开设的某一课程,而是基于具体实务课程之上的一种理念的输入。Bechard(1998)则认为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与训练每一个对商业创造或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但创业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教育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操作层面,Vijay Vij&Steve Ball通过对非商科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发展创业教育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专业技能与创业实践相结合[11]。以技能为基础,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组织安排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感受,同时帮助学生体验以创业形式组织的技能运用所秉持的思维方式。这种课程组织模式在麻省理工学院得到了验证: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不同,该学院最早是在工程学院开设创业课程,且具有“高度立体化”的特点,在学生扎实的技术背景基础上开设“创业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性课程,还开设如“MIT$100K创业竞赛”、“E-club创业俱乐部”、“MIT创业导师服务”等实务类课程,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12]。

Bertrand(1995)较早提出创业教育的“经典模式”,包括创业教育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实现、创业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操作模式的简单化及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操作方式选择。夏人青等探讨了基于创业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并与创业教育的分层目标结合起来[7]。

上述研究表明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理论界和高校也开始通过不同方式尝试创业教育的开展探讨。综合相关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其实并非独立于学科之外的教育,而是在既有学科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管理机构及教师在既有课程单元基础上适当加入创业知识及培养理念而形成的,这些研究成果与本人创业教育实践操作存在较大的不同。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创业教育实践,以前沿创业教育理念为基础,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开展“嵌入型创业教育”,并提出该类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二、嵌入型创业教育概念及形成背景

“嵌入”(Embeddedness)是一个网络概念,表明某种实体或行为产生和演化依附于特定的网络系统中,因此该实体或行为的作用机制与网络情境密切相关。常见的嵌入形式有关系型嵌入即通过与网络中某些节点形成强或弱的关系,和结构型嵌入即该实体或行为本身就成为网络中的结构部分[13]。本文提出嵌入型创业教育正是借用了将创业教育嵌入到教育网络系统中的教育组织模式,其主要特征有:

1.创业教育不能独立存在,它一定是依附于既有的教育系统中,离开特定专业情境去开设创业课程没有意义。

2.创业教育内容选择、授课方式必然跟既有教育系统相互关联,使整个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网络中嵌入的部分。

3.为了维持整个教育系统,创业教育要不断与教育系统发生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局面。

之所以提出嵌入型创业教育,一方面是基于对创业教育本身特征的分析(见第二节的文献回顾),更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制度发展的需要。

我国虽然在大部分高校都试推行创业教育,但就其力度来说部属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较大,而地方院校较轻。由于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论证,目前地方院校的创业教育基本集中在基本概念灌输和简单创业能力培养上,把创业教育理解为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创业实践活动,导致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目前国内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由于在脱离创业情境下展开,对创业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因此只能算是商业课程或者是创业教育某一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与既有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独立,因此较难将创业教育的最核心内容体现出来。这种忽略创业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设置理念往往导致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笔者授课教训就是对此的实际验证。

同时地方院校本身存在较为短缺的办学经费和师资,如果要将创业教育开展下去,唯有在既有课程基础上加入创业的内容,即对于每门开设的课程都要考虑对其进行创业教育可行性研究论证,对于能较多体现创业实践的课程(如一些工科、商科课程),要突出创业实务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英语),则突出创业基本理念的输入。通过直接在既有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元素,使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分布在不同的课程中从而形成“嵌入型”的课程构型。这样做不仅考虑了地方院校创业教育在软硬件方面的限制,提升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将创业教育与既有的专业、学科紧密结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多目标的统一。

三、嵌入型创业教育基本要求

嵌入型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创业教育与既有的学科、专业教育统一起来,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既有的教育系统中。要实现这种融入态势,基本的要求有:

(一)创业教育目标嵌入

目前我国地方院校一般都有专业培养目标,如“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等。而创业教育的引入使得大学培养目标中又强调了“培养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人才”。如果简单地将专业培养目标转换,势必严重影响既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要适当将创业教育目标嵌入到专业培养目标中。事实上,“培养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人才”是创业教育的总目标,而创业素质中就包含对人才的“创新性”“冒险性”“主动性”等基本素质的体现。因此可以将这些基本素质体现在既有的专业培养目标中。

(二)创业教育思维方式嵌入

创业教育除了课程内容的本身,就是对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要求一般是因果关系,即在形成足够的基础性资料后根据这些资料去构建新的事物。因此逻辑判断、目标导向非常重要。这种思维方式虽然非常有利于“流水线”工作的决策,但对于提升创新能力、解决不确定性问题非常不利。而创业思维不同,创业作为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往往会出现对未来资料不明晰的现象,也就意味着进行逻辑判断、制定目标等需要的基础性资料无法完全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决策一般是基于Effectuation,即在不确定情形下一般不去思考既定目标,而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识别多种可能的潜在的机会,同时根据个人可以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进行方向性决策[14]。

由于创业教育传授给学生基于Effectuation的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师课程的逻辑性,但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利。

(三)创业教育组织形式的嵌入

第三类嵌入直接要求将创业教育体现融合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这就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负责完成一部分创业知识的传授。事实上,如果将创业研究的范式考虑在内会发现每门课程都能对创业教育有所贡献。如工科的课程中情景模拟、商科课程中创业决策、一些基础性课程中创业思维的导入等都体现了创业教育在既有课程体系中的嵌入。要实现这种融入,地方院校就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综合性改革,从课程中识别、开发和融合创业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理念的形成,甚至创业技能的获取。

四、嵌入型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嵌入型创业教育的上层构架

笔者对学生调研中,学生普遍认同愿意和创业家建立人际网络,表明对学生而言良好的示范效应能极大地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由于缺少对学生基本创业理念的培养,加之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学生将“创业学”课程等同于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较少理解“创业教育”与“创业学”理论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嵌入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大学改变对传统创业的态度,不能将创业简单等于做生意,而应该视其是培养创新思维、发掘新事物意识、完善学生开拓进取和敢于承担的精神等方面内容,事实上这样的培养要求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都能构成其能力、人格指标的一部分。在目前地方院校难以大规模承担实际创业任务的背景下,大学最需要做的是改善目前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将创业元素纳入到上层构架中来。如在硬件改善方面成立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中心、扩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力推教学科研项目与产业的结合,在软件方面支持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的教学与科研项目、通过校友会等方式引入创业导师、培育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在课程中加入创业的基本元素

对于学生来说,嵌入型创业教育最直接的体验就是通过课程中创业元素的领会。与单纯的课程较为独立的知识体系不同,创业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某一专业和学科,然后通过异质性资源的组合才能形成创业思维,为此需要规范学校的学科制度,特别是合理学科布局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特别有利于创业教育有效实施。其次就是对于各主讲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除了传统的学习重点难点外,还要有开展创业教育的论证的要求。考虑到课程的不同,创业教育论证的重点也不同,从培养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到创业实务指导等各个层面展开,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能将课程与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更紧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创业教育孤立的局面,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获取全面而实用的创业教育。

(三)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嵌入型创业教育开展的根本保证。虽然从理论上认为每门课程都可能为学生创业教育贡献一部分,但具体到课程的操作层面却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从传统的“教书育人”抽象目标到“培养学生创业理念”的具体目标,师资队伍的组建、培育及考核模式都等面临较大的转变。由于嵌入型创业教育不再是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割

裂开来,而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为此师资队伍的培养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对教师自身创业理念的培养。专业教师一般都有着本专业的理念和实践知识,但要嵌入创业教育就需要教师自身形成该理念,如对教师创业意识、创业激情、创业思维的effectuation、创业综合性专业知识储备都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基于创业的综合性要求整合教学资源,考察知识的应用性、交叉性、知识掌握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等,为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模式,多采用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最后是倡导教师加入到创业活动中,形成创业实践的立体感受。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验证理论,为拓展教学提升参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示范,以更好地活跃课程气氛,营造真实而全面的嵌入型教育课堂。

[1] Donald F.Kuratko.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Development,Trends and Challeng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5):577-598.

[2] Clark Burton R.The Character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05(38):1-3.

[3] Peter Soott.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J].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1997,3(1):5-14.

[4] 易高峰,赵文华.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09(1):53-57.

[5]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转变[J].教育研究,2010(10):101-104.

[6] 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7] 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J].复旦教育论坛,2010,8(6):56-60.

[8] 朱敬,齐存田,王向芳.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16-18.

[9] 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20.

[10] Plaschka Gerhard&Welsch Harold.Emerging Structure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urricular Designs and Strate⁃gi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14(3):55-71.

[11] Vijay Vij,Steve Ball.Explor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University Nonbusiness Undergradu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2010,9(1):86-109.

[12] 刘林青,施冠群,陈晓霞.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生态系统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7):20-24.

[13] 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35-67.

[14] 张玉利,田新,王瑞.创业决策:Effectuation理论及其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2):48-56.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