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建设问题思考

2012-08-15 00:49王明志
关键词:公安队伍内涵式公安院校

王明志

公安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能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级公安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的平安幸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促进公安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公安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工作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也是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也强调“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质量建设亦成为关系公安高等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现实主题。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育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根本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而人才培养是核心,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作。当前,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执法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公安专业人才,是公安高等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形成规模稳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体系,但在结构布局、资源配置、人才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公安高等教育体系。

二、人才培养注重内涵发展的必要性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规模稳定、层次多样、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教育体系,为公安机关、政法部门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公安专业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公安队伍、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障。但是,由于行业办学的局限性,公安院校在办学定位、资源配置、师资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制约公安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首先要解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面临的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加强质量建设,推动公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评判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高等学校在社会和同行业领域的知名度、信誉度和满意度,是高等学校坚持不懈,常抓常新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的重要使命。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是对公安院校办学能力、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巨大考验。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公安专业人才,是关系公安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随着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显著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普遍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公安高等教育对公安工作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公安高等教育的成果在公安实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式,艰巨繁重的维稳任务,对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公安院校持续提供人力资源、智力支持,从而不断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

三、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路径

公安院校及公安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立足公安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与办学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推进协同创新。

(一)内涵发展,质量至上

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建设已成为摆在公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培养质量。要准确把握公安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创新模式,特色发展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公安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公安高校要“坚持以构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为切入点,突出学科专业的特色建设和内涵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实行相应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在公安现役和行业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民警训练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公安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发挥行业优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实战为宗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突出公安专业特色,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强化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努力践行特色发展之路。

(三)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建设的关键因素。拉动内趋力,争取外趋力,整合内外资源,是质量提高的必要保证。协同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公安高校要加快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水平,必须突破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综合施策,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校局合作、校所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国内交流,统筹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努力形成资源合理,走集约化、开发式的协同创新之路。

[1]马识途,曹丰.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6).

[3]刘智运.在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理论[J].理工高教研究,2010(4).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N].中国教育报,2012-05-21.

[5]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J].公安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内涵式公安院校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